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重商主义到工业主义(5)
随着农、工、商各业的发展,英国经济力量迅速增长。1688-1770年,按不变价格估算,国民收入从5000万英镑提高到1.34亿英镑,对外贸易从1700年至1709年便增长1倍,政府关税收入在1688年至1755年间也增多1倍。由于英国已经形成了资金、自由劳动力、商品粮供应、国内外市场、企业家和技术工人队伍等工业革命必需具备的要素,工业革命的历史走向终于成为定局。18世纪60年代,世界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悄然崛起。适应新时代的需要,亚当·斯密(1723-1790)于1776年发表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在这部划时代著作中,亚当·斯密第一次系统地论述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原理,宣称任何劳动用在任何生产部门都是价值的源泉,从而克服了重商主义和重农主义在财富源泉上的狭隘成见;他还进一步指出,社会财富的增长,主要取决于更高的劳动生产率,而自由竞争则是推动生产的动力。亚当·斯密的理论,实际上肯定了工业是创造社会财富的最重要的生产部门。因此,他不仅是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奠基人,而且也是近代工业主义的倡导者。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大约在19世纪40年代左右,英国终于完成了近代历史上的首次工业革命,一跃而成为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 纵观数百年的历史,英国的成功在于它始终充分重视发展经济,使商业、农业、工业同时并举与相互促进,并逐步形成了以市场主要是国际市场为导向、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经济运行格局。随着商业革命、农业革命和工业革命的相继发生,英国经济实力也相应登上了一个历史性新台阶。英国经济上的辉煌成就,是经济实践、尤其是大工业实践的巨大胜利。 历史证明,一个国家真正富强的根基在于实现工业化。举起工业主义的旗帜,走英国的道路,这就是近代历史在经历长时间的探索后所得出的新结论。 注释: ①(14)(15)参阅卡洛·M·奇波拉主编的《欧洲经济史》中译本,商务印书馆1988-1989年版,第2卷第4、29-30页和第3卷第366-367、368、370页。 ②转引自汉斯·豪斯赫尔所著《近代经济史》中译本,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第228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第376页。 ④⑩弗兰克·E·休格特:《现代尼德兰》,纽约1972年版,第46-47、47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3卷,第148页。 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第372页。 ⑦《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220页。 ⑧贾米·维森斯·维弗斯:《西班牙经济史》,纽约1969年版,第323、338、340页。 ⑨转引自米歇尔·博德所著《资本主义史(1500-1980)》中译本,东方出版社1987年版,第8页。 (11)约翰·希克斯:《经济史理论》中译本,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第147页。 (12)转引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第21页。 (13)托马斯·孟:《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中译本,商务印书馆1965年版,第4、6-8页。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