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战区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根据中、美、英等反法西斯国家领导人的协商而建立的对日作战统帅机构及其所辖作战区域。 作为反法西斯国家联合作战的产物,中国战区比较明显地体现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整体性。研究中国战区,有助于我们更清晰地认识反法西斯国家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支持,认识中国战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有助于我们认识建立中国战区这一重大事件对中国抗日战争乃至战后政治的影响。然而,迄今为止,我国史学界对中国战区的研究尚未给予应有的重视,甚至有关中国战区的一些最基本问题还存在种种误说。这不能说不是我国在抗战史研究领域的一个薄弱环节。本人不揣浅陋,试图对中国战区的建立及其作用作一探讨。 一中国战区的建立及其演变 (一)中国战区建立的背景与经过 中国战区是随着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和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而建立的,但在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前,中美英苏等国已就共同反对法西斯侵略的问题采取了一些步骤: 苏联在中日全面战争爆发不久,即与中国签订了《中苏互不侵犯条约》,并从道义上和物质上给中国以大力支持。从1937年到1939年,苏联以贷款方式向中国提供2.5亿余美元的军事援助, 还组织志愿飞行人员与中国空军并肩抗日。1940年,为增强蒋介石战胜日本的信心,“紧紧束缚日本侵略者的手脚”,以便苏联在一旦遭到德国进攻的时候“避免两线作战”〔1〕, 斯大林又给蒋介石派出以崔可夫将军为首的军事顾问团。 英国在它本土遭到德国攻击和远东殖民地受到日本严重威胁的情况下,不得不放弃其对日绥靖政策,由试图牺牲中国换取日本让步转为利用中国支援其远东的军事。1940年10月,英国重新开放它应日本要求而关闭的滇缅公路。1941年1月, 英政府任命丹尼斯少将为驻重庆陆军武官,开始和中国酝酿军事合作。1941年春,应英方邀请,“中国缅印马军事考察团”到缅甸、印度、马来亚进行军事考察,为期三月之久,并拟制出“中、英缅甸共同防御计划草案”。〔2 〕中英两国朝着军事同盟的方向迈出了重要一步。同年7月,苏德战争爆发后, 英国又和苏联签订了带有军事同盟性质的《关于对德战争中共同行动之协定》。 美国面对德日在欧亚的咄咄攻势,也逐渐从“孤立主义”的泥潭中走出来,加强与反法西斯国家的联系。在欧洲,它于1941年9 月同苏英签订三国协定,决定美英苏在反法西斯战争中采取联合行动。在亚洲,美国对日本的侵略活动由消极的“不承认主义”转为一种积极的强硬政策。为了利用中国抗战牵制日军南下,美国从1940年下半年起,逐步加强了对中国的财政和军事物资援助,并开始探讨与中国进行军事合作事宜。1941年12月,罗斯福派私人代表居里来华,研究美国一旦与日本开战,在多大程度上可以依靠中国。5月, 罗斯福推荐拉铁摩尔充当蒋介石的政治顾问。8月, 美国派出以马格鲁德少将为团长的军事代表团来华,并允许美国退伍军官陈纳德筹建一支美国空军志愿队来华参加抗日作战。 上述这些重大步骤,为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和中国战区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1941年12月8日,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此举, 把美国从民主国家的“兵工厂”的地位推到了反法西斯战争的第一线。美国除了全力投入一场全球战争,别无选择。美国的参战无疑使反法西斯国家增加了一把击碎敌人的重锤,无怪乎丘吉尔听到珍珠港遭攻击后的第一个反应是说:“好了,我们总算赢了!”〔3 〕而重庆的国民党官员们则“好像是赢得一场伟大胜利似的”。〔4〕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