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陆心源学术成就述论(4)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浙江学刊》 张勤 邵雪荣 参加讨论

(二)材料运用
    在丰富的藏书、深厚的积累给他带来很大的便利的同时,陆心源以严谨的治学态度投入创作,妥善地运用了历史文献,充分展示了自身的学识。
    首先,所引材料多注明出处。这样做的目的,一则可取信于人,二则便于他人查找与研究。既增加此书的可信度,又赋予它更强的实用性。此外还有不少案语,将一些难以辨明对错的说法并列,避免产生误导。把自己尚不能解决的疑问留给后人,以期考证出结果,这种实事求是的做法算得上细致入微。
    其次,在设纲立目、入传的标准等问题上,陆心源很有主见,做到增者有据,不增者有因,并不因史料的多寡而随意增删。如设儒林传而不立道学传,“自有微意”在其中;有隐逸传而又有遗献传,使“世移运改,终身不仕,奉母至孝”的王炎午、“天下皆变,吾观其不变”的郑思肖等宋朝遗臣皆炳然史策。又如方技传倍于原书,“然如徐神翁之类者仍不羼入”,可见其采择之精(注:《宋史翼·序》,中华书局1991年出版(下同)。)。
    再者,对材料的运用多取舍得当,别具匠心。确有必要的,如重要的奏章等,全文引入,一字不漏,便于反映传主的为人、思想及成就,也便于完整保存史料。而一般的生平经历、日常言论等,史料可能来自各种书籍,若一一抄录下来,必然造成材料堆积无序,传文杂乱无章。而陆心源并非有闻必录,而是有所取舍,有所增删,或节录,或改写(包括叙次之更动),或据他书增补(有些并不标出),乃至将所得史料重新熔铸一番。这样做,着实需要类叙之才和考订之学。
    (三)补阙纠谬
    上文提及,《宋史》的最大弊病是繁芜简略,北宋内容庞杂,南宋内容缺失。陆心源恰恰抓住这点来做文章。他所撰的《宋史翼》,正传882人,附传62人,大多为南宋人。其《循吏传》有5卷,收128人, 附传3人,共131人,人数是只载有12人的《宋史·循吏传》的10余倍;《方技传》亦倍于原书;而《儒林传》,《宋史》正传67人,附传10人,共77人,《宋史翼》则正传69人,附传4人,共73人, 几乎与《宋史》相等;《文苑传》,宋史正传82人,附传14人,共96人,《宋史翼》则正传102人,附传6人,共108人,也超过《宋史》所收人数。
    《宋史翼》的补缺之功不仅表现在各传人数的增加上,还在于它所补充的传主并非滥竽充数,做到了有据而增,如《陈龙复传》的设立。南宋末年,陈龙复从文天祥勤王,兵败被擒,旋即遇难,但在《宋史》这部历史巨著中却有目无文,连占一席就得之地而未能。大概是有鉴于此,陆心源由《福建通志》中辑出其传,收入《宋史翼》卷三十一中,填补了这一空白。类似例子很多,于《宋史翼》中随处可见。
    同样,《宋史翼》还具有纠谬的史料价值。毕沅《续资治通鉴》卷一六一、宋纪一六一、宁宗嘉定十二年张福作乱一节,将张方误作赵方。赵方《宋史》有传(见卷四百三),但无有关此事的记载,而毕书所云史实,倒与《宋史翼》卷二十二《张方传》吻合。《宋史翼》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宋史》的阙漏,纠正了《宋史》的错误,是一部补史的成功之作。
    称《宋史翼》成功,并不代表它完美无缺。《宋史翼》中既有一人两传,又有人物分类未精,自乱体例者,更有搜集资料未臻完备,遗漏处着实不少。还有,陆心源虽然多注明资料的出处,但亦有未注之篇,不知何故?即使同一出处,名称却又简全不一。如《直斋书录解题》与《书录解题》、《解题》,《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与《系年要录》、《要录》,第三个名称都过于简略。如果陆心源像为同治《湖州府志》创定体例那样,设立凡例予以说明,这类情况就不会让人产生误解了。但是,《宋史翼》毕竟瑕不掩瑜,德清俞樾认为它“以显微阐幽之意,为徵文考献之资”(注:《宋史翼·俞樾序》。),江阴缪荃孙则给予“事增文省”的评价,称“此书与先生《宋史纪事补遗》一百卷、《元祐党人传》十卷,皆天水氏一朝掌政之渊薮也。……即与《宋史》并列学官,亦复何愧!”(注:《宋史翼·缪荃孙序》。)
    四、呕心乡邦,编修地方志
    近代国学、史学大师梁启超根据家藏方志,以睹闻所及,列举了清代学者所撰115种“可称”的志书,在同治至光绪时期所修的30 部优秀志书中,浙江占了14种,陆心源主撰的同治《湖州府志》、光绪《归安县志》就列在其中。在梁启超分析“本邑耆宿负重望居林下,发心整理乡邦文献”是佳志可成的原因之一时,又将“陆存斋之于归安”作为一例,肯定了陆心源在修志中的出色表现(注:梁启超:《梁启超论清学史二种》第451页,复旦大学出版社1985年9月出版。)。
    (一)倡言修府志执着志安邑
    自六朝以来,吴兴就是大郡,在经济、军事、人文上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地方志当然不可或缺。陆心源少年时读前人的《湖州府志》,觉得不尽人意,有作《府志补正》之意,曾积藁盈箧,却在战乱中亡失。同治六年(1867),陆心源奉讳归田,居于乡里,重理旧业。当湖州知府宗源瀚向他“谘询地方利病”时,他不仅“首以府志为言”(注:同治《湖州府志·陆心源序》,见《中国方志丛书·华中地方54号》,成文出版有限公司出版;上海书店1993年6 月出版的《中国地方志集成·浙江府县志辑24、25》(下同)。),还“毅然愿任其事”(注:同治《湖州府志·宗源瀚序》。),并愿尽其所藏以为参考。之后,由陆心源与周缦云创定凡例。同治七年冬季,开志局于陆氏所建之爱山书院。修志过程中,陆心源奉旨赴闽,不能兼顾。但每一卷的初稿均寄至福建,陆心源利用簿书之暇审阅,并将意见寄回作参考。如此至同治十三年,全书告成。
    由陆心源首倡并发凡起例的同治《湖州府志》修成后,他将目光转向了归安。安邑置于宋太平兴国年间,其地财赋之盛、民物之繁,堪称“东南第一名区”(注:光绪《归安县志·吕懋荣序》, 见上海书店1993年6月出版的《中国地方志集成·浙江府县志辑27》(下同)。 ),鸿才硕望、忠诚节烈之士美不胜书。这里也是太平天国起义军与政府军的较量战场,所以地方文献散失严重,原有的志乘大多毁废,仅存的康熙初年旧本又残缺过半,一些古老的碑刻也已无处寻访。陆心源“念安邑旧志不足取征”(注:光绪《归安县志·沈秉成序》。),就与丁宝书一起网罗散失,遍览藏书,旁搜博引。历经寒暑,光绪七年(1881),《归安县志》修纂成功,并于次年刊本。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