五 行文至此,本文拟对吴氏世将这一事件所表现出的政治意义略作总结,并对吴氏世将的原因补充如下。 吴氏四世掌兵,表面看来是宋代一个非常独特的历史现象,但如果具体分析,这正是宋代抑制武将专权、世袭的祖宗之法与世代为将的武臣之间冲突的典型事例,从中我们看出宋王朝的家法的作用是巨大的,它对任何危及中央集权的现实存在,反应都是非常敏感的,其作用也是巨大的,无论是吴玠及吴璘以后以文制武的体制,还是吴挺去世后全面铲除吴氏世将的努力,都是成功的。吴曦还蜀,是宁宗朝政治斗争的副产品,它并不意味着家法本身失去了作用。从吴氏家族的兴亡过程,可以得出宋代不会产生危及中央集权存亡的内乱,这是宋代抑制武将专权,世袭的祖宗家法的积极意义的一面;但是,对武将的压制和束缚,使宋对辽、西夏乃至金人的战争中处处被动,岳飞的功败垂成,吴璘在德顺之战中处于攻势的情况下惨败而归,正是体现了宋王朝祖宗家法的消极一面。 吴氏家族所以能四世掌握川陕重兵,除上述原因外,还有两点不能忽视。第一,从地理上看,川陕地区远在西北,不会直接危及宋廷的存亡。更重要的是,在南宋许多志在恢复中原的臣僚心中,西北地区是南宋中兴的基地。张浚认为:"中兴当自关陕始,"[40]李纲亦曾说:"自古中兴之主,起于西北,则足以据中原而有东南;起于东南,则不能以复中原而有西北。"[41]虞允文也认为:"恢复莫先于陕西。"[42]他计划的"经略中原之策",就是"吴璘与姚仲以大军出关辅,因长安之粮以取河南,因河南之粮而会诸军以取汴"[43]。因此,川陕地区的战略地位就被看得非常重要,统兵帅臣不但要在士兵中有威望,且有临敌经验,战绩卓著,吴玠、吴璘,吴挺正是当时最合适的人选。第二,吴玠、吴璘等处理和宋廷关系上非常恰当。例如绍兴五年十一月,吴玠"奏遣其子来奏边事",宋高宗非常满意地说:"玠比尝请入觐,今又遣其子来奏事,可谓得事君之体。玠握兵在外累年,乃能周慎委曲如此,良可嘉也。"[44]又如,绍兴三十二年,孝宗误信史浩之议,令在德顺处于攻势的吴璘军退师,吴璘的幕僚纷纷劝吴璘不可退师,吴璘亦深知退师即意味着北伐失败,但他说:"主上即位之初,璘握重兵在远,朝廷俾以诏书从事,璘敢违诏耶?"[45]正是吴玠、吴璘等深谙宋廷的祖宗家法,多少减少了宋廷君臣的猜忌,这也是吴氏家族能在四川长期掌握重兵的原因。 注释: [1]《宋史》卷四一六《余玠传》。 [2]《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以下简称《要录》)卷七二绍兴四年正月己巳。 [3]《三朝北盟会编》卷一九七。 [4]《要录》卷一四七绍兴十二年十二月;《宋史》卷三七○《郑刚中传》。 [5]《要录》卷一四九绍兴十三年五月乙丑;《宋史·郑刚中传》。 [6]《建炎以来朝野杂记》甲集卷一八《关外军马钱粮数》。 [7]《琬琰集删存》卷二《杨文安公椿墓志铭》。 [8]《鹤山集》卷五一《黄侍郎定胜堂文集序》。 [9]《雪山集》卷三《论固本疏》。 [10][11]《宋史》卷三六六《吴璘传》。 [12]《宋会要》礼一二之五。 [13]《宋会要》职官三二之三九至三二之四○。 [14]《要录》卷一九四绍兴三十一年十一月己丑。 [15]《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乙集卷一二《吴玠福不逮吴璘》。 [16][20]《宋史》卷三六六《吴挺传》。 [17]《宋史》卷三七三《洪迈传》。 [18]《宋史》卷三三《孝宗纪》。 [19][42]《宋史》卷三八三《虞允文传》。 [21]《中兴两朝圣政》卷七建炎四年五月戊午。 [22]《历代名臣奏议》卷三六六。 [23]《中兴两朝圣政》卷五三。 [24]《宋史》卷三九八《李蘩传》。 [25]《东塘集》卷八。 [26]《后乐集》卷一四《与四川制置丘崈侍郎札》。 [27]《宋会要》刑法六之四六。 [28]《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乙集卷一七《都统制劾制置使擅兴》;《两朝纲目备要》卷二;《宋史全文资治通鉴》卷二八。 [29]《宋史》卷三九八《丘崈传》。 [30]《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乙集卷九《赵子直丘宗卿杨嗣勋不欲吴氏世袭》。 [31]《庆元党禁》。 [32][35][38]《宋史》卷四七四《韩侂胄传》。 [33]《续资治通鉴》卷一五六。 [34]《两朝纲目备要》卷一○。 [36]《翠微南征录》卷一《上宁宗皇帝谏北伐书》。 [37]《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乙集卷一八《丙寅淮汉蜀口用兵事目》。 [39]《金史》卷九八《完颜刚传》。 [40]《宋史》卷三六《张浚传》。 [41]《宋史》卷三五八《李刚传》。 [43]《要录》卷一九八绍兴三十二年三月辛酉。 [44]《要录》卷九五。 [45]《琬琰集删存》卷一《吴武顺王璘安民保蜀定功同德之碑》。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