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条约》订立后列强的违约和侵权活动 值得注意的是,《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订立以后,列强在通商口岸附近的活动就建立在他们对通商口岸范围的上述解释的基础上,并立即对当时的一些重大事件,特别是太平天国和列强的关系产生了重大影响。 例一,对1861年3、4月间英国与太平天国关于太平军进攻上海的谈判的影响。 1860年以前,列强在太平天国与清政府之间基本上保持了“中立”的立场。1860年6月太平军占领苏州,7月,攻占淞江,此时太平军距上海约百里之遥。同年8月,李秀成两度进军上海,遭英法侵略军阻击,退回苏州。值得注意的是,在此过程中,由于当时第二次鸦片战争尚未结束,《北京条约》尚未订立,《天津条约》尚未生效,列强并没有提出通商口岸范围为一百里的问题。 至1861年初,太平军与列强的协议则涉及到了通商口岸范围问题。 由于《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订立,长江中下游又有镇江、南京、汉口三处被辟为通商口岸。为调查口岸情形和落实开埠通商事宜,1861年3月11日,英国在华海军司令何伯与参赞巴夏礼等到达武汉。3月21日,与湖广总督官文议定汉口英国租界条约。3月22日,巴夏礼特地赶到黄州,会见太平天国英王陈玉成,阻止太平军进攻武汉三镇。 何伯与巴夏礼等在黄州得手后,又企图阻止太平军进攻上海。3月28日,何伯在南京江面“克罗门地号”军舰上训令舰长雅龄等会见太平天国领导人并转达照会,要求“太平军切勿进至距该处两日路程之地点”(注:呤唎:《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2月版,第226页。)。从3月29日至4月2日,英国外交官与太平天国官员举行了多次谈判。1861年3月31日,巴夏礼与太平天国赞嗣君蒙时雍举行第四次会谈。巴夏礼提出两点要求。第一点就是:太平军不进入根据条约规定向英国开放的任何港口或地方的一百里以内地区。它的条件是,清政府不得从这些地方派遣军队攻击太平军。(注:呤唎:《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2月版,第272页。)这就意味着英国已经援引《天津条约》,将通商口岸的范围解释为“距该处两日路程”或“百里以内地区”(注:英国学者安德鲁·威尔逊于1868年出版《“常胜军”:戈登在华战绩和镇压太平天国叛乱史》,书中述及此事云:何伯要求太平军“不得侵入上海周围一百里或三十英里以内(据设想这样的距离足以保证上海不致遭受突然袭击)”,显然只是一种猜想。参见(北京太平天国史研究会编《太平天国史译丛》第三辑,中华书局1985年6月版,第182页。)。尽管太平天国领导人严正声明:不能禁止太平军进入上海附近百里以内地区。但太平天国领导人还是向太平军将士说明“进攻上海不是太平军当年的任务”。无庸讳言,对英国侵略者的侵权活动,太平天国领导人作了让步。4月2日,雅龄向何伯报告说,太平军将下达命令给他们的官员,命令所属部队在本年内不去进攻上海和吴淞,并与这两个地方保持一百里的距离。 例二,对1862年后列强进攻和镇压太平天国的影响。 1862年,太平军不进入上海附近百里以内地区的协定期限届满,太平军大举进攻上海。此时列强的军事部署,从地域上看,仍依据他们所解释的通商口岸范围。 1862年2月22日,何伯向普鲁斯提出,让英法联军肃清上海四周乡村的太平军势力,在穿越距离大约三十英里的城镇建立一道防线。普鲁斯认为这个计划在英国“政府的意图范围之内”。 1862年4月23日,普鲁斯写信给士迪佛立:“我想,在陆地上对太平军的任何军事行动是否恰当,将视下列两个问题是否得到回答为准:(一)这个军事行动是否是保证上海安全所必需,即将太平军从上海四周三十英里以内他们所占领的地点赶走所必需;(二)在他们被赶走以后,清政府是否有能力驻扎和防卫被肃清的地区,并且在不需要我们动员陆上武装支持清军的情况下,他们能保证这些地区不受太平军的袭击。”(注:Further Papers Relating to the Rebellion in China.转引自茅家琦《太平天国对外关系史》,人民出版社1984年11月版,第259页。) 这一阶段英法联军的主要军事活动就是与太平军在嘉定、青浦、淞江、奉贤一线的争夺战。至1862年8月,除淞江为太平军控制外,英法侵略军已基本构成了以上海为圆心,以“百里”为半径,连接嘉定、青浦、奉贤三点的弧形防线。 1862年8月,上海外围战斗结束后,英法联军没有继续西进,如果越出奉贤、青浦、嘉定一线,他们就甚至违反了他们自己所解释的关于通商口岸范围的条约权力。 英法联军退回上海,但这并不表明列强不再与太平军为敌。相反,他们采取了一种更隐蔽的形式,由常胜军和清军联合向内地太平军进攻。华尔死后,李鸿章和英国侵华陆军司令士迪佛立就整顿常胜军谈判。1863年1月14日,双方签订了整顿常胜军的协定十六条,其中第二条为:常胜军作战“如远在百里以外攻打城池,须预先与英法两国商量。”(注:《吴煦档案选编》第3辑,江苏人民出版社1984年2月版,第18页。)换言之,英法两国不能派英法军队“远在百里以外攻打城池”,但在英法两国同意的前提下,常胜军可“远在百里以外”的内地作战。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