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三国鼎立和江南人才崛起及其盛衰之评析(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台州师专学报》 叶哲明 参加讨论

对于江南政治、经济和人才的崛起和优势,当时南北政治家和军事家都有不同角度的论述。诸葛亮和鲁肃不约而同地说:“江东国险民附,贤能为之用……刘备收众汉南,与操并争天下”;又说:荆楚巴蜀,“外带江汉,内阻山陵,有金城之固”;天府之国,“沃野千里,士民殷富,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②]周瑜说得更其明白:“江东英雄乐业,兵精粮足”,“承运代刘氏者,必兴于东南,推步事势,当其历数,终构帝基,以协天符”。[③]江东人才也别有一番惊人之举,史载孙坚“为国讨贼,勤王兴义之中,最为勇毅精忠”。横行天下的董卓曾说“关东军败数矣,皆畏孤”。唯孙坚“颇能用人,当语诸将,使知忌之”。[④]孙坚之子孙策、孙权“明略绝群,猛锐冠世”,北方军伐也说他们是:“览奇取异,志凌中夏”的“猘儿”!江东孙氏确为当时众多英雄豪杰中佼佼者,天下三分有力的开创者和推动者。所以后来曹操感叹说:“生儿当如孙仲谋!”《三国志》作者陈寿对孙权评价极高:“任才尚计,有勾践之奇,英人之杰矣。故能自擅江表,成鼎足之业。”尤其是开发江南经济和拓展海上航运方面,孙权确实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江东吴国已成为中世纪世界历史上的“海上强国”。
    再者,我们从三吴会稽和荆襄一带的人才状况来看,江南人才无论从数量,还是所作出的功业,都不亚于北方。在《三国志·吴志》所传72文臣武将中,出于江南的有50人,占总传68%,其中三吴会稽的有30人,占总传41%。尤其是当地朱、张、顾、陆、虞、周等6大望族,不仅“园囿拟上林,馆第僭太极,牛羊掩原隰,田池布千里”,而且“公族子弟及吴四姓,多出仕郡,群吏常以千计”。当然,孙氏父子是会稽三吴人才之杰,而全力支持立国江东的周瑜、鲁肃更是江淮流域的第一流政治家、军事家。再如吴郡陆氏一家,代出名贤:丞相2人,封侯5人,将军、司马、中书、御史、都督者不下20人。陆逊、陆抗是军事家,陆机、陆云等是文学家,陆绩更是“博学多识,星历算数,无不该览”,注《易》释《玄》,所作浑天图,《开元占经》称他:“推步度数,不失毫厘”,[⑤]当是博学多识的科学家。顾雍一家,顾雍为相19年,即便“长子邵早卒,侯统废绝”,但其子侄为少傅、侯尉、将军、太守等也不下10余人。江东的主要文武人才:如朱桓、全琮、贺齐、陆凯、虞翻、阚泽、朱治、张温等,也都出自三吴会稽,他们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都有卓绝的作为,有不少还享有“声震东南”、“名称中原”的誉称。如虞翻,博学多才,国内知名,因性疏直,得罪了孙权,流放到交州之后,“而讲学不倦,门徒常数百人”,他所注的《老子》、《论语》,皆传于世,为孔融誉为:“与神合契可谓探颐穷通”[⑥]的鸿篇大作。家世儒学的嵇康,侨居北方,也是出色的思想家、文学家。他在《卜疑论》中对人生社会提出30个问题,都是“远念长思”的结晶;在《释私论》中提出“越名教而任其自然”,向中国传统的哲学和儒家思想公开挑战,带有革命性的意义,被鲁迅赞为“龙性难驯”的豪杰。三吴会稽一带的地方史志,就出了7种:《会稽典录》、《吴郡·丹阳三郡志》、《会稽郡十城地志》、《会稽土地记》、《吴兴录》、《临海水土异物志》,都是我国最早最出色地方史志,也是我们今天研究浙江、福建、以至东南沿海政治经济和海上航运的极其宝贵的资料,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荆州、益州地区,经济、文化、教育也相当发达,尤其是荆州首府襄阳,人文荟萃,群星灿烂,成为南北交往的要冲,八郡经济、文化、政治的中心。诸葛亮和庞统,就是生活在“英雄用武之国”的襄阳。荆襄一带的庞、黄、蔡、蒯、马、习、杨七大豪族,有较好的文化素养,并借助姻亲关系,担任政府要职,出现了一批“南州士之冠冕”的大才。如,庞家有庞德公、庞统、庞林,蒯家有蒯越、蒯良,马家有马良、马谡,杨家有杨仪、杨戏等,他们“皆一时海内之俊杰”。在诸葛亮、庞统周围,形成了一批出色的人才群,在当时国内,可以说是“得之以定天下”的雄杰,诸如徐庶、庞德公、司马徽、石韬、崔州平等,出则皆为“丞相郡守”、“将军吏郎”之大任,其中不少人后来都在曹魏担任要职。综观蜀、魏、吴三国人才,很多来自荆州,尤其是蜀汉,更是“刘备入蜀,荆州人贵”。我们从《蜀书》所传56人中,荆州占了29人,几占一半以上,其中襄阳、南郡、新野、江夏一带就有17人,几占三分之一。刘备进蜀后,在政治、经济、外交、军事诸多开拓进取,的确得之诸葛亮、庞统、魏延、向宠、马良、马谡、董和、杨仪等荆州人士的竭尽谋划和支持。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