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略论考迪罗和考迪罗主义(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世界历史》 陆国俊 参加讨论

其一,拉丁美洲长期以来存在着自给自足的封建大庄园制。长期以来,农业是拉丁美洲社会的经济基础,而大庄园则是农业的主要生产方式。大庄园主严格控制家族、总管、仆人、债役农、佃农等,享有绝对权威,实行家长式的统治;大庄园主可以听取下属的申诉,执行法律,一般还可以开庭审判,俨然是国中之国的君主;大庄园一方面有大量耕地、牲畜和各式农具,从事农牧业生产,另方面还有木工、铁工、面包师、裁缝和蜡烛匠等手工业者,专门从事手工业生产,其产品几乎可以满足整个庄园的需求,一般只有少量贵重物品和奢侈品需从国外购买,是一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典型的自给自足经济形态。庄园同外界联系很少,只有一条小路连接邻近的庄园、村落和城镇。大庄园主在19世纪初动乱的年代里,为了财产和生命的安全,或请求考迪罗保护,或自己组织私人武装,保护庄园并扩大自己势力,成为考迪罗式的人物。拉丁美洲的大庄园是19世纪初产生考迪罗的温床,也是考迪罗获得支持、赖以生存的基础。
    其二,拉丁美洲存在严重的宗教势力,主要是罗马天主教势力。天主教会是拉丁美洲封建统治制度中重要的构成部分。天主教不仅是拉丁美洲精神意识上的统治者,而且在罗马教皇的支持下,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各个方面获得了重大权益。它在政治上是一个封建堡垒,在经济上是拉丁美洲最大的大土地所有者。在19世纪初叶革命烽火燃遍拉丁美洲的关键时刻,他们同考迪罗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正如一位美国学者所指出:“毫无疑问,在独立战争期间和以后混乱的年代里……教会是同军人和土地贵族站在一起,以反对进步立法和民主政府”。 〔8〕
    其三,随着独立战争的胜利,西班牙殖民统治被推翻,拉美西班牙语国家迅即出现了政治真空。在西班牙殖民统治时期,由于拉丁美洲地区土地辽阔,地形复杂,交通不便,加之资本主义经济不发达等原因,西班牙各总督区之间,各总督区之内的各地区之间,均缺乏一种横向联系,殖民统治者主要是通过上自西班牙王室下至市政委员会纵向联系的方式进行其统治。随着殖民统治的相继垮台,传统式的纵向联系的统治方式迅速中断,于是拉丁美洲上层出现了“政治真空”,下层形成了一盘散沙的混乱局面。在这种形势下,究竟谁主沉浮?由谁来填补这个政治真空?明显地摆到了拉丁美洲西班牙语各国的各阶级、各集团代表人物的面前,在缺乏政治调节机制下,以暴力夺取政权,就成为势所必然。原葡萄牙殖民地巴西与此相反,葡萄牙王室看到巴西独立已不可避免,便随风驶舵,甩开葡萄牙议会,与巴西的大地产主、高级军官和天主教会等势力结成联盟,因势利导地宣布了独立,仍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葡萄牙布拉根柴家族的统治,从而避免了出现政治真空,也就避免了考迪罗。两种不同的态势,出现了两种不同的结果。可见,拉丁美洲的西班牙语地区出现政治真空对考迪罗出现有多么重要的关系。正如美国著名学者西尔斯指出:“从其历史观念来说,考迪罗主义只有在中央政权消失或倒台时才能出现”,它是“一种社会消亡时的政治产物”。 〔9〕
    其四,在新独立国家中,暂时出现了阶级与阶级之间、集团与集团之间的均势。在阶级社会里,国家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工具。在统治阶级内部,国家政权一般又是由占优势的集团来掌握。在暂时出现“政治真空”的形势下,拉丁美洲西班牙语国家到底有哪一个阶级或哪一个集团来填补政治真空、掌握国家政权呢?这是独立后面临的重要问题。我们知道,在独立运动中,以玻利瓦尔和圣马丁为代表的拉丁美洲新兴资产阶级曾领导广大劳动群众一举推翻了殖民统治,但在同封建地主阶级的较量中最终败下阵来,不过因为它是新时代的代表,劳动人民的救星,所以仍保持着相当大的潜在力量。拉丁美洲地主阶级在殖民统治时期同样处于被统治地位,缺乏政治经验,况且地主阶级内部又相互火并,亦没有力量来彻底镇压资产阶级和劳动人民。于是在拉丁美洲西语国家便构成了以地主阶级、教会和军阀为一方,以资产阶级和劳动人民为另一方的阶级均势。与此同时,独立初拉丁美洲西班牙语国家的地主阶级内部亦没有形成一个强有力的驾驭其他集团之上的政治集团,独立初各国几乎出现了群龙无首的政治局面,这种集团之间的均势,必然会出现考迪罗之间的相互厮杀。要打破以上两种均势,出现一个阶级统治另一个阶级、一个政治集团驾驭另一个政治集团的局面,需要有一个相当长的过程。独立后出现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混乱时期,从阶级状况和地主阶级内部情况来说,则是以上两种均势所造成的直接结果,也是一种政治上不成熟的表现。所以,“考迪罗主义的产生,与其说是拉丁美洲人先天的无能,不如说是由于19世纪拉丁美洲社会政治尚未成熟的结果。”〔10〕
    其五,拉丁美洲地区长时期以来有着军人干政、军人参政的历史传统。军队始终是拉丁美洲政治体制中的组成部分,在历史上起着重要作用。早在殖民时期,西班牙就对拉丁美洲进行军事征服,尔后实行带有军事性质的殖民统治。西班牙王室在拉丁美洲相继建立总督区、都督区等殖民行政区域,这些行政区域的长官总督和都督等等,基本上都有西班牙军人充任。到18世纪60年代,卡洛斯三世开始建立殖民地民团,才正式任用土生白人地主为民团的军官,从而构成了殖民地的武装队伍。在独立战争期间,战争又造就了一批新的殖民地武装。以上这些武装队伍大部分投入到独立战争中去。独立后他们为填补政治真空就投入终日不休的混战之中,成了考迪罗。
    拉丁美洲地区出现考迪罗除以上五种因素还有其他一些因素,例如帝国主义的入侵和支持考迪罗等等。这里就不详细加以论述了。由此可见,19世纪初拉丁美洲国家之所以产生考迪罗和考迪罗主义,不是这一种或哪一种因素作用的结果,而是诸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这诸多因素也就构成了拉美产生考迪罗的特定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的基本内容。
    为了弄清考迪罗的真正涵意,除指出产生考迪罗的特定条件外,还必须以阶级分析的方法,分析一下考迪罗的阶级实质,看其究竟代表哪一个阶级的利益。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