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北魏宦官的出身及其社会地位(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东北师大学报》 陈连庆 参加讨论

二、北魏宦官政治势力的发展
    北魏宦官政治势力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
    北魏进入中原后,就有了宦官,伴随北魏国势的进展,中央集权的强化,皇帝亲信的宦官逐渐脱离纯粹奴隶的地位,开始豫闻国政。在拓跋焘时期、宦官的势力飞跃地发展起来。当时的大宦官有宗爱、仇洛齐、段霸、孙小诸人。他们(一)充当中常侍,黄门侍郎等中官的职位;(二)有的入为尚书、侍中、中书令,出为方镇大员。如仇洛齐“又加中书令宁南将军,进爵零陵公,拜侍中,平远将军,冀州刺史”又为内都大官。段霸“稍迁至中常侍,中护军将军,殿中尚书,领寿安少府,赐爵武陵公,出为安东将军、定州刺史”。王琚“稍迁礼部尚书,赐爵广平公,加宁南将军”;(三)有的率领军队参加战斗,如孙小“每从征伐,屡有战功,多获赏赐。世祖(拓跋焘)幸瓜步,虑有北寇之虞,乃加小左卫将军,赐爵泥阳子,除留台将军”;(四)除了官职之外,还有爵位,大则王公,小则子男。如段霸“赐爵武陵公,王琚赐爵广平公,孙小进爵河内公,宗爱在拓跋焘南征时已进爵为秦郡公,拓跋焘死后,进封为冯翊王。”由于宦官参与政治,掌握军事,又在皇帝肘腋之下,因此一世暴君拓跋焘竟为宦官宗爱所杀、(公元452年)。拓跋焘被杀后,在立君问题上,宗爱的意见和贵族兰延、和匹、薛提等冲突,他假传皇后命令召集兰延等,把他们杀死,又把兰延等打算拥立的秦王翰杀掉,而立与自己关系较好的吴王余为帝,自为大司马、大将军、太师,都督中外诸军事,领中秘书,封冯翊王。北魏的军政大权都由他一手操纵,“坐召公卿,权恣日甚,内外惮之”。拓跋余企图削弱他的权势,又为他所杀,这是宦官势力发展的第一阶段。
    宗爱被杀以后,宦官气焰稍杀。拓跋濬死,拓跋弘即位,冯太后参与政事。弘感到威胁,让位于其子宏。但冯太后仍视弘为眼中钉,于是将他毒死。拓跋弘一朝和元宏初年,大权都由冯氏操纵,宦官的势力又开始上升,迄冯后死去,余势未已。《魏书》记载这一时期的情况说:“自太后临朝听政,……事无巨细,一禀于太后,太后多智略,猜忍,能行大事,生杀赏罚,决之俄顷,多有不关高祖者,是以威福兼作,震动内外,故杞道德(即抱嶷)、王遇、张杞、苻承祖等拔自微阉,岁中而至王公;王叡又出入卧内,数年便至宰辅,赏赉财帛以千万亿计,金书铁券许以不死之诏”。(《魏书·文成文明皇后传》)这里所说的杞道德(抱嶷)、王遇、张祐、荷承祖都是当时的大宦官。除此之外,《阉官传》中还载有赵黑、张宗之、剧鹏、王质、李坚诸人。他们的职位、大者至令仆,小者卿守,且多兼有封爵。这时的王琚封为高阳王,赵黑为河内王,张祐为新平王,北魏宦官封王以这时为最多。他们充当官吏并不是没有实权,宦官赵黑和大族李对绾选部,李竟被赵黑所害。抱嶷为尚书“自总纳言、职当机近,诸所奏议,必致抗直。”拓跋弘想把皇位不传给太子元宏,而传给京兆王子推,询问百官群臣,除了大臣源贺反对以外,宦官赵黑也表示反对,储位太子竟得以不废。甚至由于宦官的谗言,皇帝可以挨打(见《魏书·高祖纪》),皇后也可以被废(见《魏书·王遇传》),宦官势力之大也就可想而知了。
