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澳洲华人与1905年抗美运动(5)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黄贤强 参加讨论

雪梨抗美运动的另一位领导人物冼俊豪也曾到其他城镇去演说拒美禁约事。1905年11月中旬在颠爹厘郡埠的公开演讲中,冼俊豪将抗美运动与维护国体和合群爱国等大道理的关系深入浅出地道出。据报道:
    冼君首将美国禁例之苛待华人者。侃侃言之。以见辱吾中国之国体,失我同胞之利权。继言海内外同胞,咸动公愤,共起拒约。而拒约之起点,乃先发于上海,以不用美货为抵制之法。各省各埠,闻风赞成,联同一气,声势浩大,团结甚固。美国震动,即议改约,已见合群爱国之效果矣。夫侨寓美国者,以我粤人为多,别省人寥寥无几。而上海天津各埠之士商,乃竟首倡拒约之举,实为顾全中国之国体,维护同胞之利权也。海外华旅,见义勇为,踊跃捐资,以接济内地办事之经费。吾侪旅澳州之同胞,亦皆中国之国民,如不捐资赞助,则是自负其责任,自弃其义务。倘使拒约不成,苛例续行,则不特无以答内地诸公拒约之盛心,又无以附外洋华旅团体之高谊,抑亦更无以对四万万同胞之子孙,而令其受辱失利,遗憾无穷云云。词语之间,听者咸为动容。演毕,众皆悦服而称善。旋由该埠梓友,劝捐义款云。(注:“本洲新闻”,《东华报》, 1905年11月25日。)
    冼俊豪和其他抗美活跃分子的演说成为有识之士与平民百姓之间的沟通桥梁,让所有旅澳华侨都知道支持抗美运动的重要性。他们的演讲,往往能感动听众,使抗美运动成为跨阶级的爱国运动,也成功地为抗美活动筹募不少义款。
    知识份子也透过抗美歌曲的唱诵,将爱国和爱同胞的讯息传达给华侨大众。虽然我们无法找到歌唱实况的证据,但发现这类歌词刊登在报章上,其目的明显是供读者大众朗唱,寓教于乐。其中一首歌词如下:
    诸公现在莫糊涂,听我唱只抵美歌。也是天意救中国,此番机会休错过。
    龙凤纸烟本国布,可以拿来抵美货。新牌洋油煤烟乌,每箱只用十文醋。
    放入油中和匀点,又贱又亮胜美孚。但是勿犯美国人,得罪美人害官府。
    记记北京义和团,害得国家赔款苦。千万千万莫忘记,凡事须耐三分火。
    各省同心保大清,后来灾难可以无。合成全国一条心,使他无法来禁阻。
    众人真心不肯买,卖买不能捉住做。劝邻劝友劝新眷,不买美货积德多。(注:《嘉兴支亚馆学生拒约歌之一》,《东华报》,1905年12月23日。)
    这首歌词不只鼓励读者参与抗美运动,也列出具体行动来抗美,包括以中国烟和布来取代美国货,或以其他厂牌的油来替代美国的美孚(Mobile)油。但是,无论是采用什么方法,都要以和平的手段进行,以免类似义和团的暴力排外事件重演。这首歌词也可以看出澳洲的抗美活动并没有与反满清的革命运动结合,因为歌词中呼吁同胞“同心保大清”。如果歌词作者有政治倾向,也是属于支持康梁的维新派(保皇派)。
    本文前面部分虽曾提及澳洲的抗美活动最初是由康梁的维新派支持者所发动的,但并不是所有的抗美华侨都有政治背景。有不少抗美支持者并不属于任何政治派系,他们参与活动是出于爱国的热忱。例如,《东华报》所载的一首白话歌《嘉兴支亚馆学生拒约歌之四》就可以说明。歌词前部分的内容与上一首歌词类似,但最后部分则清楚表示作者并没有任何政治党派背景:“我却不是维新人,生平不识梁启超。因为一点热心动,做篇白话为忠告。一时机会莫错过,此番我国兴隆兆”。(注:《嘉兴支亚馆学生拒约歌之四》,《东华报》,1906年1月6日。)
    六澳洲华人与追悼冯夏威挽联
    中国抗美运动中的一个高潮是冯夏威的自杀事件。冯夏威本是一位寂寂无名的归国华侨,由于要唤醒国人的爱国心,以身殉国。1905年7月16日冯夏威在上海的美国领事馆前服毒自杀。当他的壮烈义举被传开后,各地纷纷都为他举行追悼会。海内外的报章也报导他的英雄事迹和刊登悼念挽联。澳洲《东华报》也不例外,专文论述冯夏威为同胞牺牲的经过:“冯君夏威,不忍见旅美十万同胞,受异族之苛待。曾于八月[七月]下旬,仰药自戕于上海美领事之门。誓死以为抵制,并遗书嘱海内同胞,以文明相对待,矢全力以坚持。且嘱无玷君亲,无妨国际。盖真一字一泪,可歌可泣也。”(注:《本馆代论》,《东华报》,1905年12月30日。)文章继续论及冯夏威死后的影响和评价他的牺牲:“两月以来,海内外文人志士,作联文以相悼者,不下千计,且有拟建碑铸像,以表示伟人纪念者,呜呼,死有重于泰山,有轻于鸿毛。然则如冯君者,诚可谓死得其所矣。”(注:《本馆代论》,《东华报》,1905年12月30日。)
    澳洲华人各界追悼冯夏威的挽文计有几十联。(注:这些挽联分别刊登在1905年12月30日,1906年1月6日和2月10日的《东华报》上。)从题挽者来区分,有以个人身份题的,也有以团体机构或商号的名义致敬的,包括雪梨保皇会、东华报、拒约会、合盛堂和新纪栈等。从挽联的内容来分析,可以透视当时澳洲华人的各种心境和想法。其一,是借冯夏威的英勇事迹来鼓舞士气,将冯夏威歌颂为舍生取义的“英雄”、“豪杰”和“伟人。”以下两联为例:
    (挽联一)
    舍生取义,英雄气慨吞沧海。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