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这些还只是口头上的表态。而在雅尔塔协定上,罗斯福能以些微的“让步”,使苏联明文表示“准备和中国国民政府签订一项苏中友好同盟协定”,换取苏联对中国国民政府的支持,而不支持中国共产党,以及对美国远东政策的支持。这不能不说是美国在外交上的一个重大成就。它的政治意义远远超过当时美国在军事上的需要。 虽然美国和苏联是背着蒋介石作出这些有关中国问题的决定,而且暂时还对他保密,但是罗斯福深信他可以取得蒋介石的同意,因为“如果同俄国人达成了这种协议,那么蒋介石就可以自由地迫使中国共产党人就范,因为到那时共产党人会发现他们已丧失了任何外国支持”(48),这对蒋介石也是巴不得的好事。 综上所述,美国在雅尔塔的这场政治交易中,至少达到如下的目的:〈1〉和苏联在中国和远东问题上达成协议,消除了战后和苏联争夺中国,以至于争夺远东的隐患,确保了战后“东方的和平与安全”;〈2〉在这场势力范围的瓜分中, 得益最大的是美方,其次才是苏联。因为美国已经在外交上、军事上尽量去巩固蒋介石政权,就可以通过这个“友好”政府控制整个中国,从而有可能通过中国去实现它未来的远东战略目标,而苏联也取得它在中国东北的特殊权益,了却夙愿。各有所获。〈3〉排除了中共外援之路,使蒋介石能够放手消灭中共,巩固了蒋对中国的统治(就这一点说,蒋也得益),从而有可能制止共产主义在远东的蔓延,这也是战后美国“稳定东方”的战略目标之一。 这些当然是美国政府对华政府所追求的主要目标,美国国务院在1945年1月为罗斯福出席雅尔塔会议,准备了两份对华政策的文件:题为:《美国对华长远目标和政策大纲》和《美、英、苏的对华政策的统一》,其中写道:“美国政府的长期对华政策是根据这样的信念:我们需要中国成为远东的主要稳定因素,这是出于该地区和平与安全的根本要求: “……我们虽然不偏袒任何一个党派,但继续支持中国现在的政府,作为中国人民承认的中央政府” “我们建议由我国负起领导责任,帮助中国发展一个强大的稳固和统一的政府,以便它可以成为远东的主要稳定因素。……”(49) 这些话简言之,就是要在美国领导下,支持蒋介石政府,使之“强大”、“稳固”,统一全国(也就是“使中国成为大国”的内容),以便能成为“远东的主要稳定因素”。 这段话,一方面说明了美国的“使中国成为大国”政策的意图和实质,另一方面也说明了罗斯福在雅尔塔的所获,基本上达到了上述文件的要求和目的。所以雅尔塔协定所达成的政治交易,是美国实现其战后远东战略的一个重要步骤,是它战时对华政策的继续。罗斯福从美国的利益出发,在雅尔塔已经做到他当时所能做得到的最好的一切,既满足了其当前需要,又服务于其长远目标,完成了一笔好交易。 美国战时的对华政策,由于披上了理想主义的外衣,某些人为它讴歌,说它“体现着一种慈善为怀、崇高的和令人鼓舞的远见。这种远见是从一个世纪以来显然没有间断过的友谊,以及对一个为摆脱外国统治和剥削、为摆脱贫困和落后状况而斗争的被压迫国家的感情中产生出来的”。它“开创了一个东方和西方有可能在平等友好的基础上生活在一起的时期,这实在是一个崇高而又鼓舞人心的远见”。(50)用不着反驳,这些话,上述美国国务院的文件作了坦率的说明,它说:“我们的对华政策不是根据感情制订的,它是根据开明的民族利己主义制定的,其动机是出于国际安全和福利的考虑”。(51)也就是说,其所以要这样做,不是出于对中国的什么“同情和友谊”,更不是什么“崇高的远见”,而是为了美国本身的利益,为了实现美国战后的远东战略目标:在美国领导下的远东“稳定”与“和平”。 罗斯福逝世后,新任总统杜鲁门基本上继续上述对华政策,在雅尔塔协定签订后,美驻华大使赫尔利就认为中国共产党已经失去国际的支持,处于孤立无援的状态,于是变本加厉地露骨执行扶蒋反共的政策,公开支持蒋介石打内战,妄想吞掉共产党,巩固对中国的控制。 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打碎了美国的如意算盘,宣告了美国对华政策的失败,也使雅尔塔协定出卖中国满洲主权的条文成为废纸。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