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为公”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中国传统文化始终呈现出动态态势,每一时代的思想家都为其添砖加瓦,构铸着时代的新内容。《礼运篇》中,关于“天下为公”的思想,反映的是生产力极端低下时期原始民主制的一些内容。孙中山在近代历史条件下,以西方资产阶级民主制为参照系,以使祖国独立、文明、富强,人民幸福为奋斗目标,继承和发扬了这一传统思想,为它注入了民主主义的新内容,把这一传统思想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在今天的历史条件下,仍有其积极意义。本文拟就孙中山“天下为公”思想的内容谈谈自己的认识,以就教于方家。 孙中山把他创立的三民主义作为拯救祖国出水火,使人民登于衽席之上的宝药灵方。他对“天下为公”思想所赋予的时代新内容集中反映在他对三民主义所作的解释上,而这主要表现在他积极倡导的平民主权论、公仆论和真富论等方面。 平民主权论,即民权论 “执共和主义”,“把我们中国造成一个二十世纪头等共和国”①,是孙中山革命一生所追求的目标。孙中山认为,“中国数千年来都是君主专制政体,这种政体不是平等自由的国民所堪受的。”②“历代皇帝专制的目的,第一要保住他们的皇位,永远家天下”③,“皇帝和国家没有分别,我是皇帝,所以我就是国家”。他还说,“君主总揽大权,把国家和人民做他一个人的私产,供他一个人快乐,人民受苦他总不理会。人民到了不能忍受的时候,便一天觉悟一天,知道君主专制是无道,人民应该要反抗,反抗就是革命,……便发生了民权革命。民权革命是谁同谁争呢?就是人民同皇帝争。”④孙中山提倡的民权革命就是革封建专制的命,铲除造成中国民贫国弱,屡遭侵略的祸根。 孙中山生活的时代,正是中国封建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也正是进入最腐朽并走向衰亡的阶段,人民处于完全无权的水深火热之中。他愤怒谴责满清封建专制制度“庸奴误国,荼毒苍生,一蹶不兴”⑤,“政治不修,纲纪败坏,朝廷则鬻爵卖官,公行贿赂,官府则剥民刮地,暴过虎狼,盗贼横行,饥馑交集,哀鸿遍野,民不聊生”⑥,“集会有禁,文字成狱,偶语弃市,是人民之集会自由、出版自由、思想自由已剥夺净尽”⑦。满清专制统治不仅造成中国落后,还对外妥协投降,把中国的主权拱手让人。中法战争中,“中国军队正在镇南关谅山大捷,法军几乎全军覆没,后来中国还是求和”。孙中山指出:“中国之所以开这个先例(作者注:即战胜求和不败而败),是由于满清政府太糊涂。”“再推到前一点失地,是伊犁流域,霍罕和黑龙江以北诸地,就是日前俄国远东政府所在的地方,中国都拱手让去外人”⑧。因此,这样的政府非推翻不可。孙中山提倡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民族革命,是立足于民权的,他说过,民族革命和民权革命是“二而一,一而二”的事情,“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得不革命”⑨。 孙中山的奋斗目标是要建立同封建专制制度完全不同的民国,他认为民国应是公天下。他说:“民国和帝国是不同的,帝国是皇帝的一人专制,民国由全国人民作主,帝国是家天下,民国是公天下。好比做生意,帝国是东家生产,民国是公司生产;公司生产赚了钱,股东都有份,东家生产赚了钱,只有一个人享受。”在孙中山的思想中,人民才是国家、社会的主人,是有权力管理国家事务的。他说:“民国是大家都有份的,我们是中华民国的人民,便是中华民国的主人翁,再不和清朝一样,要做官吏的奴隶。”⑩“提倡人民权利,便是公天下的道理。公天下和家天下的道理是不同的。天下为公,人人的权利都是很平的;到了家天下,人人的权利便有不平”(11)。很明显,孙中山奋争的民国,国家主权不为少数人所垄断,而属于人民。他说:“夫中华民国者,人民之国也。君主专制时代,大权独揽于一人,今则主权属于国民之全体,是四万万人即今之皇帝也。”(12)“国民为一国之主,为统治权之所出。”(13)孙中山把民权主义作为三民主义的核心,就是要做到“人民管理政事”(14),国家重大事情要人民来决定和管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