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紧密配合沙俄镇压起义军的罪恶活动,当清政府获悉俄军在双城子附近猖狂镇压起义军时,立即派兵分路截击。一路由统领全福、营总瑚图哩率领,驰赴萨奇库以北一带“择要驻扎”,一路由协领黑尔根带领“演练官兵”五十名,奔赴穆棱河隘口“□探截击”。一部分起义军在青沟子口与全福带领的清军相遇,经过激战,专门负责义军火药的姜石□等被俘。七月中旬,起义军六、七十人,“各持枪械”,由双城子向穆棱河一带进发,迎击清军。瑚图哩闻讯后,从赶面石地方向起义军扑来。起义军正在渡穆棱河,清军赶到,义军立即登岸,以南北方向列队,英勇杀敌。终因人少力单,阵亡四十余人。起义军首领石才、宋俊、许元丰,李罄得先后被俘。另一支起义军在邓卓、周庆发率领下,在□菇娘川与俄军接战后,经黑石道也向西转移。(注:《军机处录付奏折》,同治七年七月九月;同治朝《筹办夷务始末》,第60卷,第21—22页。豆菇娘川,《吉林通志》卷十七作“窦姑娘川屯”,位于珲春城东北350里的地方。) 反动透顶的沙俄政府和清廷对被俘者大下毒手。起义军首领许元丰和姜石□等被判死刑;石才、宋俊、李罄得在押解途中,因伤势过重身死。惨无人道的沙俄和清廷地方当局,将石、宋、许、李四名起义军首领“戮尸传首”,于中俄交界长岭子地方“悬竿枭示”(注: 同治朝《筹办夷务始末》,第61卷,第16页。)。 至此,轰轰烈烈的南乌苏里地区的抗俄斗争,由于中俄反动派的联合镇压,终于失败了。一八四○年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以后,在反抗任何资本主义、帝国主义侵略时,必须同时反对投降媚外的清政府。正当起义军全力痛击沙俄这个主要敌人时,突然在他们面前又出现了另一个敌手,起义军对此毫无精神准备,这是青岛淘金工起义的深刻教训。 青岛起义的历史意义 青岛起义是近代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武装抗俄斗争,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青岛起义彻底粉碎了老沙皇关于乌苏里江以东地区的种种神话;它向世界再次严正宣告:乌苏里江以东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中国人民坚决反对沙俄割占中国领土的《北京条约》。 老沙皇为侵吞乌苏里江以东地区制造了大量舆论,如“无主土地”论、“中间地带”论,等等。新沙皇除继续叫卖这些黑货外,还有所“发展”,胡说乌苏里江以东地区“开天辟地就是俄罗斯的土地”(注:《苏联滨海边区党委第一书记洛马金《在苏共二十四次代表大会的发言》。)。对于新老沙皇这些热昏了的胡话,没有必要多费笔墨去驳斥。至于这一地区究竟是谁的领土,是何人的故乡,我们仅从青岛起义的参加者和俄国移民两种不同看法中便可以得到明确回答。长期以来,身居乌苏里地区的俄国移民,深感“在异国土地上安家创业的艰辛”,“对新土地久久不能习惯,他们对祖国记忆犹新”(注:《在乌苏里的莽林中》,第130—131页。),“一些老年人仍然怀念欧俄——那里才是他们的故乡”(注:《乌苏里地区的中国人》,第70页。)。这就是说,直到二十世纪初,俄国移民仍不承认乌苏里地区是他们的“祖国”和“故乡”。而青岛起义的参加者们则恰恰相反,他们出生入死,喋血奋战,正是为了悍卫自己的领土和故乡。沙俄殖民者可以用屠刀杀戮抗俄战士,却无法改变起义者用鲜血浇铸的历史事实;他们尽可以伪造历史,强奸民意,却无法否认俄国移民的真情实感。 青岛起义给沙俄侵略者以有力打击,极大地震憾了沙俄在乌苏里地区的殖民统治。在起义一二十年以后,不少俄国人在谈起这次起义时,仍如惊弓之鸟,不寒而栗(注:《俄国的远东政策》,第5页。该书记载,当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南乌苏里地区再度掀起抗俄高潮时,沙俄殖民者“又想起了这一件事”(指青岛起义)。)。 为了防止和镇压抗俄斗争,不少沙俄军官纷纷献计献策。参与镇压青岛起义的普尔热瓦尔斯基说:青岛起义“教育了我们,为了避免此等不幸再度重演,对彼等不能不在军事上和政治上采取对策”(注:《乌苏里边区旅行记》,第136—137页。);纳达罗夫也叫嚣:“我国政府必须……采取最断然的对付他们的措施”(注:《〈北乌苏里边区现状概要〉及其他》,第51页。)。青岛起义被镇压后,沙俄殖民当局立即“组织了哥萨克骑兵连,不断巡查南乌苏里地区”,监视当地中国居民(注:《乌苏里边区旅行记》,第136—137页。);不断向该地区增派军队,在青岛、秦孟河和海参崴等地“建造兵房”,“设官练兵,竟无虚日”(注:《珲春协领和付都统衙门档案》,光绪二年二月、七年五月。在铭安、吴大□的奏折中“态岛”,即熊岛之误:“齐蒙河”,即秦孟河);对当地居民进行大规模的“整肃”(注:《〈北乌苏里边区现状概要〉及其他》,第51页。);将南乌苏里地区划成绥芬、苏昌(即苏城)、阿瓦库莫夫斯克、兴凯四个管辖区(注:《西伯列亚年代史》,日译本,第759页。“阿瓦库莫夫斯克区”,在外富锦河流域和石门湾等沿海一带。),以加强对中国居民的统治。 面对当地人民激昂的抗俄情绪,沙俄殖民者仍持悲观态度。普尔热瓦尔斯基哀叹:“从当地中国居民对俄国毫未心服一点看来,将来理所当然地对他们不能抱什么希望;他们一有机会就要象一八六八年一样(指青岛起义——引者),显而易见地会立刻站到我们的敌人一边”。这种无可奈何的哀鸣,正是沙俄殖民者遭到抗俄斗争严重打击的反映。 青岛起义为乌苏里地区的中国各族人民树立了榜样,他们那种顽强斗争精神,给当地居民继续坚持抗俄斗争以极大的推动和鼓舞。 青岛起义虽然失败了,但起义者们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反帝、反霸的意志;为抗击老沙皇而献身的英雄们,永远活在中国人民的心里。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