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大战略是清王朝历史命运的制动力(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徐兆仁 参加讨论

二、影响和制约清王朝大战略的若干因素
    大战略的具体状况决定了清王朝不同历史时期兴盛衰亡的不同命运。为什么大战略不能永远保证清王朝的长盛不衰?为什么大战略的实施结果可以有这样或那样的不同?究其原因,是由于清王朝的大战略受到以下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首先,清王朝大战略受实施主体所在的集团利益和阶级利益的影响。如前所述,清王朝是以满族为主体、满洲贵族为核心、联合蒙汉地主阶级而组成的统治集团,这一集团的根本利益所在,是通过中央集权的专制体制,最大限度地攫取社会财富,最大程度地控制一切国家资源。但是,这也势必激化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引发由此带来的各种冲突。囿于集团利益的大战略,在政治目标的视野上受到很大的局限,不可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全部综合国力,不可能利用、开发和整合全社会动力系统中的全部能源。相反,从既得利益集团出发而制定的大战略,由于同社会大多数人的利益相冲突,因而在很大程度上,大战略的制动力量遭到来自全部动力系统的抵消,甚至被后者所吞噬。
    第二,清王朝大战略受传统历史文化的影响。中国大战略的历史文化起源很早,从先秦到明代,出现了诸如《周易》、《尚书》、《左传》、《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六韬》、《三略》、《鬼谷子》、《乾坤大略》等大量充满大战略思想和理论的典籍,产生了诸如兵家、法家、纵横家等不同的流派,涌现了无数的大战略家。中国历史上的大战略观念受中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贵和尚中”、“人伦为本”、“崇智重谋”等基本精神的影响,追求“不战而胜”、“以战止战”、“全胜不斗,大兵无创”、“上兵伐谋”的境界。战略取向着重于防御性质,万里长城从来都是防御的象征,而不是国界的标志。思想取向注重于大一统观念,反对分裂,谋求统一;反对暴乱,谋求安定;反对战争,谋求和平;追求仁政,反对暴政。尽管中国历史上战祸连年,但是统一、安定、和平始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旋律,那些发动战争、制造暴乱、谋划分裂的人和集团始终遭到人民的唾弃和历史的批判。面对博大精深的汉文化体系,清王朝前期的统治者对汉文化既充分吸收,又时刻警惕抵制汉俗的侵蚀,保持本民族勇武、朴诚、求实的本色。他们以批判的吸收和有效的创新相结合的态度对待汉文化,反对泥古不化、因循守旧,对满汉两种文化有着清醒的认识,为满汉文化的交融做出了贡献。[2]
    中国传统文化中“君权神授”的封建帝国思想深刻地影响了清王朝的大战略。皇权至上、乾纲独断思想,天朝上国、夜郎自大心态,睥睨一切、惟我蚀尊观念,极大地影响了大战略原有功能的发挥。传统文化中“重道轻器”的倾向导致军事技术发展的麻木和落后,清王朝腐败的政治体制和无能的官僚政治更加剧了这些消极因素的影响,以至于在西方列强的侵略面前,不辨方向,狂妄自大,独断专横,决策错误。统治者承袭传统文化中保守性的方面,实行海禁,消极防御,闭关锁国,不思进取,多次葬送了历史发展的大好机遇,屈辱挨打,人为地阻碍了社会发展、时代演化的步伐。
    第三,清王朝大战略受到了让会环境的影响。清王朝所在的社会环境可以分为内部和外部两种不同情况。就内部的社会环境而言,以农业文明为主的中国传统社会,小农经济占据主导地位,长期以来形成了男耕女织、自给自足、安土重迁、依赖自然、平均主义等传统经济模式和社会心理,血缘纽带牢不可破,宗法思想根深蒂固,儒家伦理深入人心。以汉民族为主体的先进的封建农业文明,对四周相对落后的民族具有强大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辐射力,汉民族本身也在历史的进程中形成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文化认同和心理凝聚。在常规条件下,汉文化促使了后进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与此同时,汉民族和其他民族之间逐步建立起各方面的联系,进而发展成为一个逐步接近、共同发展、相互依存、融为一体的大家庭。由于清王朝政权的民族特性,统治者坚持狭隘的民族利益和集团利益,无视这种社会现状。因为大战略的控制权掌握在充满民族歧视的统治者手中,终清朝统治之世,满汉矛盾均十分激烈,满汉矛盾的社会问题始终未能得到妥善解决,最后,这种矛盾逐渐升级成革命运动,导致推翻清王朝统治的结果。
    就外部的社会环境而言,西方资本主义正以其巨大的政治经济野心,在世界各地推行殖民主义。清王朝统治者对影响国家生存与发展、安危与兴衰的军事斗争对象、性质、目标、敌我友关系、战略运筹的基本方向茫然无知,对时代特征、世界战略格局、有关国家的战略动向、周边地区的安全形势、国际利益矛盾和力量消长一无所知,清王朝大战略运筹的盲目性和危险性就可想而知了。
    第四,清王朝大战略受到决策者素养的影响。从努尔哈赤到慈禧太后,清王朝历代的最高决策者运用大战略之剑导演了一幕幕历史活剧。大战略受决策者素养的影响是十分明显的。努尔哈赤、皇太极、多尔衮等清王朝创立时期的决策者,无一不是经历战争炮火的洗礼,多谋善断、英勇刚决、坚韧顽强,能识胜败之机、废兴之理,善营主动之势、霸业之基,恩威并施、刚柔相济,具有十分丰富的政治、军事斗争经验和常人难以具备的战略品质。而康乾盛世时期的几任帝王,则博学多识、高瞻远瞩,善于审时度势、通权达变、深谋远虑、拨乱反正,具备雄才大略,清势力在这些统帅的决策和指挥下,节节胜利,走进一个统治势力上升的通道。而乾嘉以后诸帝,或才识平庸,或智略浅显,或气度一般,或胸怀狭窄,或精于权术疏于治术,或明于当前昧于长远,以致清王朝不断衰败之时,统治集团竟乏回天之力。
    传统历史文化,社会环境、决策主体状况等各种因素赋予研制定的大战略以根本的特性,并且决定其是否正确。政治集团或国家所实施的大战略由于集中了所能调动的综合国力,掌握了所能控制的全部资源,整合与支配着社会的动力系统,因此具有巨大的、实在的社会能量,能够使社会发展和历史演化朝着一个特定的方向运动。当这种运动方向与历史潮流一致时,政治集团或国家就会出现兴盛的局面,反之,则会产生衰败的后果。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