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研究和编写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几个问题(3)
对外工作方面 较快地纠正了“文革”初期的冲击带来的消极作用,下力气恢复了外交工作的正常秩序,同许多国家及时地修复了外交关系。在“文革”中,毛泽东警觉地注意维护国家安全,顶住了来自南北两面的压力。他提出了三个世界战略,执行了正确的对外政策,取得了恢复我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发表中美联合公报、中日建交等重大突破,打开了外交工作的新局面。 从国际大背景看国史中若干重大决策和事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20世纪世界上最重大的事件之一,它改变着全球的战略格局。中国影响着世界,同样,世界也影响着中国。我们的许多重大决策是据于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而作出的。所以,有些重大的决策和事件,一定要联系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才能说得清楚,才能作出确切的评价。现就三大改造和三线建设这两件事情讲一点看法。 关于三大改造 1981年的历史决议讲:“在过渡时期中,我们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整个来说,在一个几亿人口的大国中比较顺利地实现了如此复杂、困难和深刻的社会变革,促进了工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这的确是伟大的历史性胜利。”历史决议也指出了三大改造的毛病,农业合作化以及对个体手工业和个体商业的改造“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形式也过于简单划一”,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完成后,对一部分原工商业者的使用和处理也不很适当。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逐步允许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作为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而存在和发展。这样,就发生了三大改造必要不必要的问题。有些人就说,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对于这个问题,已经有不少文章作了很好的分析,认为讨论问题要放在一定的历史范围里面,不能用后来变化了的情况下采取的政策来否定前面的历史,论证了当时实行三大改造的必要性。从经济建设的角度讲,实现工业化是客观形势的要求,为此就必须进行三大改造;从巩固政权的角度讲,实现国家政权从新民主主义性质向社会主义性质的转变,进一步巩固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政权,也是历史发展的要求,也需要进行三大改造。此外,同当时的国际形势有很大关系,可以从国际背景上作出解释。那就是在朝鲜停战以后,特别是在1954年日内瓦会议和1955年万隆会议以后,毛泽东和党中央作出了一个估计,现在出现了一个战后的休战时期,我们要抓紧利用这个时机,用十年到十五年的时间,加快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工业化需要粮食,这就要求切断资产阶级与小农的联系,要求把个体农民组织起来,提出了加快农业合作化的要求。要使资本主义工商业更好地在国家工业化过程中发挥作用,加快改造的要求也提出来了。当时资本家为什么愿意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其中有一个原因同国际形势有关,就是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对我们实行经济封锁,切断了许多资本家同国外的联系,把他们在国外的市场搞掉了,零配件没有来路,资金没法融通,逼得他们只好投奔人民政府。所以,加快三大改造的步伐有它的必然性。不仅毛泽东在当时必然要选择这条路,就是中国的大多数资本家也只能走这条路。 关于三线建设 对三线建设怎样评价?长期以来有不同的看法。集中在两个问题上,一是三五计划把国防建设放在第一位(原来确定把“吃穿用”作为重点),把重点放到加快三线建设,对不对?二是三线建设的得失如何? 历史决议对此没有直接论断。80年代中期基本否定的意见公开说得多些。江泽民同志于1991年4 月视察攀枝花钢铁基地和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等三线重点工程时明确给予肯定,他指出:总的讲,当年党中央和毛主席作出的这个战略决策是完全正确的,是很有战略眼光的。刘华清也说,过去建设三线是对的,不能后悔。《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1991年8月出版)讲三线建设的布局是“从备战的角度考虑经济建设”,“ 这实际上是国民经济的又一次大调整”。薄一波的《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从三五计划的制定专门论述了三线建设。他肯定:“调整一线,建设三线,改善工业布局,加强国防,进行备战,是毛主席和党中央富有远见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 从当时的国际形势来看问题,应该说作出这个决策是完全正确的。50年代末到60年代中,世界局势动荡,中国周边的形势趋向紧张,面临多方面的明的和暗的侵略威胁。当时我们的处境是处在南北夹击、甚至可以说是四面包围之中。在南方,美国侵越战争升级;在北边,苏共二十二大以后,苏共同我们的争论激烈,从对我攻击发展到公开论战。此后,苏向中苏边境不断增兵,并向蒙古派驻军队,摆出对我进攻的架势。此外,1962年国民党武装特务部队窜犯东南沿海和广东沿海地区,妄图建立大规模进犯大陆的“武装走廊”。1962年10月,进行了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恢复了被印度军队侵占的中国领土。但边界挑衅的威胁依然存在。在这样严峻的战争威胁之下,国家的安全自然成为领导人关注的中心。而我们的工业布局对于防御战争非常不利。我国的工业集中在东北和华东,全国14个百万以上人口的大城市,集中了约60%的主要的民用机械工业和52%的国防工业。还有25个50万到100万人口的城市, 大都在沿海。从军事经济学角度看是十分脆弱的。东北的重工业几乎都在苏联轰炸机1小时航程和中短程地对地导弹射程之内; 以上海为中枢的华东工业区全部暴露在美国航空母舰和以台湾为基地的空军面前。一旦发生战争,受到攻击,桥梁道路中断,人民生计都成问题,根本无法保障战争物资的后勤补给。所以,根据当时的形势,把建设重点放到后方,放在国防工业上是正确的。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