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人民公社供给制探析(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当代中国史研究》 罗平汉 参加讨论

北戴河会议后,毛泽东出巡大江南北。1958年9月下旬, 毛泽东在视察安徽舒城县舒茶人民公社时,当他了解到这个公社办起了公共食堂,已经实行吃饭不要钱以后说:“吃饭不要钱,既然一个公社能办到,其他有条件的社也能办到。既然吃饭可以不要钱,将来穿衣服也就可以不要钱了。”9月29日,《安徽日报》对此作了报道。几天后, 《人民日报》转发了这篇报道。与此同时,刘少奇在视察河南、江苏时,也多次讲到供给制问题,说一半供给,一半工资的做法是好的。受此鼓舞,人民公社的供给制更是如火如荼地推广开来。“吃饭不要钱”的口号也就喊得更响,各种媒体对供给制、公共食堂、“吃饭不要钱”大唱赞歌。还有人为此撰文说:“对(吃饭不要钱)这样具有伟大历史意义与世界意义的大事,决不能等闲看待。必须在群众热烈拥护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大张旗鼓的宣传,以‘吃饭不要钱’作为当前进行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教育的主要内容,使之成为推动冬季生产和农村一切工作的纲。”[4]
    实行供给制与工资制后,由于公社的家底穷,大多数公社发了一二个月的工资后,工资制基本上变成了有名无实,等于只剩下了供给制。在实行供给制的开头一段时间,搞吃饭不要钱,而且还提出“敞开肚皮吃饭”,由于粮食本来就不多,所谓粮食大丰收,完全是放“卫星”造成的虚报浮夸数字。结果“敞开肚皮吃饭”吃了二三个月后,家底吃空,部分地方出现粮荒,个别地方甚至发生了饿死人的现象。
    1958年11月郑州会议后,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开始意识到“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过程中出现的“左”倾错误,并对一些具体的“左”的作法有所纠正,同时,各地开展了人民公社的整顿工作。但是,对“吃饭不要钱”的供给制和供给制的载体公共食堂,却被认为是共产主义因素的萌芽,依旧得到肯定。在1958年11月的中共八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特地让人印发了《三国志》中的《张鲁传》,还亲自写了几段按语,其中说:“道路上饭铺吃饭不要钱,最有意思,开了我们人民公社公共食堂的先河。”[5]在这次通过的《关于人民公社若干问题的决议》中, 对供给制与工资制相结合的分配制度给予了高度赞扬,说它是“社会主义分配方式上的一个创举,是目前广大社员群众迫切要求。”“这种分配制度,具有共产主义的萌芽”。虽然《决议》中也说:“在分配给社员的总额当中,工资部分和供给部分各占多少,要看各个公社生产发展的不同情况来决定。”[6]但实际上, 此时吃饭问题已是当时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供给制在这种分配制度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在此之后,中共中央对人民公社中供给制和工资制的比例问题作过多次指示。1959年2月, 中共中央在批转中央农村工作部《关于全国农村工作部长会议的报告》中提议,1959年的分配规划中,“争取做到供给部分和工资部分各一半”。[2](P,527)1960年5月, 中共中央在《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分配工作的指示》中,建议各地推广黑龙江个别人民公社1/3作为供给部分,1/3作为工资预分,1/3作为年终结算时作为工资决分的作法,要求供给部分一般不应少于30%,也不要多于40%。同年11月的《中共中央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当前政策问题的紧急指示信》中,对工资部分的比例再次作了提高,要求坚持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供给部分和工资部分三七开,工资部分应占70%。1961年3 月的《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草案)》中,对工资部分又有所放宽,规定“在生产队(包括食堂)分配给社员的现金和实物当中,一般地工资部分至少不能少于七成,供给部分至多不能多于三成”[2](P,635)尽管在这些规定中,供给部分不断缩小,工资部分不断扩大,但在工资无钱可发的情况下,供给制与工资制的比例大小并不重要,即使工资部分的比例再大,也无多大的实际意义。1961年上半年,在讨论《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草案)》的过程中,从中央到地方对人民公社的问题,尤其是供给制和公共食堂问题开展了广泛调查,对供给制的弊端也有了明确和深刻的认识。在严重的困难面前,供给制和公共食堂也无力再坚持下去,这两样东西引起了广大群众日益强烈的不满,改变供给制,解散公共食堂不但是广大农民的共同的心声,也逐渐取得了党的各级干部包括中央领导人的共识。1961年6 月中央工作会议通过的《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中,将原草案中的关于供给制的条款删除了,规定严格实行评工记分、按劳动工分进行分配,对供给制裁体的公共食堂也明确规定办不办完全由社员讨论决定,社员的口粮,不论办不办食堂,都应该分配到户,由社员自己支配。随后,基本核算单位也下放到了生产队。至此,供给制与工资制相结合的分配制度终于被否定,全国几百万个公共食堂也相继解散。在此之后,虽然人民公社在分配上仍存在平均主义,但主体上实行的是按劳动日记分的按劳分配制度,这对于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