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论中国公共卫生事业近代化之滥觞(3)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学术月刊》 何小莲 参加讨论

为了制止居民在街上乱倒垃圾,工部局规定,凡居民垃圾只允许在天亮到早上九点以前倒在路旁,由工部局派清洁工运扫,超过时限,一律送罚(注:《工部局年报》1874年度,见袁燮铭:《工部局与上海路政(1854-1911)》,《上海研究论丛》第二辑,第182页。)。60年代中期以后,又规定严禁随路便溺,同时厕所、小便池在界内逐渐增设。此类规定,以后不断增加,包括禁在路上倾倒垃圾,禁卖臭坏鱼肉,禁九点钟后挑粪担(注:葛元煦:《沪游杂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3页。)。公共卫生条例起初执行起来,颇为不易。1872年,居民王阿保等十余人,违反工部局关于挑粪过街必须加盖桶盖的规定,挑着无盖粪桶悠然过街,经巡捕劝解不听,被拿送会审公廨,各被拘留一天(注:《申报》同治十一年九月二十五日、十月八日。)。同年,一位广东籍人在美国公馆门口便溺,会审公廨以其情节严重,枷号三日,以示惩儆(注:《申报》同治十一年九月二十五日、十月八日。)。
    至于上海县城的情况,就与租界有明显差距。郑观应曾说:“余见上海租界街道宽阔平整而洁净,一入中国地界则污秽不堪,非牛溲马勃即垃圾臭泥,甚至老幼随处可以便溺,疮毒恶疾之人无处不有,虽呻吟仆地皆置不理。唯掩鼻过之而已。可见有司之失败,富室之无良,何怪乎外人轻侮也。”(注:郑观应:《盛世危言·修路》,载《郑观应集》上册,第663页。)
    从19世纪60年代起,一些有识之士就不断呼吁,采用租界那样先进的市政设施,改善公共卫生。上海地方士绅和政府也在这方面进行了实际的努力。上海道台、上海知县不断地把租界市政管理条例改头换面,加以发布。到20世纪初年,租界有关公共卫生的管理条例都被搬至华界,华界与租界在公共卫生管理方面,其规章制度已经一体化了。
    近代给水事业兴办以前,上海居民用水取自江河。所饮之水,每多泥沙而不清洁,每有咸秽之味。西人来沪以后,为解决饮水卫生进行了种种努力,先是挖深水井,再后来是建自来水厂。1860年,外滩的旗昌洋行,开凿了上海第一口深水井,深256英尺(78米),供洋行内部使用。1873年上海已有一家营业性的小型自来水厂。1875年上海建成中国第一个自来水厂,厂址在杨树浦,有沉淀池、过滤池、水泵、皮龙等设备。其业务为用木船载水分送到贮水池,及向过往船舶供应滤后水,并且用水车送到用户家中。
    自来水较之河水,清洁卫生,也很方便,但自来水流入县城,颇费了一番周折,其中最主要一点是误解。有的说,在水管上有两龙相斗;有的说,水管与煤气管接近,有煤毒进入水中(注:参见张仲礼主编:《近代上海城市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900页。)。因此,相当一部分华人“谓水有毒质,饮之有害,相戒不用”(注:胡祥翰:《上海小志·水道》,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8页。)。
    针对人们的疑忌、误解,自来水公司免费向水炉、茶馆赠送自来水,并请当时上海医疗所所属老德记药房对水质进行化验,表明水的质量,比之伦敦和世界其他工业城市不相上下(注:上海市公用事业管理局编:《上海公用事业》,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24页。)。1884年2月15日,上海地方政府在《申报》上刊登告示,说明社会上所传有关自来水的谣言“均属不确,现在此处已经查验,极为清洁。自来水随处可以取携,用之不竭,水清价廉,与从前民间用水,相差极大。地方清洁,食水澄清,居民可免灾疫”。此后,自来水在上海逐渐推广。
    对食品卫生的管理、流行病的防治,也是近代公共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租界从建立之初,就很重视食品卫生问题。1845年的《上海土地章程》规定,“如有人在议定界内开设零用饮食等物,铺房及租给西洋各国之人暂行寄寓者,均应由管事官先给执照,始准开设”。这是租界以执照方式对食品卫生进行管理的第一个法规。1860年,工部局设立妨害处,负责市政卫生,1898年专设卫生官,负责食品卫生检查。为了便于检查鱼肉蔬菜,工部局在1892年开设了上海第一家室内菜场虹口菜场。公共租界在1896年开设了屠宰场,对食用肉类进行检疫。
    为了使公共卫生管理法制化,工部局颁布了一系列管理条例,其中《上海洋泾浜北首西国租界田地章程后附规例》42条,涉及沟渠、建造房屋、街道清洁、挑除垃圾污秽、查视地方污秽、查视房屋污秽等(注:《上海洋泾浜北首西国租界田地章程后附规例》、《工部局管理清洁卫生所给发无捐执照章程》、《法租界公董局章程》,见《上海指南》,上海商务印书馆1909年出版。);《工部局管理清洁卫生所给发无捐执照章程》5款66条,涉及牛奶棚、洗衣作、买肉铺摊、野味及鸡鸭铺摊、猪肉铺(注:《上海洋泾浜北首西国租界田地章程后附规例》、《工部局管理清洁卫生所给发无捐执照章程》、《法租界公董局章程》,见《上海指南》,上海商务印书馆1909年出版。)。法租界也有类似规章(注:《上海洋泾浜北首西国租界田地章程后附规例》、《工部局管理清洁卫生所给发无捐执照章程》、《法租界公董局章程》,见《上海指南》,上海商务印书馆1909年出版。)。这些规章,详细而周密地规定了何者可行、何者不可行、处理办法、卫生检疫费用、罚款数额等。
    传染病曾经严重袭击上海。1863年上海流行霍乱,仅7月14日一天,上海市区就有1500多人死于此病。上海随后加强对流行病的预防,仁济医院等作出了巨大贡献。19世纪90年代,当鼠疫在广州、香港、牛庄和日本等地流行以后,上海租界采取严格的检疫和防卫措施。上海海关规定,“对所有来自这些口岸的旅客进行体格检查,并要他们先行提交免疫通行证,然后才允许他们入境和工作。”(注:徐雪筠等译编、张仲礼校订:《上海近代社会经济发展概况(1882-1931)--海关十年报告译编》,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5年版,第87页。)1897年,吴淞口外的崇宝沙卫生站,检查了422艘船只,55589人次,相当数量的旅客被留站观察(注:徐雪筠等译编、张仲礼校订:《上海近代社会经济发展概况(1882-1931)--海关十年报告译编》,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5年版,第88页。)。
    到19世纪末,上海租界已经在硬件设施、组织机构、法规建设、技术保障等方面,建立了相对完善的近代公共卫生系统。上海华界在20世纪初发起地方自治运动,在市政建设、卫生管理、法规建设诸方面,将租界的一套移植过去,并在食品检疫、预防流行病等方面与租界合作。这时的上海城市公共卫生水平,在总体上走在全国前面。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