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地理大发现”的文化历史背景(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浙江师大学报(社科版 王加丰 参加讨论

2
    西欧大探险几乎是社会各阶级、阶层共同追求的产物,这在哥伦布西航一事上表现得非常明显。
    1.哥伦布探险的念头产生于里斯本崇尚探险的环境。1476年8月, 哥伦布所在的商船队在葡萄牙海岸附近受到袭击,他被人救起后受到了住在里斯本的热亚那侨民的照顾,这成了他生命的转折点。这时的里斯本是欧洲的探险中心,各种各样的船只满载着白银、象牙、肉桂、胡椒、靛蓝、金沙和非洲奴隶驶往汉萨同盟诸城、英国、佛兰德、地中海和西非的港口。“当时没有一个欧洲国家如此热衷于地理发现和游历世界,没有别的地方如此令人神往,可以实现破釜沉舟的大胆计划。”只是在这种气氛中,哥伦布产生了西航的念头。他的儿子费南多写道:“海军上将只是在葡萄牙才想到,也可以象葡萄牙人向南航行一样,向西作长时期航行,在这条路上可能也有陆地”。(15)
    2.哥伦布西航的依据得力于知识分子(包括一些教士)普及、推广“科学”知识的热情。旅居里斯本成了哥伦布“狂热的学习时期”,用哥伦布自己的话来说则是:“我了解并开始研究各种各样的宇宙学、历史和哲学方面的书以及编年史和其他着作”;“充分地研究了天文学以及几何学和算术,我能全神贯注、得心应手地画出地球的形状和地球上的城市、河流、山脉、岛屿和港湾”。(16)若没有知识分子对这些问题的兴趣,哥伦布就读不到这么多的书,了解不到那么多关于地球的情况。
    连包括教皇在内的高级教士都对这些问题津津乐道。“证明哥伦布大胆冒险思想正确性的第一份宝贵资料”,是法国红衣主教和宇宙学家皮埃尔·德·阿伊1410年写的《世界的样子》一书,哥伦布与其弟弟在这本书与另一本由教皇庇护二世写的《自然史》的书上共作了2000多处眉批。《世界的样子》一书把欧亚大陆说成向两边延伸的长长的陆地,而两大洲之间的海,即伊比利亚半岛以西和印度以东之间的洋面“相距并不太远……显而易见,顺风有几天就能抵达”。(17)
    哥伦布的设想不仅受惠于书本知识,还得到了学者的直接支持。1774年佛罗伦萨的托斯堪内里向里斯本的国王忏悔牧师写了一封信,指出到香料之国有一条比经几内亚到东方更短的道路:“我把发现香料的那些地区叫‘西方’,虽然它们通常被称为‘东方’”。他附上的地图标明,从里斯本往西航行到中国约11000公里(6500英里),在这中间横躺着日本和安蒂利亚,从安蒂利亚到日本只2500英里,相当于约4000公里。(18)安蒂利亚是传说中大西洋上一个海岛,据说8世纪时一些葡萄牙人为逃避战乱而到那里居住,15世纪时已流传欧洲人到过这个岛的说法。哥伦布得知这封信的消息后,写信向托斯堪内里求教。后者在第二封回信中又鼓励哥伦布往西航行“不仅是可能的,而且肯定会万无一失,会带来荣誉,不可估量的收获和最广泛的名望”。(19)
    就是在上述情况下,哥伦布又根据当时流传较广的天文地理着作,对托斯堪内里的算法进行修正。他根据古代文献和宗教文献上讲的地球上水域只占表面积1/7的理论,并参照《世界的样子》及马可·波罗的游记中的说法,最后得出结论:从加那利群岛往西到中国的航程是3500海里,到日本只2550海里(实际是10600海里),(20)他就是按这一计算结果准备西航工作的。18世纪法国一位着名的地理学家说道:“一个极大的错误导致了一次极其伟大的发现”。(21)不过这个错误是建立在以一定的科学知识为依据的设想上的,是西方文化传统的产物。
    3.有权者与有钱者支持哥伦布的航行。哥伦布的“大多数保护人是教权派分子”。他在葡萄牙国王拒绝他西航的奏折后,带着儿子进入西班牙,第一个支持他的就是拉比达修道院院长,曾任女王伊莎贝拉忏悔牧师的胡安·佩雷什。他让哥伦布把儿子留在修道院里扶养,把他向自己有权势的朋友们推荐。西班牙红衣主教和国王的头号大臣,具有“第三国王”之称的德门多斯在接见哥伦布后宣称;哥伦布的打算值得好好考虑,它与《圣经》并不矛盾。伊莎贝拉的顾问们否决哥伦布的计划后,胡安·佩雷什竭力反对哥伦布离开西班牙,安排他认识了有权势有钱的的船主阿隆索·平松(这是位对哥伦布的首次西航有重要意义的人物),又设法再次让女王接见哥伦布。
    大贵族和大商人也支持哥伦布。最终促成西班牙国王答应哥伦布的要求的,是王国国库的保管兼司库路易斯·德·桑坦海尔,及城市联盟“圣厄尔曼达德”兄弟会的热亚人弗朗切斯科·皮涅利,桑坦海尔还提出,西航的主要费用将由他和他的伙伴承担,以此说服国王,最终使西航成为可能。(22)
    哥伦布的事业是整个社会的事业,是各阶层共同追求、密切合作的产物。如果我们开阔视野,从整个大探险的背景加以分析,就能更深刻地看到这一点。
    1.国王或政府。从1415年起历次重大探险活动,绝大部分是在国王或在政府有关部门委派、支持下进行的。哥伦布获准西航的过程中,国王似乎扮演了一个消极的角色,事实不是这样。国王是大探险的支持者,最高指挥官。不过他是否支持某次具体探险计划,有一个总的原则:他必须得到利益(后期的探险已渐渐与科学考察结合)。葡萄牙国王并非一般地反对向西航行,前述1474年托斯堪内里的信不是文人间交换学术见解的信件,而是应葡萄牙国王要求而写的。葡萄牙国王阿尔方斯五世那时对西航有兴趣,要自己的忏悔牧师和顾问费尔南·马丁斯向托斯堪内里询问向西航行到亚洲的可能性。他还特别要求托斯堪内里把西行的理论讲述得简单通俗,“甚至对稍受教育的人都会明白易懂”。(23)结果产生了今天我们能看到的这份着名文献。后来国王拒绝哥伦布的计划,主要是他认为绕道非洲到亚洲的道路更为现实。只要条件允许,国王们对一切有利可图的海外事业都会支持。西班牙国王在“看到一些头脑清醒而又行动稳健的财阀支持这个计划时”,(24)终于下决心支持哥伦布。16世纪时英国的女王为增加收入,甚至与海盗勾结,向海盗船投资,秘密与海盗分赃,以至后世根本无法搞清她到底由此捞到了多少钱财。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