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文书所见明末清初的粮长、里长和老人(之一)(4)
将这个表所列情况与《海阳都谱》记载相对照,明显看出:第一,万历、康熙《休宁县志》所记到都一级,没有都之下各图所辖村落。第二,县志所记都所辖村落比较简单。依此二县志所记,断然看不出一个村庄被编为不同的都和乡的情况,也难借以究明按户等编制里甲的情况。 万历《休宁县志》载:“洪武十九年丙寅,县均徭役,置十二乡,每乡设长一人。”〔36〕这段记载和前引刘三吾《休宁县知县周德成墓志铭》所言休宁县洪武“十有九年始设粮长”有什么关系,是偶然的巧合,还是有必然的联系呢?《明史》说:“粮长者,太祖时令田多者为之,督其乡赋税。”〔37〕这里把粮长和乡联系了起来,说明粮长和乡的建置有某种关系。据王圻《续文献通考》载,粮长之设是与区有关,所谓“随其税粮多寡,分为几区,区定粮长四人”〔38〕。这里所说的区,乃一定的区域,而不是一级行政建制,在多数情况下是与乡的行政区域相重合。如徽州府绩溪县,元代置10乡,明初“省良安、上、下三乡,并置七乡,十五都”〔39〕。“坊、乡编为七区,……每区额编(粮长)一正二副”〔40〕。文中虽坊、乡分列,但坊亦辖于乡。如绩溪仁慈乡,辖坊市、一都、九都〔41〕。休宁忠孝乡辖东南隅、西南隅、东北隅、西北隅、一都〔42〕。在这里,乡即区,区设粮长,即乡设粮长。 在洪武年间,由于粮长“输入京,往往得召见,一语称旨,辄复拜官”,故充任粮长者“如得美官”,“当时父兄之训其子弟,以能充粮长者为贤,而不慕科第之荣”〔43〕。粮长除“掌其乡之赋税”之外,还办理词讼。如明代人何良俊说:“尝忆得小时,见先府君为粮长日,百姓皆怕见官府,有终身不识城市者,有事即质成于粮长,粮长即为处分,人人称平谢去。”〔44〕宣德时南京监察御史李安、张政备言粮长之害,其一即“包揽词讼,把持官府”〔45〕,亦见其办理词讼之事。粮长又受命清丈土地。洪武十九年,为核实天下土田,朱元璋“遂召国子生武淳等往各处,随其税粮多寡分为几区,区定粮长四人,乃集粮长暨耆民,躬履田亩以量度之。遂图其田形之方员大小,次书其主名及田之四至,编汇为册,号曰鱼鳞册”〔46〕。鱼鳞图册的总图以乡为单位绘制,黄册编制中有“乡总”,不是偶然的,和乡设粮长不无关系。此外,粮长之责,如丁元荐所说,“地方有水旱不测之灾,上司有不时之需,粮长力可卒办”,还“可以弹压地方刁顽,一切外侮自少”〔47〕。如许职责,已远远超过“督其乡赋税”,几乎涉及地方一级行政的所有方面。所以我们以为乡设长和乡设粮长二者恐有很深的关系。 乡之下设都。明代徽州人汪道昆说,休宁县“邑二百有十里,里为图,图有正,则以驯谨者一人职之。小事从隅、都质成,大事专达。郭以内,合一里而各为隅,隅有四。其外人二百里而各为都,都三十有三。隅正治隅,都正治都。小事则稽于众而决其成,大事专达。然必择可而使,务得端靖长厚者一人职之”〔48〕。这里把隅和都以及它们和所辖图的关系讲得很清楚。 汪道昆所言,是指清丈土地中的都正和图正。都正还有别的职责。汪道昆在《岁政记》中写道:“自今都置一簿,都正职之。都内闾左若而人品有几,闾右若而人品有几,右之右者,差母钱为等,钱百万者输二缗,推毂多畜善贾者一人为之宰,鸠而聚,宰齐而贾四方。不惮高价修涂,务在济急。归里社,最下者餔如初。下者振之无所问,中下则贷之粟,秋成则宰征之。出陈易新,以为岁备。其出入则都为政,官不预闻,此不世之利也。”〔49〕这是记丁应泰为县令时救荒赈灾之事,要都正了解都内生活困难和富裕的人户情况和数量,依一定比例差派最富裕之家出钱,以最富庶而又善做生意之人负责,到外地购买粮食,运回本都,依困难人户缺食情况或赠送,或赈济,或借贷。待秋成,收其贷粟以备荒。此事由各都主持,官府不管。说明都作为一级行政机构是很重要的。 都下为里,即图。里有里长,由里长户轮流充当,催办钱粮,勾摄公事,书画卯酉〔50〕。当年应役在官者曰见年,空歇者曰排年。又于里中选高年有德者为老人,居申明亭,与里长听一里之讼〔51〕。此外,在有的地区, 如江南的一些地区还有专门负责水利的塘长和圩长〔52〕。图有图正,已见前述。这样,在图一级就有里长(包括排年)、 老人、塘长、图正等各种职役。这些职役又因其职责而产生出不同的称呼。如里长又称黄册里长,简称册里。黄册里长之称早在洪武初年湖州府行小黄册时即已产生〔53〕,后沿用不衰。在行“自封投柜”之后,负责守柜的里长又称值柜里长〔54〕。老人的名色更多,有时与里长并称里老,有时单称里老亦只指老人。此外,又有木铎老人、集老人、店老人、仓老人、水利老人、浮桥老人、窑场老人、申明亭老人、旌善亭老人、观农老人等等〔55〕。明初在城乡设申明亭、旌善亭,申明朱元璋孝顺父母六谕,立善恶簿,订立乡约,设约正、约副。有的地区,里中老人非只一人,三五人不等,甚至多至十人〔56〕。这些约正、约副亦称里约、约里、乡约,殆即老人的又一称呼。清丈中的都正、图正,又称公正。有时公正单指图正,通常情况下由现年里长充任。有时又“都图公正”连称〔57〕。这些称呼可能因时因地而异,在有的地区,如北方,可能就比较简略,如吕坤所说:“丁粮、里长、排年、老人不是两项,管本里之丁者,此里老、排年,管本里之地者,亦此里老、排年。”〔58〕看来,在里(图)一级行政中,里长(排年)和老人是最主要的职役。 前已叙及,明初沿元朝之旧,在都下有保的建制。从我们对祁门、休宁的契约文书考察中得知,一般地说,每都下设10保,万历清丈以前,每保有1个田土字号,故鱼鳞册又称保簿。依明代里甲编制, 每里即图110户,除10个里长户之外,另有100户为甲首户,分为10甲。 如果1个都中只有1个图,那么,每1保就相当于1甲。如果1个都中有3个图,那么,1保就有3个甲。1图就大约有3个保。每保设有保长,在本保发生诉讼纠葛中,充当证人〔59〕。 由上面的叙述,我们看到明代县以下,有乡、都、图、保一套完整的地方行政建制。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