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也谈彼得大帝三个遗嘱的真伪问题(3)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河南大学学报(哲社版 李显荣 参加讨论

同上一种观点相反,俄国著名的历史学家谢·米·索洛维约夫(1820-1879年)则肯定了彼得一世这封信的真实性。他说,不管别人如何强烈反对这封信的真实性,我们认为自己无权“否定这种真实性”(20)。历史学家也·阿·别洛夫(1825-1895年)也是赞同索洛维约夫的观点。他专门撰文反对维特贝格的观点,认为“维特贝格先生反对1711年7月10日信件的真实性的全部证据是经不起……批评的”(21)。
    苏联学术界对彼得一世这个遗嘱有着浓厚的兴趣,1962年由苏联科学院出版社出版的《彼得大帝诏书汇编》第11卷收入了这个遗嘱(包括德、俄两种文本)(22)。一些苏联历史学家也是赞同索洛维夫的观点的。例如,也·帕·波德雅波尔斯卡雅就认为彼得这个遗嘱是真的,而不是伪造的。研究彼得大帝的著名学者尼·帕甫连科在考证这个问题时说,彼得一世这封“遗书的内容同他关于君主在国家中所起作用的观点和概念是否一致?答复只能是肯定的。彼得曾多次重复说,临阵脱逃是不齿于社会的胆小鬼,还一再强调,他沙皇与别人一样负有为国家服役的义务,不吝惜‘自己的生命’,又说‘只要俄国能生存下去,他对他自己的生命是可以置之度外的’,因此这样的书信是可能出自彼得之手的”(23)。
    但我国学者刘祖熙同志却说这封书信不是出自彼得一世之手,认为这封信的许多情节,不符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和彼得一世的性格,并提出这样的质疑:首先,在土军严密封锁的条件下,一个军官怎么能只身逃出敌阵而来到彼得堡;第二,在当时战争的条件下,元老院不设在彼得堡,而设在莫斯科;第三,信中表露的彼得一世的消极悲观和束手待毙的思想同他平常不屈不挠的顽强性格和惊人的毅力是格格不入的,同战争初期纳尔瓦战役失败他那种决不灰心、重振旗鼓、决心再战直至胜利的精神状态相比,也是迥然不同、判若二人,所以,有理由认为这封信不是彼得一世亲手写的;第四,对于继承人的人选,彼得一世为什么自己不指定,而要元老院在自己的成员中选举,这是与历史传统不相符合的。在当时元老院的八名成员(24)中,没有一个是最孚众望的。彼得一世为什么要把皇权交给一个没有声望的元老院成员而不把它交给自己的家属、自己的女儿……这是不可思议的(25)。
    这种看法值得商榷。我们认为彼得一世这封遗书的内容是符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和实际情况的。当时彼得一世率领俄军在普鲁特前线虽被土耳其军队围困,但并不排除彼得一世派遣军官设法逃出敌阵,前往莫斯科或彼得堡送信。类似这种情况在战争史上是屡见不鲜的。对于在1711年俄国元老院尚未从莫斯科迁来彼得堡。这也是事实。但自从1703年彼得堡奠基后,它很快就将成为俄国的新都。到了普鲁特会战期间,在彼得堡已驻有彼得一世的亲信和沙皇政府的要员。至于说信中表露了一种“消极悲观和束手待毙的思想”,这同彼得遗书的原意是不符的。我们认为,信中正反映了彼得一世的思想和愿望;他不顾个人的生死和荣辱,在困境中仍然关注着俄国未来的命运和他的改革事业。
    在这封遗书中,彼得一世特别关注选择王位继承人。为什么他不指定他的妻子或女儿为王位的继承人呢?因为他的妻子叶卡特林娜当时正随同他在军营中,而他的两个女儿还很年幼,自然不能让她们当继承人,按道理来说,皇太子阿列克谢是彼得王位的合法继承人,但在1711年普鲁特远征以前,彼得父子之间的关系就已恶化。因为在彼得一世进行改革的过程中,以阿列克谢为首的“太子帮”不但是彼得改革事业的冷眼旁观者,而且是满怀敌意的反对者。
    早在1704年彼得一世就对皇太子阿列克谢说:“如果你不按照我的愿望行事,那么我就不承认你是我的儿子”(26)。后来,根据彼得一世对阿列克谢的考察,认为他不可能支持自己的改革事业。因此,彼得在1711年7月10 日这封遗书中“无视阿列克谢的利益(即不承认阿列克谢有继承王位的权利--引者),这一点也是可以理解的”(27)。当时,彼得一世之所以建议在元老院的九名成员中选择王位的继承人,这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元老院是彼得亲自下令建立起来的,多数元老是彼得的亲信,是彼得改革的支持者。
    从以上分析来看,1711年7月10日彼得写信元老院的信很可能是真品, 而不是膺品。
    (三)
    最后让我们来谈谈1725年1月27日彼得遗嘱的真伪问题。
    1722年2月25日彼得大帝颁布了王位继承法(28)。 这个继承法废除了传统的王位继承原则(长子继承制),规定在位沙皇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自由地选择王位继承人;并且还可以根据情况,更换原先指定的、不孚所望的王位继承人。彼得颁布这个王位继承法,是在于能够选择可靠的、有才干的王位继承人,以保证执行彼得大帝所制定的内外方针。但从1722年王位继承法颁布到1725年1月彼得大帝躺卧病榻时,他一直未明确指定谁为王位继承人。
    彼得大帝的妻子叶卡林娜·阿列克谢耶夫娜原是一个出身寒门的女子,并没有多大的治国才能。但彼得在1723年所颁布的一份诏书中却用了不少赞美之词来肯定这位女人是他的忠实助手,说她追随他“南征北战,备尝艰辛”。有人认为,这表明彼得有意要把“皇位传给妻子”。其实,当彼得在位时期,叶卡特林娜“积极参加国事活动的材料是极少极少的”(29)。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