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经济特区到全方位开放(3)
三、经济特区是改革开放的“窗口” 在中国对外开放的战略格局中,经济特区既是开放的前哨阵地,又是外引内联的重要枢纽。邓小平总结经济特区所起的作用时指出:“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从特区可以引进技术,获得知识,学到管理,管理也是知识。特区成为开放的基地,不仅在经济方面、培养人才方面使我们得到好处,而且会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11)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形势的发展,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窗口”作用,越来越重要。特区的“窗口”作用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通过吸引外资发展外向型经济,促进了特区经济的繁荣,增强了特区自身的经济实力。创办特区以来,先后吸收了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商投资,利用大量外资创建的“三资企业”有数千家,并且吸收外资数额一年比一年增多,规模也一年比一年扩大。西方发展国家一批实力雄厚的跨国公司也到中国特区考察和投资,建立了一批技术先进和原材料与销售市场在外的企业。每个经济特区都形成了有自己特点的以“三资企业”为主体的出口行业和产品,打进了国际市场。1987年,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工业总产值已达112亿元,是创办特区前1979年的12倍。1988年的工业总产值又达157亿元,比1979年增长了16倍。 第二,通过内联外辐扩大了特区的影响和枢纽作用,特区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前哨阵地。特区在利用外资、引进先进技术的过程中,可以更好地观察、了解世界经济动态和科技信息,随时掌握科技市场的行情变化,及时组织产品的生产和出口,增强了我国对外经济活动的主动权,提高了参与国际生产和国际竞争的能力。在国内有许多重大的改革措施也是先在特区出台,取得经验,然后在全国逐步推广的。如在劳动人事制度方面的劳动用工合同制、工资浮动制、干部招聘制;在基建方面的投资由国家拨款改为银行贷款、基建工程的招标、投标、承包责任制;在金融体制方面的业务交叉和信贷、利率的改革,成立外汇调剂中心,逐步放开外汇市场;在企业管理体制方面的承包、租赁经营、股份制试点,组建投资管理公司;在国有土地方面的实行有偿使用、土地批租,设立房地产公司等等,都给全国的改革与开放以巨大的影响和推动。 第三,特区在引进世界各国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机制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效率和现代化的观念,促进了人们进一步思想解放。在特区,同样规模的企业,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既提高了产量和质量,又节省了资金和劳动力,创造出高水平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邓小平称赞“他们的口号是‘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12)相比之下,就增加了人们对改革开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这对于消除人们对改革开放政策的疑虑,改变各种陈旧观念,接受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各种现代化新观念,都有着直接的教育作用。经济特区以它特有的魅力吸引了大批国内的创业人才,到特区经过一番闯荡以后又回到内地,成为改革开放的带头人。特区象一所新式学校一样,为内地培养了大批各方面敢于改革开放的人才。 第四,创办经济特区使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和外国人士,更好地了解我国改革开放的政策,促进祖国的统一大业和世界和平事业的发展。特区是港澳台同胞观察大陆政策的“睛雨表”。香港的一些报纸评论说:“深圳经济特区的形象,已成为香港资本家心目中最新的信心标志”。香港一些人士认为“深圳允许资本主义企业存在,香港就不用担心了”。改革开放10多年来,形成了“台湾看香港,香港看深圳”的定势,这对于稳定香港、澳门的人心,保持香港、澳门的繁荣,促进台湾回归祖国都具有重大作用。 经过10多年的实践证明,“建立经济特区的决定不仅是正确的,而且是成功的”。(13)邓小平以他特有的坚定和谨慎的态度说:“现在我要肯定两句话:第一句话是,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第二句话是,经济特区还是一个试验。这两句话不矛盾。我们的整个开放政策也是一个试验,从世界的角度来讲,也是一个大试验。总之,中国的对外开放政策是坚定不移的,但在开放过程中要小心谨慎,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一定要保持谦逊态度”。(14)当然,作为社会主义国家中“一个完全新的事物不允许犯错误是不行的”,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也曾经出现过这样那样的问题,如对外开放后,西方社会的一些丑恶现象也传了进来,腐蚀着特区的社会风气。但中共中央、国务院一经发现便立即采取有力措施,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法制建设,使问题及时得到解决,以保证特区经济、文化事业健康发展。至今,5个经济特区都在发展中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形成了各自具有特色的发展模式,对内对外发挥着“窗口”作用。 深圳特区是在一个极其落后的边陲小镇的基础上开发起来的。特区建立设市之初,深圳市政府制定出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确定了“规划一片,开放一片,收益一片”的建设方针。第一步重点进行了交通、水电、通讯、码头、机场等基础建设,为特区发展创造良好投资环境。第二步吸引外资加速建设步伐,陆续建起了罗湖商业城,以及蛇口、上步、八卦岭、南头、沙口角、华侨城、南油、水贝等8个工业区和一个深圳科学工业园。经过10多年的建设发展,深圳的产业结构已形成了两个特点:一是第三产业迅速发展,1990年第三产业已占生产总值的44.7%;二是电子工业成为主导行业,占全国电子产品出口额的三分之一左右。深圳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电子产品出口基地,成为以电子工业为主导,以第三产业为支柱的国际性城市,深圳经济特区的繁荣景象和创业精神,不仅推动了广东省改革开放事业的发展,而且影响到全国对外开放和经济建设的进程。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发展,深圳经济特区的影响越来越大,“窗口”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体现了社会主义中国改革开放的新形象。香港人说:“深圳的发展节奏比香港还快!”欧洲人称深圳是“一个伟大的国家出现的令人感兴趣的新事物!”美国人惊叹:“一夜崛起之城!”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