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山东问题看美日矛盾(4)
英国这一棒给美国的打击无疑是很大的。因为日本与英、法、意订的密约它今天才第一次获悉。日本的态度由此而强硬起来。当天日本宣称:“对于不包括满意地解决山东问题的条约草案,不能签字。”(43)并继续在国联问题上作梗。恰巧,这时和会上发生的阜姆问题又给日本提供了作梗的机会。于是山东问题又与阜姆问题联系起来了。 阜姆是地中海的一个重要港湾,原属奥匈帝国,后属新成立的南斯拉夫邦。当意大利于1915年加入协约国方面作战时,“意大利关于占领菲麦(按:即阜姆)问题与英法订有协约明载于伦敦盟约内(44)”。但当意大利在和会上提出要求时,却遭到英、法、美的反对。英、法之所以不践协约之规定,在于其不愿意大利在欧洲获得这样一个重要的出海口;威尔逊则为了捞取政治资本,以使国联从速建立。结果意大利退出了会议。 意大利的行动给日本以极好的机会,于是“跳出来独揽意大利危机带来的好处”(45)。它看准了威尔逊现在正因意大利的退出会议而深恐会议瓦解,从而使国际联盟“流产”的心理,于4月24日,由日代表西园寺发出了一封专横的函件,“要求这个问题(按:山东问题)之确实的解决……不能再事迁延”(46),并威胁说日本当步意大利之后尘。因此,威尔逊不得不从自己参加会议的两个目标中选择一个。由于“威尔逊的心中建立国联是和约中最重要的项目”(47),并且深信“倘五国中有一国脱退,联盟即归破产”(48),更何况现在是两国?最后还由于他对国联的迷信,以为它能决断一切问题,其中也包括山东问题,只好“忍气吞声”地表示不再提对山东的委任统治,而将斗争目标限于日本在山东的权益不得超过德国的权益上。这在事实上接受了英法的意见,美国被英法左袒下的日本击败了。 4月29日,三巨头同意把日本提出的山东问题条款写入和约。这一夜,败阵下来的威尔逊并不是心安理得的,而是“彻夜不能寐”(49)。 三、华盛顿会议上的较量:日本的失败 巴黎和会上山东问题的结果,在中美两国引起巨大的反响。作为受害国的中国,掀起了拒签和约的运动,五四运动、六三运动是它的最高潮。当时驻华的美公使芮恩斯承认:“中国是罢工和抵制外国货运动的发源地,但是以前运用这种武器从来没有达到这样大的规模。(50)”这些行动给在巴黎的中国代表以巨大的支持,结果,中国代表在6月18日拒绝了在和约上签字。以后两年,中国人民继续为收回山东而进行斗争。 在美国,舆论纷纷谴责山东问题的解决办法。当威尔逊返美后,“报纸上充斥着这样的句子:‘日本是脏物的拥有者’、‘山东罪恶’、‘抢劫阴谋’、‘该死的行为’、‘山东洗劫’”(51)。既谴责了日本,也谴责了威尔逊。出席和会的美代表成员也多不赞成问题的解决办法。美国参议院围绕着批准和约与否争论不休,最后以洛奇为首的共和党参院派取得了胜利。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洛奇的胜利虽然只是美国党争中共和党的胜利,但它“决定于通过和约之日对山东问题之条文绝对不予通过”(52),行动本身是符合美国实际利益的,也是美国日后再与日本争夺山东放开了手脚。 在分析巴黎和会上之“山东之战”时,我们屡次提到了决定其胜负的国际因素,特别是英国的作用。在叙述华盛顿会议情况前,我们仍需从此分析,因为当时“英美日三国相互关系,如三角形然,英实介于日美之中枢,有助一而关系全局之势”(53)。 巴黎和会后,日本在远东攫取了许多利益,这些利益“大半得英日同盟之赐”(54)。但日本在中国的行动是如此贪婪,以至其行动本身影响到了英国在远东的利益。和会后两年中,日本独霸中国的目的日益明显,这与英国在东方的唯一政策--维持在中国的商权相抵触。 英国的这种看法,最先是那些侨居中国的商人提出来的。当凡尔赛和约关于山东问题的结果公之于世后,北京的英美侨民协会(Anglo-American Association of Peking)便通过一项决议,认为“巴黎和会关于山东问题的决议……将极其严重地妨碍中国和其它国家的经济利益的发展”,担心“日本现在代替德国,那么这种罪恶的后果还将会大大地加重”(55)。这里的“其它国家的经济利益”,就是英国商人的利益。随后,“英国的工业家们越来越气愤地看到,日本不仅向华北渗透,而且还深入到英国最大的势力范围长江流域和华南”(56),特别是“在扬子江流域,日本又几乎将英国的商业都夺去了”(57)。英国资本家的利益受到日本这样的威胁,作为维护其利益的英国政府当然就要对威胁者“势不能坐视”了。 同时,日本在远东的军事发展也使英国大吃一惊。英人罗伯特·莫狄撰文指出:“盖日本今已凭英日同盟之助力,一跃而为世界强国之一矣。是故今日太平洋及世界其它各地真确之主宰,当为现在已成或将成之三大海军。此三大海军者,其一即为日本,余则为英美二国。然吾人尤当注意者,在日本之海军。”(58)英日同盟的这一后果,英国当然是不能坐视的。 第三,在英帝国内部,反对与日关系密切的呼声日渐高涨。加拿大因其地理位置关系,在经济上与美国关系本已密切,担心在未来的美日冲突中的后果,不愿与美为敌。位于南太平洋上的澳大利亚、新西兰,更早在日本攫取德属赤道以北太平洋岛屿时就已惴惴不安。他们成为反日的主要倡导者。 在上述因素影响下,为自身计,英国便决定在三角关系上重新确立位置。为此,英国采取了冷落英日关系的重要步骤--废除英日同盟。需要强调的是,美国当时也是倡言反对该同盟续订的。美国人普遍认为同盟的存在仅仅是针对美国的。当1921年续订问题提出后,美国“全国一致极力反对,求一家报纸为优容之论调者,始不可能”(59)。美国政府更是借此来“制裁日本势力”(60)。从这个角度也可以看出英美在日本问题上的趋于一致。所以,尽管日本对同盟感情仍是一如既往,破天荒地特派皇太子前往英伦说项,但毕竟只是一厢情愿,同盟终未续成,英日关系淡下来了。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