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的转移,我们的整个上层建筑的工作也必须适应这一新形势和新任务,为加速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中心任务服务。 就世界史教学和科研来说,我们的底子本来就很薄弱。在五十年代,世界通史的教学基本上是搬用苏联教材。六十年代开始自己编写了一些教材,基本上没有跳出苏联教材的框框。文化大革命中,“四人帮”盲目排外,大搞闭关锁国,谈“洋”色变,对世界史的教学和科研大加砍杀,使这门学科在原有的基础上又倒退了一步。因此,目前我国的世界历史研究仍然处于同国家的发展和建设不相适应的状态,落后于国内许多科学研究部门,也落后于中国史的研究;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和不符合世界客观实际;在当前,突出地表现在落后于实现四个现代化的需要。 要改变这种落后状况,改进高等学校历史专业的世界史教学和科研是一个重要方面。现在不少的学校在编写新的教材,就是这方面的一个十分可喜的尝试和努力。 要编写出反映国际先进水平、符合四个现代化需要的新的世界通史教材,首先必须解放思想,打破框框,打破“禁区”,完整地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科学思想体系,把被“四人帮”搞乱了的一些理论问题以及通过教学实践证明尚未搞清楚的一些重大问题提出来,通过自由讨论,求得思想认识上的提高,并敢于从理论上进行新的探索。 过去我们的世界通史教材在体系上就存在着很大的问题。解放以来,我们借用苏联的世界通史教材体系来批判西方资产阶级的世界通史教材体系,其中最大的特点是突出了阶级斗争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动力,以阶级斗争为纲、为主线,来重新编写和重新讲授全部世界历史。这一方面取得了重要的成绩,这是必须肯定的。但是,实践表明,在如何正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史观方面,以及在世界通史教材中如何完整地阐明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中历史发展的基本动力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简单化、片面化、绝对化的毛病。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关系要适合生产力的性质状况的规律是历史发展的内在运动规律,阶级斗争的规律是这个规律在阶级社会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的表现形式,并且归根结底是受生产力发展的规律所制约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论述到历史发展的动力时,总是把生产力和阶级斗争两者并举,进行全面的阐释。例如,恩格斯在阐述历史唯物主义一词的含义时提出:“用‘历史唯物主义’这个名词来表达一种关于历史过程的观点,这种观点认为一切重要历史事件的终极原因和伟大动力是社会的经济发展、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改变、由此产生的社会之划分为不同的阶级,以及这些阶级彼此之间的斗争……”①。(引文中的着重号是本文作者加的)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的发展是阶级产生的物质基础,是决定各阶级状况及社会生产关系的物质基础,是五种社会经济形态变革的物质基础。如果说阶级斗争是历史发展的动力,那么,生产力是历史发展的动力的动力;经济条件同阶级斗争条件一样,也是贯穿于全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红线②。坚持用唯物主义历史观来研究历史和编写世界史,绝不是选择某一“主导”思想或在解释这一思想时抱主观主义的态度,而是对历史进程进行全面而周密的研究,考察它的一切矛盾趋向的总和,估计历史发展的全部合力,把世界历史当做一个十分复杂并且充满矛盾但毕竟是有规律的统一过程来进行研究③。但是马克思主义的这一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在过去的世界史教材中却很少得到全面的贯彻。为了突出阶级斗争的红线,往往忽视了经济斗争的红线,抹杀了文化斗争、宗教斗争活动、科学技术的发展,等等。由于阶级斗争被孤军突出,无限夸大,阶级斗争的“纲”实际上变成了取代一切的“目”。这样,一部内容无限丰富、矛盾十分复杂的世界史,被砍削得只剩下一付“革命”的架子,讲授世界通史,主要是讲古代的奴隶起义,中世纪的农民战争,近代的资产阶级革命,现代的无产阶级革命和反帝反殖斗争……如果说是讲一些社会经济内容或统治阶级的活动,那也不过是作为背景、陪衬、铺垫,或是仅仅为了批判的需要。这种情况在“四人帮”统治时期达到了极点,一般历史专业的教学被砍削为“一论四史”的格局,即政治理论课加上四门历史课(农民战争史、国际共运史、反帝斗争史、党史),作为历史系学生的基本课程。在这种格局之下,只有在历史上发生过重大革命的国家才能纳入这个世界通史的“框框”之中;甚至连国际关系这样重大的问题,在教材中,一般也只是作为革命的附属物处理。历史的发展本来是愈到现代内容愈丰富,而我们的通史体系却是愈到现代知识面愈狭窄,几乎变成纯粹的革命史。 马克思主义十分重视革命在历史发展中的伟大作用,认为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但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革命的概念是相当广泛的,他们谈到过“地理革命”、“商业革命”、“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价格革命”、“哲学革命”等等广泛的方面。他们认为,只有能够引起阶级变动和生产关系变革的社会革命才是推动历史发展的真正革命,这包括着政治、经济和社会等各方面,而且社会革命不是一次战役,而是在经济和政治变革的一切问题上进行一系列战役的整个时代。但是“四人帮”及其御用的舆论工具梁效之流却按照他们的所谓“三突出”原则篡改了马克思主义的路线斗争史观和革命观。他们把具有广泛而深刻含义的阶级斗争概念突出到一点,局限于每个社会内部的两个基本阶级之间的斗争的有限范围之内;再把阶级斗争的作用突出到一点,局限在被压迫阶级反抗剥削阶级的斗争一个方面;再进一步把被压迫阶级的反抗斗争突出到一点,而归结为武装斗争和暴力革命。“四人帮”的这个“斗争”史观,根本不是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史观,而是一伙反革命野心家阴谋家反党篡权的帮派斗争史观。这个貌似“最最革命”的历史体系对马克思主义的最大歪曲,就是片面夸大了政治暴力、政权、上层建筑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把它们夸大到了极端的地步,把政治暴力看成了本原的东西,宣扬暴力决定一切,政治决定一切,政权决定一切。按照“四人帮”的历史哲学构筑成的世界历史新体系,不讲生产,不讲经济,不讲科学技术,单单突出一个“斗”字,斗,斗,斗,斗就是一切。谁要是讲到政治之外还有经济,还有生产,就要被扣上“唯生产力论”的大帽子,毫无疑问,这种反历史唯物主义的“暴力万能论”,必然要导致历史唯心主义和权力意志论。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