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宗正、宗师职掌 《晋书·职官志》:“宗正,统皇族宗人图牒。又统太医令史,又有司牧掾员。”可知宗正主要职掌是掌管皇族谱牒,但从其下属有太医令史、司牧掾员等来看,宗正还掌管其他杂务。《晋书·武悼杨皇后传》:“卫将军虞潭议曰:‘又太宁二年,臣忝宗正,帝谱泯弃,罔所循按。时博谘旧齿,以定昭穆,与故骠骑将军华恒、尚书荀崧、侍中荀邃因旧谱参论撰次,尊号之重,一无改替。’”可以看出,两晋宗正主要具体负责序定宗室昭穆,撰定谱牒。谱牒当中,不仅包括宗室嫡庶次序,帝王尊号国讳也尽在其中。宗正同时还与太常一道负责皇帝纳后工作,包括纳采、问名、纳吉、请期等工作。《宋书·礼志·嘉礼》完整记载了东晋帝王纳后的仪制,从中可以看到宗正所承担的具体事务及有关程序。总的来看,宗正主要负责的工作是一些具体事务,同时兼管杂务,事务性质比较琐碎。《通典·职官七·宗正卿》引《山公启事》曰:“羊祜忠笃宽厚,然不长理剧。宗正卿缺,不审可转作否。”推敲山涛所说,可知羊祜虽然不适合担任职任繁重的官员,担任宗正卿却是可以的。这说明宗正卿事务较少,比较容易处理,缺乏政术也可以担任。这是历史发展的结果。《后汉书·百官志》:“若有犯法当髡以上,先上诸宗正,宗正以闻,乃报决。”[5]可见东汉宗正尚负责宗室犯罪事务。至少从司法程序上来讲,对宗室犯罪时处理不同于一般庶姓士人。他们犯罪的材料先送呈宗正,而后由宗正上奏,最后由皇帝裁决。这表明统治者处理有关宗室司法事务比较审慎。宗室在司法上被作为一个特殊群体来对待。宗正职掌因此比较重要。逮之曹魏,宗正此项职能已丧失,宗室犯法与庶姓士人一样由廷尉科罪。《三国志·魏志·曹彪传》:“廷尉请征彪治罪。于是依汉燕王旦故事,使兼廷尉大鸿胪持节赐彪玺书切责之,使自图焉。彪乃自杀。”[6]可知在处理曹彪一事上,宗正没有介入,主要是兼廷尉大鸿胪具体处理。西晋遵循曹魏制度,虽然优宠宗室,宗室犯法往往得到赦免,但在职官制度上,宗正负责宗室司法事务的职能却没有恢复。在司法程序上,宗室与庶姓士人一样,均由廷尉科罪,并不经过宗正。宗正原有的这一职能在西晋转由宗师承担。《晋书·司马亮传》:“时宗室殷盛,无相统摄,乃以亮为宗师,本官如故,使训导观察,有不遵礼法,小者正以义方,大者随事闻奏。”可见宗师管理事务的范围比较宽泛,宗师对宗室有训导教育的职责,更重要的是宗师对宗室轻微违反礼、法的事情有权加以处置。对于宗室犯重大罪者上报皇帝决断,通常由廷尉定罪,诏书最后决定刑罚轻重,宗师无权自行处理。《晋书·司马玮传》:“执之于武贲署,遂下廷尉。……廷尉奏玮已伏法。”可见处理司马玮矫诏滥杀事件的整个过程中,宗师没有参与,主要由廷尉负责具体司法事务。 (三)宗正属官、属吏 两晋宗师通常兼领,不单任,无官属。此处只讨论两晋宗正属官、属吏。宗正属官有丞一人,第七品。丞协助宗正处理事务。《晋书·天文志上》:“宗正二星,在帝坐东南,宗大夫也。彗星守之,若失色,宗正有事;客星守之,更号令也。宗人四星,在宗正东,主录亲疏享祀。族人有序,则如绮文而明正。动则天子亲属有变;客星守之,贵人死。宗星二,在候星东,宗室之象,帝辅血脉之臣也。客星守之,宗支不和。”在当时,宗正、宗正丞、宗室在天上各有对应星象。宗正丞与天上宗人星相对应。从中看出,宗正丞一方面辅助宗正进行皇族谱牒撰次工作,同时丞负责享祀事务,至于负责何种享祀事务则无从得知。《太平御览》卷145《皇亲部十一·嫔》引《晋起居注》:“泰始三年,使使持节兼五官中郎将、宗正丞司马恢拜崇阳园妾李琰为修华。”可知丞还承担一些杂务。宗正属吏有功曹、主簿、五官等员,与一般列卿属吏员数并同。此外,尚有太医令史,司牧掾员。《历代职官表》卷36《历代建制·晋》案语:“《晋书》太医令史疑当作令丞。盖传刻有讹。据《愍怀太子传》,有太医令程据。是晋制实沿汉魏之旧,不仅设令史也。”此说可供参考。 东晋哀帝时进行职官改革,其中一项内容将宗正原有职掌划归太常负责。宗正原有属官、属吏相应调整。《晋书·职官志》:“及渡江,哀帝省并太常,太医以给门下省。”可知原先属宗正的太医令史转归门下省。宗正属官丞、属吏功曹、主簿、五官等员当随之罢省,因太常原本有属官丞,属吏功曹、主簿、五官,因而不用重复设置。 二、宗室管理关涉机构 两晋时期,尚有许多关涉机构负责部分宗室事务,试论列如下: (一)太子仆。此为东宫官员,官品第五。《晋书·职官志》:“仆。主车马、亲族,职如太仆、宗正。”可知,太子仆掌管东宫亲族事务。 (二)御府。负责供给诸王家人日常衣食开支。《晋书·司马攸传》:“时王家人衣食皆出御府,攸表租秩足以自供,求绝之。”可知西晋时御府至少负责宗室中诸王家人廪给事务。御府属少府。《宋书·百官志下》:“御府,二汉世典官婢作亵衣服补浣之事,魏、晋犹置其职,江左乃省焉。”[7]御府令在东汉为六百石官[5](《百官志》),魏、晋官品不详。东晋时期,御府在太兴二年(319)六月罢省[2](《元帝纪》),之后原先御府职掌转由哪一机构具体负责无从得知。《晋书·孝武帝纪》载太元四年(379)诏曰:“其诏御所供,事从俭约,九亲供给,众官廪俸,权可减半。”可知东晋宗室日常开支由朝廷供给,并由此可推断出西晋宗室也由朝廷廪给,具体标准无从知晓。《晋书·愍怀太子传》:“东宫旧制,月请钱五十万。”这是东宫制度,一般宗室供给数目则无法考知。除日常廪给外,朝廷还不定期赏赐宗室。《晋书·司马孚传》:“又以孚内有亲戚,外有交游,惠下之费,而经用不丰,奉绢二千匹。”又如《晋书·武帝纪》:“赐王公以下吴生口各有差。”皆是此类。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