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禄琳琅丛书》本印数有限,世间传本渐成珍品。有鉴于此,台湾故宫博物院于1973年重新影印宋乾道本,一如《天禄琳琅丛书》本,复增蒋复璁博士《景宋本宣和奉使高丽图经序》及昌彼得教授《跋宋乾道本宣和奉使高丽图经》,蒋序曰:“兢《图经》一书真豹,有待此本流传可知。本院有鉴于此,曩在北平之时即已将之编入《天禄琳琅丛书》中,予以景印。惜岁久年湮,寻觅不易,今再检出,重予景印,庶广善本之流传。” 五、关于《图经》的点校和校注 影宋乾道本的《天禄琳琅丛书》本面世以后,《图经》研究有了最可相信的流通善本,极受国内外学界的重视。1977年韩国财团法人民族文化促进会出版了《国译高丽图经》韩文译本,依据的底本即景宋本,并附景宋本全部书影(缩小)。1991年中国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长白丛书》第五集,收入朴庆辉的《宣和奉使高丽图经标注》,用简体字排印,加通用标点。这两部整理本虽然都使用了景宋善本,但存在共同的毛病:疏于校勘,错误甚多。 《国译高丽图经》和《标注》最多错误出在断句标点上。试举例如下: 《国译》本(以译文推断) ①正:“真宗皇帝初欲俯从,议者难之,遂寝。止从班诏而已。” 误:“真宗皇帝初欲俯从,议者难之,遂寝止。从班诏而已。”(卷二《王氏》) 按:“止”,“仅仅”、“只是”之谓也,非“停止”、“中止”。 ②正:“此文正(谓徽也)遣使告神宗皇帝,模得相国寺本,国人得以瞻仰。” 误:“此文王(谓徽也)遣使告神宗皇帝,模得相国寺,本国人得以瞻仰。” (卷十七《王城内外诸寺》) 按:“相国寺本”乃“相国寺壁画版本”,非“相国寺”。“国人”谓高丽人。 ③正:“使者入群山门,有此等巡船十余只……” 误:“使者入群山,门有此等巡船十余只……”(卷三十三《巡船》) 按:“群山”乃港口名,“群山门”指群山港口之门。 《标注》本 ①正:“乃眷高丽,被遇神考,益加怀徕”。 误:“乃眷高丽被遇,神考益加怀徕”。(序) 按:“神考”指宋神宗。此句意为高丽受到宋神宗殊遇。 ②正:“王莽发其兵以诛匈奴,不至,降王为侯。” 误:“王莽发其兵,以诛匈奴不至,降王为侯。”(卷一《始封》) 按:《后汉书·东夷传》:“王莽初,发句骊兵以伐匈奴,其人不欲行,……更名高句骊王为下句骊侯。” ③正:“时熙避契丹嫌名,改熙曰颙,然自神考有作……” 误:“时熙避契丹嫌名改熙曰显然。自神考有作……”(卷二《王氏》) 按:此处说高丽王王熙改名为王颙,《标注》不仅断句错,颙字误作显。 ④正:“殿内绘三清像,而混元皇帝须发皆绀色,偶合圣朝图绘真圣貌像之意,亦可嘉也。” 误:“殿内绘三清像,而混元皇帝须发皆绀色,偶合圣朝图绘。真圣貌像之意亦可嘉也。”(卷十七《福源观》) 按:此处指福源观中所绘老子像和宋朝的老子像相符合。 类似的错误,还可以举出不少。出现这种错误,可能与日人今西龙校本断句之误有关系,更主要的原因,是在校勘上用力不勤。这两本以宋乾道本为底本的今人整理本,错字、误注之处也很多。可以说,这两本书都称不上善本。看来,光有善本做底本并不能解决全部问题,认真研究、精心校勘在《图经》整理研究中是至关重要的。 宋乾道本是可信的善本,然而并不是完美无暇,仔细研读,会发现存在不少讹误。 (一)误字。卷一“魏将母丘俭”的“母”系“毋(guàn)”之误。卷十六“重和戊戌岁”误作“宣和戊戌岁”。另外因形近而讹的字很多、如“遣(误连)使”、“沓(误呇)至”、“日(误曰)视事”、“粒特(误抨)大”、“枰(误抨)棋”、“誌(误诗)之”,等等。 (二)漏字。例如卷十七“唯遣都辖提以下三节”,提下夺“辖”字。卷三十二“群山岛、紫燕洲三洲”,缺“马岛”。等等。 (三)前后不一致之字。如卷二记“板桥”,卷三十四又作“版桥”。 (四)缺页。清初毛扆已指出存世的乾道本缺三页,系由他本补入。补入之文也有明显错误,如将宋守约之子宋球误作“失球”。 乾道本需要注意的还有讳字问题。除明显标出“太上御名”(构)、“今上御名(眘),还避“贞”(写作“正”)、“玄”(写作“真”)、“敬”(写作“钦”)、“祯”(写作“祺”)、“澂”(写作“徵”)、完”(缺末笔),等等。乾道本中通假字、异体字、篆体字、俗体字、缺笔字、添笔字甚多,都给今日读者带来阅读上的障碍。书中“双行小字夹书”,有的是注文,有的貌似注文,却是正文。总之,乾道本需要花力气、下功夫标点、校订、校勘、整理,这是深入研究图经的一项首要任务。 近年来,笔者不揣妄陋,完成《图经》点校本,已交中华书局等待出版。本文是点校《图经》之一得。笔者认为,下一步最重要的工作是进行《图经》校注,出版一部考核精当、资料翔实的校注本。本人认为目前进行校注的时机已臻成熟,并有志于此,但深感才疏识浅,势单力薄,难以胜任。祈盼在今后的研究中,能得到海内外同行专家学者的鼎力支持和帮助。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