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现代化的范式研究历史,在国外已有几十年的时间,在中国也已有十几年的时间。随着世界社会经济发展模式的多元化和学术研究的发展,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都有人认为现代化的理论范式及其学术研究已经过时。窃以为,相对于新近出现的一些研究范式,现代化研究范式可能已不能排列在最新者之中,但不能说它已经过时,而仍然是目前很具有时代意义和学术价值的一种范式。其理由主要有下述两点: 第一,现代化研究是时代的产物,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中外史学发展史已经证明,一种新学科的产生和发展都是与时代的要求相适应的,都具有一定的时代效用,这也就是史学的时代性,现代化及其历史的研究也同样具有这种时代性。现代化理论在西方的兴衰,是以西方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为基础的,是西方国家现代化历史经验的理论总结。目前,世界上有不少国家,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已实现了现代化,甚至进入了所谓的“后现代化”时期;也有一些小国家的人民生活现代化不需要本国的工业化,可以通过资源输出和发展旅游业或其他途径而达到现代化,因此,有不少西方学者认为现代化理论已经过时,在批评现代化理论的同时而构筑别的新理论、新模式。对一些先现代化国家来说,对现代化理论的这种认识改变有其一定的合理性,也是史学时代性的一种表现。但是,从全世界范围来说,从现代化的完整意义来说,目前现代化仍然是大多数国家追求的目标和首要任务,且不能脱离工业化而实现现代化。在西方国家,现代化研究虽然已经不是什么热门课题,但仍然有相当一部分学者在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尽管他们的现代化研究视野已不在自己的国家和西方社会,而是集中关注于尚未实现现代化的国家和地区,但是也同样表明他们继续在运用和发展现代化理论,在研究现代化的历史和现实问题,只是随着世界现代化进程的变化而转变了研究的重点。对中国来说,现代化不仅是中国在近代以来所追求的主体目标,而且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和未来50年的中心任务。面对这样的历史和时代任务,历史学不能视而不见,而是应该有责任去研究和总结中国与世界现代化历程的经验教训,为现在和将来的中国现代化建设服务,中国的现代化研究所以在80年代以后兴起,正是历史学时代性的一种突出表现,也是它的现实意义所在。如果我们因为西方一部分学者所提出的现代化“过时论”,而亦跟着不再进行中国现代化历史的研究,那么不仅将严重失却中国历史学的时代性,而且将使中国历史学陷入盲目追随西方的误区。 第二,现代化研究范式并非机械套用外国的现代化理论,而是赋之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中国特色。坚持中国应该继续进行现代化研究,并非说西方的现代化理论完美无缺,无可批评,也不是简单地套用西方的现代化理论。现代化研究范式的运用虽然是受国外现代化研究理论的启发而开始的,但在引用这一理论时,经过了认真的思考,对之进行了改造,不仅揉合了国外的各种现代化理论,吸收它们的有关工业化、民主化、科学化、全球化等现代性指标体系方面的合理内核,而且把它与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和现代化思想相结合,与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和现实相结合。许多研究中国现代化的学者都是这样做的,如罗荣渠、章开沅和本人所撰写和主编的著作中都做了这方面的努力,力求使现代化理论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符合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基本精神的现代化研究范式。目前,这种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研究范式虽然还不能说已十分完善,但至少已明显有别于西方的现代化理论,除了研究现代化指标的实现程度之外,更重视研究制约现代化指标实现过程和程度的国家主权、传统文化、制度变革、道路选择、民众动员等问题;对于这一范式的不完善之处,应该继续去完善它,而不应该简单地抛弃它。 因此,用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范式研究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仍然有它的现实意义和学术创新价值。我们既不能以现代化研究范式取代其他研究范式,也不能以其他新范式的出现而否定现代化研究范式,而应该以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态度,繁荣中国的历史科学。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