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汉魏之际政治与禁卫武官制度的变革(6)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山东大学学报:哲社版 张金龙 参加讨论

上引《三国志·夏侯惇传》注引《魏书》,谓曹操出征柳城时“领军史涣以为道远深入”云云,是史涣时已为领军,其任职当与韩浩任护军约略同时。但这种判断可能并不准确。据其下文记载,史涣是以行中军校尉之职“从(曹操)征伐,常监诸将,见亲信,转拜中领军”,则其任中领军之前并未曾任领军,而是行中军校尉。“行”反映此职也是临时设置,征伐时设,征伐之后罢;韩浩之为护军情况可能类似。中军校尉可作二解:在当年东汉朝廷设西园八校尉时袁绍为中军(佐军)校尉,时曹操为下军校尉,曹操设此职是对这一制度的模仿。另一种理解是,曹操军队分为几部,其中最关键在曹操身边的主力军为中军,史涣行中军校尉统领此部,这种情况类似于汉代制度。《续汉书·百官志一》谓“其领军皆有部曲,大将军营五部,部校尉一人,比二千石”云云。《三国志》卷九《魏书·夏侯渊传》:“及与袁绍战于官渡,行督军校尉。”击昌狶反,“渊还,拜典军校尉”。“十四年,以渊为行领军。太祖征孙权还,使渊督诸将击庐江叛者雷绪。绪破,又行征西护军,督徐晃击太原贼……从征韩遂等,战于渭南。又督朱灵平鄃糜、汧氐。”夏侯渊行督军校尉、典军校尉,与史涣行中军校尉类似,都是统率军队的将领。曹操当时为司空、行车骑将军,其下不可能再设将军号,而只能设校尉以统率各部军队。在西园八校尉中有上军、中军、下军、典军、助军左、助军右、左、右校尉,蹇硕曾任上军校尉,故曹操不可能在其幕府再任命此职。曹操在继承和变通八校尉之名的基础上设中军、督军、典军等校尉,同时又是对汉代将军府统兵制度的继承和变通。
    当曹操于建安十三年担任丞相以后,其官属名称开始发生变化。由行中军校尉(领军)发展出中领军,由护军(校尉)发展出中护军,而由典军校尉发展出行领军。这一变化是汉魏之际禁卫武官制度演变的关键事件。
    关于中领军(领军将军)、中护军(护军将军)的始置时间,史书记载有歧异,兹引述如下:
    《宋书》卷四十《百官志下》:“领军将军一人,掌内军。汉有南北军,卫京师。……魏武为丞相,相府自置领军,非汉官也。文帝即魏王位,魏始置领军,主五校、中垒、武卫三营。”“魏武为相,以韩浩为护军,史奂(涣)为领军,非汉官也。建安十二年,改护军为中护军,领军为中领军,置长史、司马。”
    《晋书》卷二十四《职官志》:“中领军将军,魏官也。汉建安四年,魏武丞相府自置,及拔汉中,以曹休为中领军。文帝践阼,始置领军将军,以曹休为之,主五校、中垒、武卫等三营。魏武为相,以韩浩为护军,史涣为领军,非汉官也。建安十二年,改护军为中护军,领军为中领军,置长史、司马。”
    《通典》卷二十八《职官十·武官上·左右领军卫》:“初,魏武为汉丞相,相府自置领军,非汉官也。建安十二年,改为中领军,以史涣为之,与护军韩浩皆领禁兵。文帝受汉禅,始置领军将军,主五校、中垒、武卫三营。”
    这三种权威著述对于中领军(领军将军)、中护军(护军将军)之始置时间记载互有差异,但又有相同之处,即:(1)二职均设于曹操之丞相府,为相府属官,其设置上限为曹操担任丞相之时。按《后汉书》卷九《献帝纪》:建安十三年,“夏六月,罢三公官,置丞相、御史大夫。癸巳,曹操自为丞相”。据此,则中领军、中护军之设置必在建安十三年六月或其后。晋、宋志及《通典》所记建安十二年设中领军、中护军之时间与此不符,晋志之建安四年设中领军(将军)与十二年两处互相矛盾,更难以成立。(2)首任领、护军及中领军、中护军为史涣、韩浩,如上所考,领军、护军当为中军校尉、护军校尉,为曹操军府领兵校尉。而中领军、中护军置长史、司马,地位上升,已有府属,实即中领军将军、中护军将军。这是领军、护军将军制度成立的关键,是与汉制完全不同的制度,所谓“非汉官也”。据上引有关史涣、韩浩的史料记载,二人改任中领军、中护军是在曹操讨破柳城之后的事。《三国志》卷一《魏书·武帝纪》:建安十二年春,“将北征三郡乌丸……夏五月,至无终。秋七月……引军出卢龙塞……涉鲜卑庭(龙城),东指柳城(今辽宁朝阳市西南十二台营子)。……九月,公引兵自柳城还……十三年春正月,公还邺……汉罢三公官,置丞相、御史大夫。夏六月,以公为丞相。”据此可知,建安十二年曹操北征乌桓时,史涣、韩浩分别以领军(中军校尉)、护军身份随从曹操北征,其职责即“为中军主”,按中军为曹操禁兵,则谓其为禁军长官亦可通。曹操北征大军返回邺城时已到建安十三年春正月,前引晋、宋志及《通典》等关于建安十二年设中领军、中护军之说,当是根据上引史涣、韩浩从破柳城之后转中领军、中护军的记载而得出的,这一判断显然是错误的。中领军、中护军是相对汉献帝之“汉朝”而言,它们只能在曹操担任丞相逐步建立起自己的政权机构后才可出现,而在此前设置的可能性不大。《太平御览》卷二四○《职官部三八·中领军》:“《魏略》曰:‘中领军,延康中置,故汉北军中候之官。’又曰:‘太祖以史涣忠勇,为中领军,领禁军。’”同上,《中护军》:“《魏志》曰:韩浩字元嗣,以忠勇显,为中护军,掌禁兵,置长史、司马。从太祖讨张鲁,鲁降。议者以浩智略足以绥边,欲留使都督诸军,镇汉中。太祖曰:‘吾安可以无护军?’乃与俱[还]。其见亲如此。’”以上记载表明,中领军、中护军之职“领禁军”、“掌禁兵”,确为曹操幕府禁卫将领。其始置时间不得晚于曹操征讨张鲁之役。曹操西征汉中讨张鲁及还长安在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三月至十二月间[6](卷一,魏书·武帝纪)。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