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清代广州行商的西洋观(3)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广东社会科学》 蔡鸿生 参加讨论

近代西洋的决斗之风,大悖温良恭俭让的儒家伦理。对潘有度来说,自然是闻所未闻、不可思议的异俗了。《杂咏》第七首云:
    拌将性命赌输赢,两怒由来大祸成;
    对面一声枪并发,深仇消释大轻生。
    自注进一步解释道:
    夷人仇深难解,约定日期,各邀亲故知见。各持鸟枪,入铁弹,对面立定。侯知见人喝声,一齐放枪。死者不用抵偿。如不死,冤仇立解,永不再斗。以示勇而不怯之意。
    从中世纪骑士文明演变而来的西洋“决斗”,与中国古代的阵前“斗将”和近代的宗族械斗,可说完全风马牛不相及。潘有度虽然隐约地看出这种解仇方式的公正性,并觉察到“决斗”的文化内涵具有“示勇而不怯之意”,但他还是指鹿为马,视之为“赌命”和“轻生”,直截了当地将骑士风度当作君子风度的对立物了。
    在清朝专制体制中被确定为“沐恩洋行商人”(注:许地山编:《达衷集(鸦片战争前中英交涉史料)》,商务印书馆1935年版,第170页。)的潘有度,对民主也像对平等一样,是非常隔膜的。当他咏写君民关系的时候,西方那套简化的威仪,难免要令他望“洋”兴叹了。《杂咏》第十首可作例证:
    戎王匹马阅齐民,摘帽同呼千载春。
    简略仪文无拜跪,逢人拉手道相亲。
    自注无多,意思却一清二楚:
    外洋国王出巡只单骑,不用兵侍从。外洋以摘帽为敬。夷俗无拜跪礼。
    “戎王”的简朴,尽管并非平民化,但较之“天朝”那套三跪九叩首的繁文缛节,确实叫人耳目一新。潘有度对此津津乐道,未必没有一点言外之意。
    至于近代科技如何引发这位行商浮想联翩,他从“千里镜”中看到了什么奇景,《杂咏》第十二首说得有声有色:
    万顷琉璃玉宇宽,镜澄千里幻中看。
    朦胧夜半炊烟起,可是人家住广寒?
    自注云:
    千里镜,最大者阔一尺长一丈,傍有小镜看月,照见月光约大数丈,形如圆球,周身明彻,有鱼鳞光。内有黑影,似山河倒照,不能一目尽览,惟向月中东西南北分看。久视则热气射目。夜静,有人用大千里镜照见月中烟起,如炊烟。
    望月而思广寒,对喜爱观史哦诗的潘有度来说,原是一种顺理成章的思绪,老生常谈,未可厚非。不过,他的思想境界,倘若拿来与另一位也是“镜澄千里幻中看”的同时代人对比,那就相去远甚了。嘉庆二十五年(1820),两广总督阮元(1764-1849)在广州作《望远镜中望月歌》,却道出完全别样的感慨:
    别有一球名曰月,影借日光作盈阙。
    广寒玉兔尽空谈,搔首问天此何物?
    吾思此亦地球耳,暗者为山明者水。
    舟楫应行大海中,人民也在千山里。(注:阮元:《研经室集》,下册,中华书局1993年版,第971-972页。)
    以上对《西洋杂咏》的择要评说,属于历史视域的个人观察,谈不上严格意义的文化分析,但愿不会苛求于前人。事实上,即使进入近代,敢于走向世界的中国人,要消除对西洋文化的“误读”,也并不是轻而易举的。
    四、潘有度西洋观的历史特征
    在广东十三行的历史上,“潘启官二世”是一个有见识、有作为的代表人物。他的传世组诗《西洋杂咏》,并不是亲历其境的直观吟咏,其中包含着大量得自“夷商”的传闻。对西洋文明的认识程度上,所述各节,自然有深浅之别。甚至个别场合,咏写海外风土,变成传播海外奇谈。他对外洋各国贫富关系赞不绝口(第九首),表现出理想化的倾向,就是一个例证。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