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经济特区到全方位开放(2)
二、走出了经济特区一步妙棋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实行对外开放政策,要求“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平等互利的经济合作,努力采用世界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这是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人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但对外开放从何处启动?这是一个非常关键问题。选择得好,将顺利地打开国门,把人们引向前进,加快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步伐;选择得不好,将会引起人们对开放政策的疑虑,直接影响我国对外开放的战略部署。因此,中国对外开放的决策者邓小平十分慎重地考虑这个突破口问题。1979年4月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他提出对沿海一些地区应当实行较为特殊的开放政策的建议。经过认真的调查研究,同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把开放的突破口放在广东和福建两省。开始时只是给他们一些“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并设置出口特区。到1980年5月才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试办4个经济特区。从“出口特区”进一步开放为“经济特区”。在经济特区直接引进外资、同时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先进的科学管理方法;对外商实行优惠政策,兴办合资经营、合作经营和独资经营的“三资”企业。 经济特区的创办,是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和国家第二代领导人,把马克思主义原理和中国建设实践结合起来,借鉴国际经验,符合中国国情的一项重大决策。在当代的国际环境中,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走出的一步妙棋。一方面,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人口多、底子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仍居于世界后列。生产力的落后,决定了商品经济和国内市场还很不发达,生产社会化程度还很低,人民生活状况还很贫穷。在此基础上搞社会主义建设,不可能全面铺开,经济振兴要找到突破口。为此,邓小平实事求是地指出:“一部分地区有条件先发展起来,一部分地区发展慢点,先发展起来的地区带动后发展的地区,最终达到共同富裕”。④创办经济特区正是先发展地区的突破口,完全符合中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国情。另一方面,中国的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但它并非政治特区,也不是祖国统一后的那种特别行政区。它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由中国政府完全行使主权的行政区域。所有特区内办企业和从事各种经济活动的外国人,必须遵守我国宪法、法律和政策,特区开展对外贸易和经济技术交流,一定要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尊严,特区也同样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正如邓小平所指出的:“特区姓‘社’不姓‘资’。”⑤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在对外开放中走出了创办经济特区的妙棋之后,立即产生了良好的效益和影响。特区经济发展迅速,建设成就举世瞩目。起步较早的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特区,到1987年6月,与世界20多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客商签订的合同协议,投资额达64.6亿美元,其中投入使用额达21.2亿美元,约占全国外商直接投资总额的四分之一。4个经济特区与外商签约兴建的“三资企业”共3000多家,已建成投产的工业企业有1700多家。1988年,深圳特区外商投资企业的工业产值,已占全特区工业总产值的63%,珠海占35%,汕头占59%,厦门占41%。这些外商投资的生产型企业大部分是属于“两头在外”企业。⑥1988年4月,海南岛经济特区批准创建之后,借助于得天独厚的天然资源、地理环境和更加开放的政策,使中国的经济特区建设上了一个新台阶。据统计,1991年我国5个经济特区的产值突破500亿元,比1990年增长56%;进出口贸易总额为196.7亿美元,占全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的14.5%,1992年又有新的增长,达243亿美元。在5个经济特区中的“三资企业”,已成为促进特区经济繁荣和发展的骨干企业,对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扩大出口,增加外汇收入,安排就业起了积极作用。 经济特区的建设和发展,自创建起就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怀和支持。从1980年以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每年都召开专门会议,研究和解决特区建设中的问题,并制定相应的方针政策,以促进经济特区快速和健康的发展。为加强特区工作的领导和协调,还成立了国务院特区领导小组和国务院特区办公室。陈云特别强调总结经济特区的经验,1981年底到1982年初,他两次指出:“广东、福建两省的特区及各省的对外业务,要总结经验”。他还在文件上批示:“特区要办,必须不断总结经验,力求使特区办好”。⑦邓小平也在1980年12月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指出:“在广东、福建两省设置几个特区的决定,要继续实行下去”。⑧1984年初,邓小平实地考察了深圳、珠海、厦门三个特区,听取了汇报,翻阅了材料。参观了特区经济。他对特区取得的成就表示满意,并在这三个特区分别题词。在深圳的题词是:“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在珠海的题词是:“珠海经济特区好”。在厦门的题词是:“把经济特区办得更快些更好些”。回到北京后,邓小平于2月24日同中央有关领导就对外开放和特区工作问题发表了谈话,强调指出:“我们建立经济特区,实行开放政策,有个指导思想要明确,就是不是收而是放。”邓小平还提出了要加快海南岛经济特区的建议,他说:“如果能把海南岛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那就是很大的胜利”。⑨1992年初,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深入发展的关键时刻,邓小平去南方视察再次到达深圳、珠海,他总结创办特区的经验说:“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⑩ 创建经济特区的这步妙棋,所以越走越有生命力,越发展前景越开阔,一是因为特区建设中日新月异的发展速度,“敢于为天下先”的创业精神,以及出类超群的建设成就,生动地证明了“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特区开放政策的实施,进一步使中国人民解放了思想,开阔了视野,它以极大的吸引力把人们的注意力凝聚到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上来,支持了特区的经济建设。同时,特区政策的开放、稳定和优惠,也吸引着国外的客商,纷纷到特区来考察、投资和办企业,促进了特区经济的繁荣。国际舆论热情赞誉经济特区是中国改革开放政策催生的“伟大圣婴”。二是因为党和国家领导人对经济特区的支持。在特区建设的过程中,每当特区的发展遇到这样那样的麻烦和困难,尤其是来自“左”的思想干扰时,邓小平总是坚定地满怀信心地给予支持,他反复强调改革开放的政策不变,经济特区的政策不变,鼓励特区建设思想要解放,胆子要大,“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可以说,经济特区的创办和发展,每前进一步都离不开邓小平与其他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支持。中国对外开放的实践证明,经济特区是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设计的一步妙棋,这步妙棋反映着他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实事求是、抓住机遇的创业精神。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