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论周初的肃慎族与周人对东北的经略(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学习与探索》 张碧波 参加讨论

    二、周康王北征中的肃慎族
        《逸周书·作雒解》:“周公立,相天子,三叔及殷东徐、奄及熊盈以略。周公、召公内弭父兄,外抚诸侯。九年夏六月,葬武王于毕。二年,又作师旅,临卫政殷。殷大震溃,降辟三叔。王子禄父北奔,管叔经而卒……”这是记载周公东征平息三监叛乱最完整又最概括的记录。“王子禄父北奔”,北奔到何地?
        据《史记·殷本纪》:“太史公曰:余以《颂》次契之事,自成汤以来,采于《书》《诗》。契为子姓,其后分封,以国为姓,有殷氏、来氏、宋氏、空桐氏、稚氏、北殷氏、目夷氏。孔子曰,殷路车为善,而色尚白。”北殷氏,《史记索隐》:“《系本》作‘髦氏’,又有时氏、萧氏、黎氏。然北殷氏盖秦宁公所伐亳王,汤之后也。”顾颉刚先生以为北殷氏乃王子武庚禄父“北奔”后被称为“北殷氏”,建国为亳,地在辽西。“我从1964年冬起,为了翻译《尚书·大诰》而连带研究周公东征后东方民族大迁徙的历史,因此从《逸周书》中知道武庚反周失败后北奔,从《史记》中知道殷后有北殷氏,从《左传》中知道周初燕和肃慎之间有殷人的‘亳’,从《吕行壶铭》中知道周康王曾遣伯懋父北征(时代依唐兰同志说),从《陈璋壶铭》中知道亳邦后属于燕,从《国语》和《书序》中知道周王朝对于肃慎的极意拉拢,又把《史记》所载的燕王卢绾受了汉高祖的怀疑而亡至匈奴,被封为‘东胡卢王’这一史实比较武庚这事,于是作出一假设:周武王封武庚于邶已在殷畿北部,当周公东征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他逃奔到周人统治力所不及的地方燕之北、肃慎之南的一个地区,另建亳都,国号北殷,地点约在今的辽西一带,这个新国,周人是不愿它存在的,所以特别对肃慎表示好意(这时的肃慎住辽东半岛,与齐隔海相邻,见司马相如文);延至康王时,伯懋父北征,联合了燕和肃慎夹攻北殷,北殷灭后加封给燕,所以燕的北境在西周初期即已发展到东北。可是北殷虽亡,殷人随武庚北移的很多,他们继续留居东北,成为东北的土著,在东北各族间发生了巨大的影响。”[1]
        关于肃慎族的最初居住地,有下列史料可资参考:“王使詹桓辞于晋曰:肃慎、燕、亳吾北土也。”(《左传》昭公九年)“肃慎之国,在白民北。”(《山海经·海外西经》)“大荒之中有山名曰不咸,有肃慎氏之国。”(《山海经·大荒北经》)“凡海外三十六国……有修股民、天民、肃慎民”(《淮南子·坠形训》),“东方之极,自碣石山过朝鲜,贯大人之国,东至日出之次,榑木之地,青土树木之野,太昊、句芒之所司者,万二千里。”(《淮南子·财则训》)司马相如《子虚赋》:“且齐东渚钜海,南有琅邪;观乎成山,射乎之罘;浮渤澥,游孟诸;邪与肃慎为邻,右以旸谷为界;秋田乎青丘,彷徨乎海外……”
        综合上述材料,可知:
        1.先秦时期,肃慎在东北(海外)地区,周时已在其管辖范围之内,为周之北土(北疆)。
        2.肃慎居地曾与齐隔海相对,则在辽东半岛与朝鲜半岛。
        3.古代齐国隔海与肃慎有经济文化交流(“外私肃慎”),“邪与肃慎为邻”的邪,斜也,左也。齐国越海左与肃慎为邻,右以旸(即汤谷,朝鲜半岛东方日出处)为界。
