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公司之所以在战后得到迅速和普遍的发展,除了客观上的某些原因以外,还因为在实现生产与资本国际化过程中,跨国公司具有它自己的优越条件,主要表现在: 1.跨国公司具有强大的组织能力,足以控制分散在各个国家的经营活动。它可以方便地沟通商品、资本、技术知识、管理经验和熟练人员的国际流动,能够有效地把先进设备、廉价劳动力及有利的自然条件、资源等结合在一起,以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 2.能够及时运用最新科学成就,分级发挥技术和专利的效益。将最先进技术和最新产品,首先在母公司使用与生产,次等的输往其他发达国家,将业已相对陈旧的技术及产品输往发展中国家。力求最大限度地保持每一项新技术及专利的生命力。 3.运用现代化的交通、运输及通讯联络手段,能够很方便地对分设在世界各地的众多分支公司进行统一管理。跨国公司的高度集中而又机动灵活的组织管理体制,能够及时广泛地掌握世界各地经济活动的信息,使生产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及时而迅速得到调整。 4.利用公司内部调拨资金的方便,通过分支公司可在全球范围内自由调配资本,通过内部划拨价格,能成功地把部分利润从税率高的国家转移到课税轻的国家。跨国公司还能充分利用国际货币市场,以最快速度进行资金周转,从而能以较少资本经营较大的业务,获取最大限度利润。 5.在世界范围内通过“参与制”,利用金融资本的控制,把世界资本主义辽阔的经济领土联结起来。通过直接投资,控制大量分散的当地资本。在世界各地能稳固地占领大片商品和投资市场。 总之,跨国公司凭借它遍布全球的分支公司,能够在最有利的地点,利用最有利的条件,进行广泛的大规模的生产和销售活动,因而它具有巨大的竞争能力,并从而成为战后生产与资本国际化的主要组织形式。 战后,迅速增长的国际直接投资,主要是由各国的跨国公司进行的。目前,在资本主义世界,许多重要经济部门,如石油、汽车、电子计算机、橡胶轮胎、药品等,几乎全部被跨国公司所控制。此外,如核反应堆、深海采矿机、宇宙航行用具,以及各种合成产品的生产也是跨国公司大力发展的部门。跨国公司已成为国际经济活动中举世注目的重要角色,它的发展状况,已成为当代资本主义世界,若干经济中心实力对比变化的主要依据。 跨国公司作为战后国际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但当代帝国主义从经济上瓜分世界的工具。由于它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和拥有遍布世界各地的生产、销售和科研、情报机构,它的活动已深入到各个主要经济领域,对当代世界的政治、经济,乃至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三、生产资本国际流转的动向 二次大战以前,一直到1938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总额中,大约70%集中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主要是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亚、非、拉地区。1930年,英国在欧美发达地区的投资只占其对外投资总额的13.3%。但是,二次大战后,情况发生了变化。为了提高利润率及追逐尽可能多的利润量,国际垄断资本流向世界各类地区的每一个角落。 (一)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相互直接投资,亦即广泛的进行资本相互渗透,成为战后生产资本国际流动的特点。这一方面是由于某些原来不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如澳大利亚、南非联邦等,变成了发达国家,另一方面是因为发达国家和地区相互间,如美国、西欧、日本以及西欧各国之间的相互投资迅速增加,从而使资本主义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地区分布,或者说使生产资本国际化的流向发生了变化。 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前半期,国际资本纷纷向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流动。大型跨国公司极力在基础设施发达、拥有熟练劳动力、市场广阔的国家和地区,组织大规模的生产。首先被看中的便是西欧,六、七十年代,外国资本,主要是美国资本对西欧的投资急速增长。八十年代初,外国私人资本对西欧的直接投资总额达1,400亿美元。 从最大资本输出国美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地区变化,明显看出愈来愈多的资本投向发达国家和地区。1950年,美国对发达国家及地区的直接投资占其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48.3%,1960年上升为60.6%,1970年为68.7%,1980年已达73.5%。六十年代以来,西欧国家随着经济的发展,也加紧了向外投资,首先是由于西欧共同市场的建立,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西欧各国间的资本流动大大加强,同时向其他发达国家包括对美国的投资也迅速增长。英国海外投资的地区分布,发达国家所占比重六十年代初仅占五分之一,到七十年代末已上升到五分之四以上,西德全部对外投资中,投向发达国家的占80%。日本的对外直接投资,其重点越来越明显地转向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