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从"双百"方针到反右派斗争,历史运动的表面确呈"逆转"的现象,然而从历史运动的深层分析,从毛泽东"双百"思想的系统性来看,我们仍然可以找到一些内在的必然的联系。"鸣放"之初,社会学家费孝通撰写文章《知识分子的早春天气》,表达其时知识分子对"双百"方针欢欣与顾虑共存的矛盾心情。顾虑者何?"怕是个圈套,搜集些思想情况,等又来个运动时可以好好整一整。"(注:1957年3月24 日《人民日报》。)有这种顾虑的知识分子是鉴于建国后政治运动接连不断,直到1955年还发生了因文艺思想问题导致胡风等大批作家被逮捕入狱的事件,尽管他们对党的认识尚处于感性阶段,但对"双百"方针有顾虑却是一种经验使然。反右派斗争扩大化,当初那些知识分子的顾虑被不幸言中,更有许多人身受打击,由此埋下难解的心结。然而,历史的当事人虽然亲身经历了历史,却不见得都能够对历史产生理性的认识。在反右派斗争中,毛泽东有段名言,他说:"共产党看出了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这一场阶级斗争是不可避免的。让资产阶级及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发动这一场战争,报纸在一个时期内,不登或少登正面意见,对资产阶级反动右派的猖狂进攻不予回击,使群众看得清清楚楚,什么人的批评是善意的,什么人的所谓批评是恶意的,从而聚集力量,等待时机成熟,实行反击。有人说,这是阴谋。我们说,这是阳谋。因为事先告诉了敌人:牛鬼蛇神只有让它们出笼,才好歼灭它们,毒草只有让它们出土,才便于锄掉。"(注:毛泽东:《文汇报的资产阶级方向应当批判》,1957年7月1日。)毛泽东的话是实在的。在他的"双百"思想变化中起决定作用的正是"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这一场阶级斗争是不可避免的"观点,而这个观点确是早已公开声明了的。谁不了解它,也就根本无法了解毛泽东。 在延安时代,毛泽东就曾几次谈到自己成为马克思主义者的思想历程,他说:"记得我在1920年,第一次看了考茨基的《阶级斗争》,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和一个英国人作的《社会主义史》,我才知道人类自有史以来有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原动力,初步地得到认识问题的方法论。可是这些书上,并没有中国的湖南、湖北,也没有中国的蒋介石和陈独秀。我只取了它四个字:'阶级斗争',老老实实地来开始研究实际的阶级斗争。"(注:转引自李锐:《毛泽东的早年与晚年》,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114页。)从此, 阶级斗争的观点就没有离开过毛泽东,他的特点在于不迷信本本和教条,强调研究中国"实际的阶级斗争",终于领导人民取得了推翻三座大山的伟大胜利。建国后,成为毛泽东"双百"思想理论基础的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学说,同样是他研究中国"实际的阶级斗争"的理论成果。这一学说主要论述人民内部矛盾问题,许多内容是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的新形势下提出的,然而"两类矛盾"的思想在毛泽东用阶级分析方法研究中国社会之初就已见端倪。载于《毛泽东选集》篇首,著于1926年的名文《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第一句话就说:"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中国过去一切革命斗争成效甚少,其基本原因就是因为不能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攻击真正的敌人。"毛泽东根据中国社会的特殊性,把勾结帝国主义的军阀、官僚、买办阶级、大地主阶级确定为革命的敌人;把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当做无产阶级可以争取、团结的力量,从而划分出革命战线的内部与外部。这成为他制定新民主主义革命战略与策略的基础。1949年建国前夕,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提出:"人民是什么?在中国,在现阶段,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这些阶级在工人阶级和共产党的领导之下,团结起来,组成自己的国家,选举自己的政府,向着帝国主义的走狗即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以及代表这些阶级的国民党反动派及其帮凶们实行专政,实行独裁,压迫这些人,只许他们规规矩矩,不许他们乱说乱动。如果乱说乱动,立即取缔,予以制裁。对于人民内部,则实行民主制度,人民有言论集会结社等项的自由权。选举权,只给人民,不给反动派。这两方面,对人民内部的民主方面和对反动派的专政方面,互相结合起来,就是人民民主专政。"在毛泽东的思想里,对人民的民主与对敌人的专政是相辅相成的,人民内部矛盾也是相对于敌我矛盾而言的,两类矛盾且可以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这一思想的哲学原理是对立统一规律。毛泽东不大赞成恩格斯把对立统一规律列为辩证法的次要范畴,而赞成列宁的观点,认为它是辩证法的核心。他用中国的语言把对立统一规律称为"事物的矛盾法则",并且论证马克思是根据这一法则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这个矛盾的阶级表现则是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注:《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318页。)在说明"双百"方针时,毛泽东有一段重要论述,他指出"双百"方针是合乎辩证法的,"关于辩证法,列宁说过:'可以把辩证法简要地确定为关于对立统一的学说。这样就会抓住辩证法的核心,可是这需要解释和发展。'解释和发展,这就是我们的工作。要解释,我们现在解释太少了。还要发展,我们在革命中有丰富的经验,应当发展这个学说。列宁还说:'对立统一(一致、同一、均势),是有条件的、一对的、暂存的、相对的。互相排斥的对立的斗争是绝对的,正如发展、运动是绝对的一样。'从这种观点出发,我们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个方针。"(注:毛泽东:《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1957年1月27日。)叙述至此,似可以这样来概括毛泽东"双百"思想的系统性:对立统一(矛盾法则)--阶级斗争--两类矛盾--"双百"方针。其中,阶级斗争处于中心的位置,它是社会基本矛盾在阶级社会的主要表现,而两类矛盾和"双百"方针则是阶级斗争观点的"解释和发展",它们是为阶级斗争服务的。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