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近代中国西部边疆变迁的原因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西北史地》 王红蕾 参加讨论

今日中国的西部边疆是经历了多次变迁后形成的,尤其是在近代(1840—1919年),我国西部边疆遭到了沙皇俄国的野蛮侵略,五十多万平方公里的大好河山落入沙皇俄国之手。对于这段历史,已有许多著作和文章做了详细论述,但有关西疆变迁的原因却涉及寥寥。本文拟就西疆变迁历史的原因做一浅论,以引起后人反思。
    一、国际、国内时代背景
    1.侵略成性的沙俄对外扩张掠夺的需要。
    十九世纪上半叶的沙俄,依然是一个封建农奴制的国家,以沙皇为首的俄国农奴主阶级,是一个极端残暴极端贪婪的阶级,土地是其最基本的财富,占有土地的多寡决定着他们的社会地位的高低和政治权力的大小。恩格斯说:“封建主义的基础是农业,它对外征讨主要是为了取得土地。”(注:恩格斯:《论封建制度的瓦解和民族国家的产生》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一卷,第450页。)为了最大限度地掠夺土地,他们狂热地支持沙皇政府推行扩张主义的对外政策,而沙皇政府也只有通过不断地对外扩张,才能用分封土地,赏赐农奴和授予特权的办法,满足农奴主阶级的利益,从而维护专制政权,并不断扩大其统治基础。除了地主阶级之外,在十九世纪上半叶新兴的沙俄资产阶级,也开始成为推动沙俄政府向外扩张的一股重要势力。
    1861年,沙皇政府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这场自上而下的农奴制改革极不彻底。虽然资本主义的发展大大加速了,但是农奴制残余仍大量保存着。在农奴制残余束缚下的广大农村,生产力低下,农民仍处于贫困落后的境地,购买力很小,商品市场仍然十分狭窄,资本主义向国内纵深发展的可能性受到阻碍,更加迫切要求对外扩张,向广度发展。沙皇制度为了保存农奴制残余并扩大地主贵族的剥削领地,同时在资产阶级向外扩张寻找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的要求推动下,更加增长了对外侵略扩张的本性。正如马克思所深刻揭示的:“按照俄国政府的精神去解放农奴,就会使俄国的侵略性增强千百倍”。(注:马克思:《福格特先生》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4卷,第535页。)
    沙俄侵华政策的基本方针早在彼得一世时就已经奠定。彼得一世这个“向自己的继承者,指示种种侵略方针的帝王”(注:恩格斯《俄国在中亚细亚的进展》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2卷,第637页。)在他向欧洲不断发动侵略战争的同时,也积极制定了侵略中国,争霸远东和太平洋的侵略计划。以后的亚历山大,叶卡特琳娜等沙皇都继承了这一侵略方针。沙俄又具有特殊的地理位置,虽然俄国建立之初与我国并不接壤,但随着向东扩张的进展,开始于十七世纪初与我国西部边疆接触。这种领土相邻的关系为俄国从陆上进行侵略提供了便利。致使近代中国西部边疆在劫难逃。
    2.中国封建社会制度没落,国势衰微。
    正当西方资本主义迅猛发展之时,中国的封建社会制度却走到了穷途末路。以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为基本特征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一直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社会经济基础,虽然从明朝中叶开始,中国封建社会母体内孕育了资本主义萌芽,但是与占主要地位的封建自然经济相比,它们只是汪洋大海中几个若隐若现的小岛而已。清政府一直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把先进的工业技艺视为“奇技淫巧”。根深蒂固的封建势力,阴碍了资本主义因素的发展。中国大部分的土地又掌握在地主阶级,贵族和皇帝手中,而农民则很少或者完全没有土地。据1812年统计:直接间接掌握在皇帝手中的土地,竟达八十三万顷(每顷一百亩)。北方的官僚豪富,有的拥地数百万亩,或“膏膄万顷”;江南一带豪强兼并,土地集中在百分之一二十的人口手里,以致“田主不知耕,耕者多无田”。(注:吴梃:《因时论十》,《皇朝经世文续编》,第35卷,第2页。引自《近代中国八十年》,第7页。)乾隆末年,由政府掌握的人口骤增至三亿一千三百二十八万,而耕地和生产的增长却有限,也给社会带来了极大的负担。在日益加重的地租、赋税、徭役和高利贷的剥削下,人民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
    保护封建剥削制度的清王朝,是一个君主专制政权,鸦片战争前即已腐朽不堪,外迫强敌,祸在眉睫,清王朝依然昏昏沉沉。道光皇帝(1782—1850)虚骄自大,封疆大吏闭塞无知,他们之中的许多人甚至连英国在世界上什么方位都不知道,吏治黑暗,贿赂公行,从嘉庆以后,整个朝政,风气已开始败坏。朝廷充斥“除富贵而外不知国计民生为何事,除私党而外不知人材为何物”(注:魏源:《默觚下·治篇(十一)》、《魏源集》上册,第66页。)的老朽官僚地方官吏“为大府者,见黄金则喜,为县令者,严刑非法以搜括邑之钱米”。(注:张际亮:《答黄树斋鸿胪书》、《鸦片战争时期思想史资料选辑》,第16页。)嘉庆初年的一位学者洪亮吉曾上书评论说:“今风俗则日趋卑下,赏罚则仍不严明,言路则似通而未通,吏治则欲肃而未肃。……人材至今日销磨殆尽矣,以模棱为晓事,以软弱为良图,以钻营为取进之阶,以苟且为服官之计。由此道者无不各得其所欲。……”。(注:转引自《新疆简史》第一册,新疆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编著,第320页。)就因为对当时的政治进行了这些指责,洪亮吉竟因此被判流放到伊犁。可见清朝政治之腐败。
    财政亏损也是国力衰弱的一个表现。乾隆初年,户部库存二千四百余万两,统一新疆的几次战争共花费三千多万两,但其后库存还积累至七千多万。到嘉庆时期,财政收支虽然相抵,但库存已亏。1814年,户部存银只剩下一千二百四十万两了。所以,这一年的闰二月,颙琰说:“今三十余年,库帑所用已逾于所存。”嘉庆年间议论国家财政问题的人都埋怨每年对新疆的开支是增加了国家的负担。其实,清朝国库亏损,元气衰竭的原因,归根到底在于政治的逐渐腐败,贵族官僚、地主阶级的挥霍无度及对人民的掠夺使民穷财尽。
    随着封建王朝统治危机的加深,人民再也无法照旧生活下去了。各地的反清大起义风起云涌。从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起义一直到义和团运动,都有力地冲击了清朝统治。清王朝“祸积有素”,封建制度已经走到了它的尽头。因此面对西方列强尤其是俄国的入侵,无力反击。鸦片战争一爆发,中国便逐步沦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边疆危机也日益加剧,致使大片领土丧失,人民倍受蹂躏。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