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隋王朝的殷富与财政改革的关系(3)
三"大索貌阅",扩大财税征收面 隋代的赋税征收是以"丁"为单位的,要扩大财政收入,必须大力发展国家的齐民编户。因此,隋代政府针对南北朝以来国家户口隐漏、"机巧奸伪,避役惰游者十六七,四方疲人,或诈老诈小,规免租赋"的现象,对户口进行了全面的整顿和检括。开皇三年开始进行全国性的括户。《隋书》卷二四《食货志》中载:"高祖令州县大索貌阅,户口不实者,正长远配。而又开相纠之科,大功已下,兼令析籍,各为户头,以防容隐。"此次括户,采取了三个措施:一是大索貌阅。大索貌阅主要在"索"字上,就是要把世族豪强长期以来隐占藏匿的户口括检出来,每家每户的人口都要按照性别、年龄、相貌核实查对,看是否与户籍所载相符,找出没有登记在案的隐漏户口,重新给予登记;二是实行纠告,鼓励检举揭发,并给予一定的奖励。凡是有户口不实的地方,保长里正判以流放之罪。由于纠告有赏,就使许多人热心于举报,从而加强了对地方官吏的监督,使之不敢从中作弊,保证了括户不流于形式;三是实行析籍,令大功以下(即堂兄弟姊妹)的已婚男子另立户头,不准与家人合为一户,这一措施是针对南北朝时"千丁共籍"而制定的。但是,析籍并不是无限制的,按照隋代政府的规定,大功以下亲族均在析户范围,大功以上亲者并不要求析籍。开皇三年的大索貌阅,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新"进四十四万三千丁,新附一百六十四万一千五百口"[27]。 大索貌阅之后,大臣高又认为长吏肆情,文帐出没,遂上输籍之法,建议再一次括户。《隋书》卷二四《食货志》云:"高又以人间课输,虽有定分,年常征纳,除注恒多。长吏肆情,文帐出没,复无定薄,难以推校。乃为输籍定样,请遍下诸州。每年正月五日,县令巡人,各随便近,五党三党,共为一团,依样定户上下。帝从之。自是奸无所容矣。"这次括户实行的"输籍定样",比前次"大索貌阅"更为细致。而输籍之法是按民众的资产定户等为上中下三等,并注册造籍,根据户等合理征派赋役。由于隋代国家户口的不断增加,再加上这一办法的实行,农民的负担不仅比北朝时期有所减轻,即使在当时来说也比豪强地主所收的租役要轻得多。高之所以采取这一办法,目的就在于让地主豪强隐匿的人口和佃民知道为国家编户要比在士族豪强手下租税轻,让他们自动地脱离豪强富室的依附关系,甘心为国家的齐民。与前次括户相比,如果说第一次大索貌阅是偏重于用行政手段来索取隐户浮客的话,那么这次输籍定样主要是运用经济手段来吸引游离国家编户之外的人口,起着釜底抽薪的作用。这一办法不仅具有很大的吸引力,而且又防止了以前的流冗之弊,使官吏无法弄奸作伪。另外,又执行的非常认真,每年在全国范围内检查一次,县令巡人,分片包段,五党三党,共为一团,依照户籍认真查实。所以,这次括户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可从杜佑在《通典》卷七《食货志》中所言的"浮客悉自归于编户"得知晓。 由于隋代的括户具有针对性、经常性和长期性,加上要求得严格,开展得扎实,使国家户口大为增加,财政收入也由此迅速增长。括户可以说是隋代财政充盈的一个最根本的原因,虽然每丁的租税比前代减轻了,但纳税的人丁却比以前成倍地增加,这就是隋代轻徭薄赋而赋税收入不减而增的谜底。因此,杜佑认为隋代之盛,实由于此。 四健全仓廪制度,加强财政积蓄 对于仓廪制度,隋代进一步健全完善,不仅设置有常平仓,而且又新设了义仓,也是财政改革的一个内容。 隋代常平仓建于开皇三年。其时"朝廷以京师仓廪尚虚,议为水旱之备,于是诏于蒲、陕、虢、熊、伊、洛、郑、怀、邵、卫、汴、许、汝等水次十三州,置募运米丁。又于卫州置黎阳仓,洛州置河阳仓,陕州置常平仓,华州置广通仓"[28]。常平仓主要是解决粮食紧缺和平抑物价的,政府在丰收的年份里高于市场的价格籴入而保存起来,等到歉收时和某些地区粮食不够用时,以低于市场的价格粜出去,以平抑各地的粮食价格,防止商贾因粮食紧缺而借机牟取暴利。如《隋书》卷二四《食货志》云:"运山东之粟,置常平之仓,开发仓廪,普加赈赐,少食之人,莫不丰足。"开仓赈赐,是指政府将常平仓的粮食廉价出卖给农民。因为封建社会的赈赐有多种形式,有时是无偿的赐给,有的是借贷形式,廉价卖与民众也是其中的形式之一。如果是发常平仓的粮食赐赈,大多属于这种形式。通过这种形式,不至于使关内的粮价大幅度地高涨。可知常平仓的粮食一般是贱粜与人的,因为常平仓的作用不仅仅是为了救灾,更重要的是为了平抑物价。 义仓始于隋开皇五年(585年),是由度支尚书长孙平提出来的。义仓的建置目的主要在于赈灾。如《隋书》卷四六《长孙平传》载:"开皇三年,征拜度支尚书。平见天下州县,多罹水旱,百姓不给。奏令民间,每秋家出粟麦一石以下,贫富差等,储之闾巷,以备凶年,名曰义仓"。长孙平提出建义仓的建议,当年并没有立即实行,等到开皇五年时才正式在全国实行义仓制度。从长孙平的建议本身看,明显是为了备水旱之灾。开皇五年,长孙平改任工部尚书,再次建议立义仓,讲到:"去年亢阳,关内不熟,陛下哀愍黎元,甚于赤子……少食之人,莫不丰足,鸿恩大德,前古未比。其强宗富室家道有余者,皆竟出私财,递相赒赡。此乃风行草偃,从化而然。但经国之理,须存定式"。从长孙平第二次上奏来看,更说明了义仓是为了救灾而立的。开皇五年以前,由于关内常闹灾荒,不仅国家出面赈济贫民,而且还命强宗富室将其余粮赡助于贫人。长孙平认为长期这样是不行的,从国家长远利益来讲需要有一定的制度,这个制度便是义仓积谷。此年,隋文帝下令全国推行义仓制度,"诸州百姓及军人,劝课当社,共立义仓"[29]。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