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论“收其精兵”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山东大学学报:哲社版 王育济/孔德灵 参加讨论

《续资治通鉴长编》(以下简称《长编》)卷2《建隆二年秋七月条》载:
    “上(宋太祖)…召赵普问曰:‘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炭,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之计,其道如何?’普曰:‘陛下之言及此,天地人之神福也。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语未毕,上曰‘卿无复言,吾已喻矣。’”
    这是宋初有关国家长治久安的一次最重要的讨论。宋代的官私文献中,对这次讨论的情况大都有详细记载,对这次讨论的意义更有极高的评价。如司马光云:“向非赵韩王(赵普)谋虑深远,太祖英明果断,天下何由而治乎?”(《涑水纪闻》卷1)今人对此亦有较高的评估,将“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称之为宋初收夺地方权力,加强中央集权的“三大纲领”。
    其实,“三大纲领”的提出,并不需要特别的政治识见。赵普所谓“无他奇巧”云云,并非自谦。问题的关键是,“三大纲领”是如何具体运作的--怎样稍夺其权?怎样制其钱谷?怎样收其精兵?这才是一个更值得深究的课题。南宋吕中曰:
    “禁卫之兵骄,方镇之权重,五代以来,以智力取之而不足,太祖…收之而有余。徒见其收之易,而不知其收之者固有本也……太祖之所以能收其权者,正孟子所谓不得罪于巨室,裴度所谓处置得宜,有以服其心。不然,无故而行削夺之权,岂不动七国之变哉?”(《宋大事讲义》卷2《处藩镇·收兵权》)
    应当说,宋初削夺藩镇之权之所以进展顺利,颇见成效,有历史的必然性,是“乱久必合”的历史大势推演的结果。但另一方面,又与太祖、赵普等人“处置得宜”有着直接的关系。“三大纲领”的实施,不可能不触动各方面的利益,如何在不激化矛盾,即“不动七国之乱”的情形下,取得较大成效,这之间的确需要注意方式、方法,讲求政治运作的艺术。
    本文即从上述角度出发,着重探讨宋初是怎样“收其精兵”的。
    一、切中实际的操作方案和两步到位的实施技巧
    “收其精兵”,就是收编藩镇所辖的地方军队。
    自定下“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的三大纲领后,如何“收其精兵”,就成为宋太祖和赵普等人“最为留意”的问题。至乾德三年八月,朝廷终于发布了收编地方军队的第一道命令:
    “令天下长吏择本道兵骁勇者,籍其名送都下,以补禁旅之阙。又选强壮卒,定为兵样,分送诸道,其后又以木梃为高下之等,给散诸州军,委长吏、都监等召募教习,即送都下。”(《长编》卷6《乾德三年八月戊戌条》)这道方案的主旨就是要将各道节度使,各个州郡所属军队中的身强力壮之兵选调到中央禁军,从而达到加强中央武力和削弱地方武力的双重目的。
    命令下达不到一个月,由各地选调到中央的骁勇之兵即达数万名,经进一步严格挑选,得马步军兵士万余名。
    收编地方精兵的工作之所以如此顺利,是有其客观原因的。第一,中唐以来强藩大镇之间相互兼并,相互吞噬,造成数败俱伤的局面,从总体上削弱了各地藩镇的势力。“无其势者无其心”,藩镇总体势力的下降,使其政治野心受到抑制,不再以拥兵争胜为能事。这就为宋初收编藩镇辖属的军队创造了有利的条件;第二,长期以来,各个藩镇本身变乱迭起,其属下的骄兵悍将为谋求财货赏赐,常常杀逐藩帅,“变易主帅,如同儿戏”。藩镇原来倚任为爪牙的将校兵卒,竟逐步成为令人恐怖的异己力量。在这种情况下,有相当一部分藩镇,从消灾免祸的角度出发,也不希望辖属过多的军队;第三,五代时期,随着各个强藩大镇入主中央,改朝换代,大批的地方部队转化为中央禁军,“累朝相积”的结果,使中央禁军的实力在总体上超过了地方藩镇的兵力,这就为宋初进一步收夺地方精兵,迫使其就范,提供了保障。
    在上述军政格局中开始的“收其精兵”,自然也就比较顺利了。
    不过,也不能因此即把宋初的“收其精兵”,看成是一个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过程。事实上,整个军政格局的变动是一回事,而如何顺应这种变动一展身手,又是另一回事,“成事”固然“在天”,而“谋事”却又从来是“在人”。宋初的统治者就是在这后一点上表现出才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