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走向国学与史学的“赛先生”(之二)(4)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近代史研究》 罗志田 参加讨论

顾颉刚既然自知在材料和方法上都已有所不足,缩短阵线也是一个不得已的选择,它其实意味着自己承认在相当程度上从学术一线退出。整理国故的逐渐让位于史学固因此,古史辨派即将走向衰落的造因也已隐伏于此了。对于曾居主流的顾颉刚来说,身历北伐后唯物史观的“风靡一世”,感觉一定非常强烈。但由于自知在“社会分析”方面的不足,他对唯物史观的正面挑战只能持一种防守的态度。针对“许多人痛诋我们不站在这个立场上作研究为不当”一点,他首先表示“自己决不反对唯物史观”,只是“感觉到研究古史年代、人物事迹、书籍真伪,需用于唯物史观的甚少”。如果要“研究古代思想及制度时,则我们不该不取唯物史观为其基本观念”。顾将此视为史学领域内的“分工”,接着便说出前引关于“下学”与“上达”的一段话,态度相当谦退。(注:顾颉刚:《古史辨第四册序》,《古史辨》第4册,第22页。)
    但唯物史观派(比陈独秀更年轻的一代)对胡适等人却不那么包容,如果说李季、彭述之等在思想言说领域对实验主义的攻击已近于“谩骂”(注:伍启元语,参见其《中国新文化运动概观》,第74-75页。),郭沫若在学术圈内对整理国故的正面挑战也相当不留余地。他一学到马克思主义那种框架完整、解释明确的社会发展理论,就毫不犹豫地指斥胡适的成名作《中国哲学史大纲》“对于中国古代的实际情形,几曾摸着了一些儿边际”?在被认为是唯物史观代表作的《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中,郭沫若特别强调他们的“批判”与胡适等人的“整理”非常不同:胡适等只要“实事求是”,他们却要在“实事之中求其所以是”;胡适等的整理只能“知其然”,而他们的批判则要“知其所以然”。(注:本段与下段均见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郭沫若全集·历史编》第1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7-8页。)
    郭氏与顾颉刚相类,也同意“‘整理’自是‘批判’过程所必经的一步”;但他基本不承认胡适等人的“整理国故”有多大的学术价值,反认为罗振玉和王国维才“在中国文化史上实际做了一番整理功夫”。罗振玉的功劳主要是以“崭新的方法”搜集甄别史料,而王国维的著作所包含的更“多是近代的科学内容”。“方法”是胡适毕生最引为得意者,似乎还未必有罗振玉那样“崭新”,而其“科学”竟然也不如王国维!这样的整理国故,还能有多少学术地位呢?郭沫若更明确指出:要谈国故,仅读清儒的著作是不够的,“也应该知道还有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没有辩证唯物论的观念,连‘国故’都不好让你们轻谈”。而胡适研究古代哲学史的缺点正在于“社会的来源既未认清,思想的发生自无从说起”。
    前引顾颉刚的观察已说唯物史观的长处在于“社会分析”,这在当时正是以“科学”为基础的。这里仅取一例:郭沫若在书中说,商代既是畜牧盛行的时代,“那吗商代的社会必然还是一个原始共产制的氏族社会。只要是对于新兴科学稍稍受过训练的人,立刻便可以得到这个暗示”。(注:这是伍启元的《中国新文化运动概观》第141 页中所引的《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9页),当为该书的初版, 《郭沫若全集·历史编》中所收的修订版这一段话改为“商代都还只是畜牧盛行的时代,那末商代的社会应该还是一个原始公社制的氏族社会,至少应该是这种社会的末期”(第19页)。关于“新兴科学”的那一句已不在。)这一叙述特别传神,只要稍受训练,立刻便可以得到暗示,也立刻与未受此训练者有了区别;不仅立竿见影,而且高下立判。这里“新兴科学”的威力和效果真是神奇得很,未曾掌握这一“新兴科学”的胡适等人当然只能“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