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论“收其精兵”(5)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山东大学学报:哲社版 王育济/孔德灵 参加讨论

四、简单的小结
    宋初的“收其精兵”,就是收编乃至取消地方武力。五代政治家一般把重点放在控制方镇辖属的军队上,而宋初的“收其精兵”,则把重点放在收编方镇辖属的军队上,从“控制”到“收编”,表明宋初的“收其精兵”,是唐宋之际最具政治识见和实际意义的一个方案。
    为落实这一方案,宋初采取了两步到位的操作方式。第一步,建隆二年首先令各地调整所辖各军中的兵等,将“骁勇者升籍”,以取得相应的兵费供给。这样,就巧妙而准确地掌握了各地精兵强将的情况。第二步,乾德三年,“始命天下长吏择本道兵骁勇者,籍其名送都下。”如果说这一种两步到位,主要属于操作技巧的话,那么,另一种两步到位则从根本上保证了“收其精兵”的成功。第一步,建隆元年,首先在京城禁军中推行“剩员”制度,大批禁军被汰淘为“剩员”,“剩员”保留军籍,但不任战事,只从事劳役,领取较低的“兵”饷,这既照顾了募兵制下特殊的“军旅之情”,更主要的是从多方面节省了财政支出,这就为第二步--乾德三年以后大规模,多途径地收编地方精兵提供了“沛然有余”的财力保障。
    各地精兵尽收京师,地方军队丧失了军事功能,于是成为一支仅供工役劳作的“力役之兵”-厢军,地方武力已不复存在。“更戍法”的推行,又进一步杜绝了外戍禁军演化为新的地方割据势力的可能。
    总之,从大批淘汰禁军,设置剩员,到大规模收编地方精兵入京以补禁军之阙,到把地方军队变成一支毫无军事功能的厢军,到禁兵外戍、内外相制和“更戍法”的推行,宋太祖不但完成了对地方原有军队的收编,而且也杜绝了地方军事力量重新膨胀的可能。“收其精兵”的工作至此基本完成,而中唐以来,主要是由于地方(节度使)军事力量的过度膨胀而导致的政治动乱,至此才可以说得到了较为彻底的根除。
    注释:
    ①后唐清泰初年(934年),曾“诏诸道选骁勇果敢以实禁卫。”(《旧五代史》卷124)这是中唐五代时期唯一的一次有关选调地方士兵充实禁军的记载。但这次选调是如何进行的,结果如何,均不见记载。显然是没有结果的一时之举,与太祖的方案实不可同语。
    ②《北宋“冗兵”析》(原载《文史哲》1989年第2期)、《论募兵制度对北宋社会的影响》(载《中哲史研究》1987年第2期)对此有较详的论述。
    ③吕陶说:“艺祖受命之初,国家之兵十有二万。”(《历代名臣奏议》卷221)此外,《乐全集》卷23《再上国计事》、《长编》卷159,《历代名臣奏议》卷200等多书的记载亦同。参见王曾瑜《宋朝兵制初探》第22页。
    ④参见《关于宋代“养兵之费”的数量问题》,载《山东大学学报》1990年第2期。
    ⑤蔡襄《蔡忠惠公文集》卷18《上黼辰箴》中的一段议论就涉及到这一点:“我太祖宗朝,四方未一,所甸未广,租赋未丰,其馈兵军常足也…盖当时所用之兵,养薄而艺精。”置剩员后,兵费减少,故“养薄”;而部队战斗力亦因置剩员、汰老弱而提高,故“艺精”。
    ⑥正副统帅分别是慕容延钊和李处耘,前者是宋太祖的故旧,后者是追随他多年的亲信。
    ⑦《宋史》卷187《兵一》作“奉议”,而《长编》卷6作“奉义”,后者近是。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