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武阳公学招考[N].警钟日报,1904-11-24. [14]邵正芳。宜兴历代书院简介[Z]宜兴文史资料13辑[M]. [15]据江苏通志淮阴徵记册稿,民国泗阳县志,铜山县志及各地文史资料。 [16]王化民。石梅小学史料琐集[Z]常熟文史21辑[M]. [17]镇郡中学堂大起风潮[N].申报,1905-11-03. [18]陈公仰。我的父亲陈卓如[Z].靖江文史资料8辑[M]. [19]申报,1905-11-01. [20]宝应文史资料委员会。教育家朱白吾事略[Z].宝应文史资料7辑[M]. [21]龚汉良。回忆民国时期无锡地区教育事业的一些情况[Z].无锡文史资料1辑[M]. [22]丹阳县实验小学校史编写组。丹阳县实验小学[Z].丹阳文史资料5辑[M]. [23]陆蕴山。白头犹唱当年歌曲[Z].海安文史资料5辑[M]. [24]李荻菲。解放前盱眙的中等教育,盱眙文史资料选辑3[M]. [25]宿迁文史资料委员会。我县老教育家沈薪萍先生[Z].宿迁文史资料2辑[M]. [26]张铨。扬州中学简史[Z].扬州文史资料11辑[M]. [27]三河口乡志办。高山书院纪实[Z].武进文史资料13辑[M]. [28]单毓元。泰县志稿卷十四教育志[Z]. [29J李耀锦。宝埝旧话,丹徒县文史资料2辑[M]. [30]吴承顺。存粹文社,扬中文史资料2辑[M].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