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对近卫的第二、三次声明都表示抗议。到这时,它们才感到自己受了威胁,于是想借助中国的力量来保卫自己的利益。1938年12月,美国进出口银行向中国提供了第一笔为数二千五百万美元的信贷;英国跟着也于同年12月和次年3 月分别给中国五十万镑和五百万镑两笔数目很少的贷款。 1939年3月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后,欧洲的战争风云日益险恶,英国更加迫切地希望在远东实现英日妥协。1939年7月24日,英国同日本签订了可耻的有田--克莱琪协定。协定宣布:英国政府完全承认“在华日军为了保障其自身的安全和维护其控制地区的公共秩序,有其特殊的需要”,“他们必需镇压或消灭任何将妨害他们或有利于他们敌人的行动或起因”。英国政府保证“无意鼓励任何有损于日本军队达到上述目的的行动或措施”,并将要求英国在华当局和英国侨民不得采取此类行动或措施(54)。这就是说,英国政府正式承认了日本侵略中国的合法性并承诺不援助中国抗日。但中国不是捷克斯洛伐克,有田--克莱琪协定也无法起到慕尼黑协定的作用。张伯伦虽然想牺牲中国,但无奈中国共产党不答应,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和新四军这支坚强的抗日力量是张伯伦无论如何也摆布不了的。蒋介石也不愿作汪精卫第二,当一个日本卵翼下的儿皇帝。1939年7月29日,中共中央在关于反对东方慕尼黑阴谋的指示中,强调要自力更生,树立坚持抗战到底的决心及民族自信心,反对依赖英国的外交政策。指示断言:“只要克服内部投降危险,中国仍有一切办法坚持抗战,取得最后胜利。”(55)中国人民粉碎了远东慕尼黑阴谋,使中国得以保存下来,成为同盟国的最重要的抗日基地,这是一个极大的贡献。 中国的抗战还推迟了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如前所述,欧战发生后,日本最初采取观望态度。1940年5至6月德军横扫西欧后,日本估计欧战即将结束,于是决定利用德国的胜利,乘机南下。1940年7月26日,日本内阁通过《基本国策纲要》,提出了所谓“以皇国为核心,建设以日满华坚强团结为基础的大东亚新秩序”。第二天,在大本营和政府的联席会议上又决定了《适应世界形势演变的时局处理纲要》,更具体地规定了南进的方针和政策。这两个文件是日本从中日战争走向太平洋战争的转折点。但必须指出的是:日本这时是抱着一种投机侥倖的心理冒险南进的。中日战争正在进行,日本的兵力本来所余无几。因此,《处理纲要》不得不把情况分为两种:一种是“在中国事变大体处理完毕时”,为了解决南方问题,可以行使武力;第二种是“在中国事变尚未处理完毕时,应在不致于同第三国开战的限度内采取对策”,但如内外形势对日本特别有利,为了解决南方问题,也可以行使武力(56)。天皇对日本陆军蓦地闯入南方感到担忧,特派侍从武官去传达他的意见,对此参谋次长泽田回答说:“日本的国力因投入中国事变而余力不足。靠自力解决南方问题,实不可设想。始终打算借助他人的力量为自己谋利。”(57)由此可见,中国人民的抗战给了日本帝国主义多么大的打击和压力。 1940年9月23日,日军进驻法属印度支那北部,迈出了南进的第一步。这是对欧洲国家在太平洋的殖民帝国的明目张胆的威胁。9月27日,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正式缔结。条约的第三条规定:“如果缔约国中之一受到目前不在欧洲战争或中日冲突中的一国攻击时,应以一切政治、经济和军事手段相援助。”它的矛头显然是对着美国的。12月29日,罗斯福发表了关于国家安全的谈话,指出美国文明从来没有遭到过现在这样的危险,因为三国同盟条约是对美国发出的威胁。罗斯福向美国人民呼吁,应竭尽全力支援那些保卫自己反对轴心国进攻的国家,成为民主制度的伟大兵工厂。他还盛赞中国人民的伟大防御战争正在亚洲拖住日本人(55)。此后,美国对待援华的态度有所转变。1940年9月25 日美国进出口银行对华贷款二千五百万美元,同年11月30日罗斯福宣布美国将再贷款一亿美元。国务院顾问霍恩贝克在一份备忘录中指出:“假如美国在1937年或1938年着手一项‘彻底的’援华计划,那么有关中国(以及日本和我们在太平洋与世界的问题)的形势现在该会多么不同。”(59)他的话很有见地,但无奈美国统治阶级当初目光短浅而见不及此。 日本在1940年7月虽然已决定南进,但到了1941年4月17日,大本营陆海军部又作出了《对南方施策纲要》这样一个新的决定。《纲要》认为只有在美、英、荷的对日禁运威胁到日本的生存以及美国单独或与英、荷、中共同对日本加重军事压迫时,才能对南方行使武力。日本为什么暂时推迟了向南方的进军呢?一是由于海军方面认为对南方行使武力就是对美国行使武力,现在尚未做好准备。二是因为“中国事变”没有解决。《纲要》的附件规定:“昭和十五年七月决定的《适应世界形势演变的时局处理纲要》中,有关南方施策事项,在中国事变尚未处理完毕时,按本施策纲要处理。”“如果中国事变已经处理完毕或世界形势已发生了急遽变化,对南方施策届时将另行决定。”(60)可见,由于中国抗战的牵制,日本不得不放慢南进的速度。 从1941年4月到12月,美日双方进行了将近八个月的政治谈判。美日谈判争执的问题,据赫尔概括,主要是三个:日本从中国撤军;日本与三国同盟的关系;太平洋地区贸易机会均等(61)。日本外务大臣东乡的看法也相同(62)。在这三个问题中,中国问题尤为要害所在。日本要求在中国长期驻军,实际上就是要无限期地占有中国。美国不肯答应。美中之间的贸易额以及美国在华投资虽然不大,但中国是一个潜在的巨大市场,美国当然不能允许日本独吞。而且,中国的战略地位极其重要,美国如放弃中国,整个西南太平洋即将为日本所霸占,美国自身也难保全。更重要的是:中国人民坚持抗战,美日纵欲以牺牲中国而达成妥协,亦不可能。1941年12月8日,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终于爆发。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