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解开丁汝昌自杀的谜团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广东社会科学》 戚其章 参加讨论

近代著名爱国诗人黄遵宪《人境庐诗草》中有一首《降将军歌》,其中写道:
    冲围一舸来如飞,众军属目停鼓鼙。船头立者持降旗,都护遣我来致词:我军力竭势不 支,零丁绝岛危乎危,……本原两军争雄雌,化为沙虫与肉糜,与船存亡思不辞,今日 悉索供指麾,乃为生命求恩慈,指天为正天鉴之。中将许诺信不欺,诘朝便为受降期。 ……前者阖棺后舆尸,一将两翼三参随。两军雨泣咸惊疑,已降复死死为谁?可怜将军 归骨时,白幡飘飘丹旐重。
    诗中“船头立者”,即广丙舰管带程璧光;“都护”,系指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 两翼”为定远管带刘步蟾和护理镇远管带杨用霖;“三参”应指广丙大副黄祖莲、威海 绥巩军统领戴宗骞及刘公岛护军统领张文宣。此六人皆死于威海之役者。此诗乃为讥讽 所传丁汝昌遣程璧光向日人乞降之事而作。丁汝昌到底投降没有?北洋舰队之降,究竟 是在其生前,还是在其死后?黄遵宪是相信丁汝昌“已降复死”的,故有此诗作。那么 ,历史的真相是否真是如此?对此,历来聚讼纷纭,疑案莫明。这也可称得上是一个历 史之谜了。
    为了解开这个谜团,研究者必须详细占有资料,不仅要重视一方面的记述,也要重视 另一方面、甚至意见完全相反的记述,然后进行对比研究,以期做出合乎历史事实的结 论。譬如说,在黄遵宪的同时代人当中,有人就不相信丁汝昌“已降复死”之说。时人 姚锡光著《东方兵事记略》,即认为北洋舰队之降是在丁死之后:
    自威海陆道陷,刘公岛居民惶惧,兵轮管带不欲战者复交煽其间,兵勇水手和之。… …在岛诸洋员请姑许乞降,以安众心。汝昌谓:“我知事必出此。然我必先死,断不能 坐睹此事。”……十七日,倭水陆复以炮急攻我,岛中愈惶急。……而弹药将罄。是日 ,得烟台密信,始知东抚李秉衡已走莱州,援兵绝。汝昌召海军诸将议鼓力碰敌船突围 出,或幸存数舰,得抵烟台,愈于尽覆于敌。诸将不允,散去。旋勇丁、水手露刃慑汝 昌,汝昌稍慰之,入舱仰药。张文宣继之。十八日晓夜四更许,相继死。牛昶昞召诸将并洋员议降。……于是英(美)员浩威作降草,仍托诸汝昌语,管带闽人某译华文,牛昶炳(昞)署以海军提督印。黎明,广丙管带程璧光乘镇边(北)艇,悬白旗,诣倭军乞降。
    姚著问世后,学术界对其评价很高。如称:“姚氏于甲午、乙未之际正在山东巡抚李 秉衡署中,尝往来辽碣、登莱,观察军情,因即所见所闻,参以中外记载,撰为此书。 ……此书记载详瞻清晰,虽间有舛误,但远胜一时诸作。”(注: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 :《中日战争》,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第7册,第613页。)可 知姚氏之作并非有闻即录,而是经过了研究和分析,取其可信者述之,应该比黄遵宪所述更为可靠。
    “已降复死”说的根据主要有三:
    其一,是《署理北洋大臣王文韶复奏查明丁汝昌等死事情形折》。先是在光绪二十一 年正月二十四日(1895年2月18日),有电旨谓丁汝昌等之死,“虽据德国兵舰传述,惟 情节究未详悉。仍著王文韶确切查复”。王文韶当即转饬山东登莱青道刘含芳详细查明 。二月十三日(3月9日),复奏称:
    登莱青道刘含芳会同威海营务处候选道牛昶昞、北洋海军营务处候选道马复恒禀称… …至(十七日)晚,丁汝昌接电,催令冲出,知援兵无期。奈口外倭舰、雷艇布满,而各 舰皆受重伤,子药将尽,无法冲出。水陆兵勇又以到期相求,进退维谷。丁汝昌几次派 人将镇远用雷轰沉,众水手只顾哭求,无人动手。夜间,舰艇又来攻击,康济中炮受伤 ,水陆兵民万余人哀求活命。丁汝昌见事无转机,对昶昞等言,只得一身报国,未能拖累万人,乃与马格禄面商,不得已函告倭水师提督伊东……派广丙管驾程璧光送往倭 船。程璧光开船之时,丁汝昌已与张文宣先后仰药,至晚而死。杨用霖以手枪自击死。 以上各节,昶昞、复恒亲见确实情形。(注: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中日战争》,第3册,第519~522页。)
    其二,是《山东巡抚李秉衡奏查明丁汝昌死事情形折》。先是在二月初十日(3月6日) ,吏部掌印给事中余联沅奏丁汝昌等死情形可疑,请旨饬下李秉衡确查。于是,军机处 寄下谕旨:“丁汝昌等死事情形,李秉衡相距较近,见闻必确。即著详细查明,据实具 奏。”三月三日(3月28日),李秉衡复奏称:
    据东海关道刘含芳及北洋营务处候选道牛昶昞、马复恒禀称……十七日,倭雷艇又从 两口分进,并南岸炮台三面环攻。丁汝昌欲率各舰冲击,奈口岸倭舰、雷艇布满,兼以 各舰行钝,无法冲出;而居民及水陆兵勇万人又哀求活命,丁汝昌乃与马格禄面商,函 告倭水师提督伊东云:本意至船尽人没而后止,因不忍贻害军民万人之性命,属倭军入 岛后,中外官兵民人等不得伤害,均应放回乡里等语,派广丙管驾程璧光送往倭提督船 。程璧光开船之时,丁汝昌与张文宣先后仰药,至晚而死。(注: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 :《中日战争》,第3册,第503~505、580~581页。)
    其三,是蔡尔康所辑《中东战纪本末》卷4的《威海卫海军之覆》。书中多采用中外报 章所载之战讯,此即其中之一篇也。所述内容又见王炳耀所辑之《甲午中日战辑》。该 文称:
    西简云:……(丁汝昌)乃于十八日遣广丙管驾程璧光乘坐镇北小舰,高揭白徽,直造 日提督伊东祐亨座船,投递降书。……伊东祐亨略与寒暄,因问:“丁提督安否?” 曰:“病。”问:“刘总兵安否?”曰:“安。”……十九日,镇北又入日营,而下半 旗,众咸不解。及接见程差弁,面深墨,容甚戚,日人无不惨然,急叩其故。则曰:昨 带贵提督公牍及私函呈丁公,观其容色,似甚感动,即入座作函毕,起而言曰:“我事 毕矣!”遂入卧室,服生鸦片一大剂。(注: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中日战争》,第3 册,第192页。)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