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论联合国建立阶段的几个问题(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世界历史》 李铁城/魏能涛 参加讨论

二联合国是维护和平安全的新型国际组织
    联合国宪章的制订与联合国的建立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出现的有重大意义的历史事件,它是战时盟国为巩固胜利共同规划战后和平体制的重大成果,它对防止法西斯再起和制止侵略,对发展各国友好关系和促进国际合作事业都有重要作用。联合国的出现无疑是战后世界的一大进步。宪章吸取了国际法和国际关系中许多进步、民主和平等的原则,反映了饱经忧患的各国人民对维护和平、反对侵略的向往,符合各国人民的迫切愿望。宪章不仅是各会员国必须接受的共同约法,而◆◆成为指导国际关系和国际法的重要文献。它所阐明的许多原则已成为国际法的基本原理。
    依据宪章建立起来的联合国是当代最大、最有权威性和最有影响的国际组织。联合国与那个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曾名噪一时的国际联盟相比,具有原则区别和鲜明的特点:
    第一,从建立的背景看,联合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正义战争的胜利成果,它是由战时盟国经过长期酝酿、反复磋商、最后在民主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它反映了人民的意愿,并得到了各国人民和国际舆论的普遍赞扬和支持,具有深厚牢固的基础。国联则完全不同,它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巴黎和会的产物。国联是战胜国为保持既得利益、巩固凡尔赛体系所造成的资本主义世界的新秩序服务的。列宁把刚成立的国联斥之为“实际上是一群你抢我夺的强盗的联盟”⑨。新的国际形势必将要求有新的国际组织的出现,它将不同于以往时期的旧组织。正如斯大林同志所指出,它“不应当是既没有权利又没有手段来防止侵略的那个可悲的国际联盟的重演。这将是握有捍卫和平和防止新侵略所必需的一切东西的新的特别全权国际组织”。
    第二,联合国有着明确的宗旨和原则。鉴于两次世界战争对国际和平的严重破坏和给人类带来的莫大灾祸,新组织对反对侵略、维护和平给予最大的关注,把防止世界大战作为首要任务、把谋求和平和发展各国友好合作作为最高目标,充分体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期的世界形势和时代特征。宪章规定了联合国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等四项宗旨,并规定了为实现该宗旨应遵循的会员国主权平等等七项原则,完整鲜明地提出了这一新组织的任务、目标和应遵循的准则,使联合国成为一个完全新型的国际组织。国联情况则不同,它的宗旨含混不清。尽管国联也标榜它是一个反对战争的国际组织,其盟约上列有许多关于维持和平的条款,但实际上是为迎合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迅速扩展的和平主义思潮的。它既无切实保障,又十分空泛,形同一纸具文。由于国联是战胜国为巩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世界新秩序的一个工具,随着国联所维持的“新秩序”不断被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所冲破,致使它标榜的所谓“和平与安全”,仅成为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短暂的间歇。
    第三,联合国具有空前的广泛性和普遍性。
    联合国的五十一个创始会员国,遍布世界各大洲,其中包括了全部反法西斯的大国,代表着世界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人口。国联则始终缺乏一个世界性组织所应具有的广泛性和普遍性。二十六个创始会员国,二十个在欧洲,美国没有参加,苏联长期被排斥在外,德、意、日又中间退出。国联的成员进进出出,犹如一家国际俱乐部,这都极大地损害了国联活动的有效性和权威性。
    第四,在组织结构上,联合国注意根除国联的缺陷以从制度上保持自己的生命力。国联陷于瘫痪无力,除成员国本身的问题之外,关键在于它内在结构上的弊病:国联的大会和行政院权,限划分不明,常常互相掣肘;大会和行政院作出的决议,除盟约上另有规定外,均须依出席会议的会员国全体一致通过,因而失掉了采取有效行动的灵活性;国联决议不能自动约束会员国采取明确行动,而它自身既没有权力、也没有手段来采取行动。四大国在筹建联合国时十分重视国联失败的前车之鉴,它们不仅在总体上对国联持否定态度,而且在设想新国际组织的具体结构上也力主铲除上述弊端。为此,宪章很注意在权力和责任之间有较好的平衡。宪章明确划分了大会和安理会等六个主要机构的权限,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在表决程序上取消了一致通过的规则;安理会对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负有主要责任,它有权作出全体会员国都有义务接受并执行的带有强制性的决议;否决权只给予五个常任理事国,等等。宪章的这些规定使联合国有能力成为采取一套“联合一致行动的坚强而又灵活”的“新的特别全权的国际组织”。使联合国具有国际联盟从未有过的活力和权威性。
    最后,鉴于国联仅单纯维持安全、未能注意经济和社会问题的教训,盟国在制定联合国宪章时,对社会与经济问题给予很大的重视。它们普遍认为,社会和经济状况有可能成为诱发战争的重要原因,国际安全与世界各国人民的生活状况是分不开的;只有世界面临的困难的国际经济关系问题得到解决,才有可能实现各国和睦与和平相处的国际政治关系。敦巴顿橡树园第一阶段会议决定成立一个专门的经济和社会理事会,第二阶段会议又接受了中国关于把经济及社会理事会扩大到教育和其它文化合作领域的建议。随后旧金山会议又决定把经济及社会理事会作为联合同的一个主要机构,宪章重视经济和社会的合作,并把这种合作规定为整个宪章核心的一部分。战后历史表明,这是一个很有远见的措施。
    事物总是有局限性的,联合国宪章和依据宪章建立的联合国当然也不例外。宪章绝非是一个尽善尽美、完满无疵的文件,它只能反映出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为止的那个时代国际关系的特点。它必将随着时代的前进而不断修订、完善和发展。而且要把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真正化为指导国际关系的准绳,则是一件远比制订宪章更为困难的事情。战后四十年的历史表明,联合国历经了风风雨雨的考验,尽管它屡遭磨难和挫折,犯过大大小小的错误,但世界还需要联合国,对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事业,它仍然是一个难以取代的工具。这不只是由于联合国的建立为各国提供了一个讨论和协商国际问题的场所,而且还由于宪章的制订使维护世界和平这一伟大事业,从此有了一个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界限之上的、为世界各国都能接受的共同纲领。在当今世界为建立新型国际关系和维护和平的斗争中,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仍是值得各国为之奋斗的目标和处理国际关系的准则。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