    宦官在当时不仅充大位,据重权,而又享受不受法律处分的特权。张祐“宠幸冠诸宦官”,与冯太后男妾王叡等俱入八议,以后与王质等十七人俱赐金券,许以不死。苻承祖享有这种特权,后来犯法当死,元宏仅处以削职禁锢而已。他们和宫庭的关系太密切了。太后皇后经常出入他们私第(张祐、苻承祖),或为之吊丧(张祐),国家有何大事,皇帝还亲下玺书通知他们。《魏书·阉官王质传》云:“高祖(元宏)颇念其忠勤宿旧,每行留大故,冯司徒亡,废冯后,陆叡穆泰等事,皆赐质以玺书,手笔莫不委至,同之戚贵。”他们的地位和拓跋贵族已经没有什么区别了。这是北魏宦官势力发展的第二阶段。
    元宏死,元恪即拉,前期的大宦官王遇,至此以兴建得宠,“北都(平城)方山灵泉道俗居宇及文明太后陵庙,洛京东郊马射坛殿,修广文昭太后墓园,太极殿及东西两堂内外诸门制度,皆遇监作。”李坚、秦松、白整之徒,也充当光禄大夫或地方刺史等官,宦官势力显然有些衰退。但这只是暂时的现象,元恪死后,元诩以冲龄践位,胡太后临朝听政、宦官势力又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史载“世宗(元恪)之崩,群官迎肃宗(元诩)于东宫,(宦官王)温於卧中起肃宗,与保母扶抱肃宗入践帝位,高阳王雍既居冢宰,虑中人朋党,出温为鉅鹿太守,加龙骧将军。”宰相能够随意调动宦官,可见宦官势力还不算大。可是以胡太后临朝之故,不久便又把王温调回来作光禄大夫,宦者气焰又从此高涨。以后“中官内侍贵者灵太后(即胡太后)皆许以方岳(各州刺史),以(杨)范年长拜跪为难,所司非要,故得早遂其请。”宦官充当刺史并不自此始,但这时宦官为刺史者比从前多得多。杨范以外如贾粲、王温、平季、封津、刘思逸、张景嵩、毛畅等都出去作过刺史,许可他们作地方官,也就是公开奖励贪污,无异乎把一群豺狼放到民间,叫他们任意吞噬。杨范“父子纳货,劳役兵民”,不过是其中的一例罢了。这时,有的宦官充任大中正,如平季为幽州大中正,不久兼任燕、安、平、营中正。宦官充当中正,不是一件平常的事情,它不仅说明宦官势力的扩张,也反映了大族势力的削弱。北魏历史上最后的一个大宦官刘腾,在元宏时已经作到中黄门,胡太后临朝时;以“保护之动除崇训太仆,加中侍中,不久,又升到卫将军仪同三司,掌握了军权。他和当时权臣领军元义合谋,杀辅政的清河王元怿,废胡太后,他和元义表里擅权,义以腾为司空公。四年之中,生凶之威决于腾义之手。简直成了北魏的太上皇。他又贪财受贿,经商放债,垄断山泽,搜刮所及远至北方的六镇,终于促成北魏的衰亡。
    以上是北魏宦官势力发展的第三阶段。
    根据以上的叙述,可见北魏宦官参政的原因,首先是由于权力的过于集中。北魏大族势力较弱,不能左右朝政,宦官以皇帝亲信的资格,传达政令,参与戎行,遂摆脱奴隶身分,骎骎然和鲜卑贵族分庭抗礼,成为朝廷的新贵。其次,幼主即位,太后临朝,也是宦官参政的重要原因。在冯太后、胡太后秉政期间,宦官势力抬头,即由于此。宦官是专制宫廷的附骨疽,其势力扩张的原因,历朝往往如出一辙,北魏也不例外。至于同是太后临朝的时期,冯太后时宦官尚不如以后放肆,则与冯太后(性)猜忌,能行大事,生杀赏罚决之俄顷的作风有关。
    北魏宦官的政治势力是比较强大的:即他们不仅可以充任内官,还可以担任中外要职,铨衡人物,甚至可以兼任数州中正,其势力之大,为前此所未有。魏收说:“魏氏则宗爱杀帝害王,刘腾废后戮相,其间窃官爵,盗财贿,乘势使气,为朝野之患者,何可胜数!”就是史家对北魏宦官政治势力的简单总结。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