        4.西汉之后史籍记载与考古文化相印证,肃慎在今牡丹江流域。
        据严一萍编《金文总序》载《吕行壶铭》:“唯二二月,白懋父北征。唯还,吕行捷俘贝,氒(厥)用作宝尊彝。”释文据郭沫若《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又据杨树达《积微居金文说》:“……此铭亦当云:‘吕行从白懋父征’,顾文省略不言,而于唯还之次忽记吕行捷云云,似颇有文气鹘突之病,实则吕行捷乃追记从征时事,非已还后事也。余谓铭文当分两节读之。白懋父北征唯还者,记事亦记时也。详言之,吕行捷,俘贝,乃明制器之因由,文意在起下,不直承上语也。‘用作宝尊彝’与‘白懋父北征唯还’二语相系,云还后制器也。如此则乍读之似若文气鹘突者,而实则不尔也。”
        《吕行壶铭》记周康王派遣白(伯)懋父北征,吕行从征,大捷献俘贝事。这次北征征谁?当时周王朝北疆的敌人当只有反周失败后北奔的纣子武庚禄父--他跑到殷商民族发源地幽燕地区,以寻求支持,并建“(北)亳”都,国号“北殷”。据《吕行壶铭》这次北征取得了大捷。肃慎族是否参加这次“北征”,《壶铭》未记,史籍失载。《汉书·武帝纪》载:“周之成康,刑错不用,德及鸟兽,教通四海。海外肃慎,北发渠搜,氐羌来服。”这是就成康时期肃慎来朝一事说的,既有“成王既伐东夷,肃慎来贺”,也有“康王北征”,“肃慎来贺”的历史内容。《后汉书》在《东夷传序》中记“及武王灭纣,肃慎来献石砮、楛矢。管、蔡畔周,乃招诱夷狄,周公征之,遂定东夷。康王之时,肃慎复至”。这里突出记载了“康王之时,肃慎复至”。在周初的重大历史事件中,肃慎族的动向,成为古史家关注的重点,灭纣,“肃慎贡楛矢、石砮”;伐东夷,“肃慎来贺”;康王“北征”,“肃慎复至”。我们有理由推论,在周人灭殷、周公东征、康王北征的重大历史进程中,都得到肃慎族的支持,甚至都有肃慎族的参与(南北夹攻“北殷”),并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说周康王北征中有肃慎族参与,当北征胜利“吕行捷,俘贝”时“肃慎复至”,参加北征胜利献捷大会,当在情理之中的话,那么“成王既伐东夷,肃慎来贺”,在伐东夷的祝捷大会上,肃慎族当是以参加平叛的胜利者的身份,来祝贺的。惟其如此,在周初的巩固政权的斗争中,肃慎族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发挥了重要作用。这正是在周初的历史中古代史家总是要对肃慎族重重地记上一笔的历史秘密吧!周康王在位(公元前1026-前1011年--据翦伯赞主编《中外历史年表》),“北征”则在这期间。
        与《吕行壶》同一时期的《师旅鼎》,亦记伯懋父北征事。其铭文:“唯三月丁卯,师旅众仆不从王征于方,雷使其友弘以告伯懋父”(《双剑》1.7)。可知,伯懋父北征北殷之后,又移师征方国。《召伯尊》铭文:“唯九月,在炎师。甲午,伯懋父赐召伯马”(《录遗》205)。炎师即燕师,可知,这次北征,召伯(可能)是统帅。《陈璋壶铭》记齐襄王五年(公元前279年)收复燕昭王二十八年(前284年)所攻占齐之故地之事。顾颉刚先生据《陈璋壶铭》与《吕行壶铭》联系起来认定,“伯懋父北征,联合了燕和肃慎夹攻北殷,北殷灭后加封给燕”。周人这才有“肃慎、燕、亳吾北土也”的认识。这个“亳”邦到田单伐燕时,追亡逐北,落于齐人手中。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