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论民初议会政治失败原因(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江海学刊》 谢伟 参加讨论


    各省都督府代表联合会因战火纷飞,保卫革命果实的紧迫任务使代表间政见冲突尚不显著。南京临时参议院内同盟会员占大多数,在重大问题上尚能显示出全院一致的姿态。北京临时参议院、第一届国会第一期常会议员成份复杂,议场充斥着浓厚的党争气味。
    革命的震荡,民初政党似雨后春笋般地出现,且分合无定。大致说来,北京临时参议院初期,议员分属同盟会、共和党、统一共和党、共和建设讨论会。同盟会、共和党各有40多议席,互为对抗。统一共和党有20余议席,往往依附共和党,而同盟会在院内之主张,常为所扼。以后各大党欲谋国会选举胜利,设法合并小党。1912年8月,同盟会与统一共和党等政团合组国民党,约占60议席。10月,共和建设讨论会等改为民主党。北京临时参议院后期,国民党与共和党、民主党等对峙。共和党因派性纷争又分化出统一党。国会参众两院议席,国民党共392席,共和、统一、民主三党仅有223席。不及国民党的三分之二。为对抗国民党,1913年5月底,共和、统一、民主三党合成进步党。国民党、进步党又分离出许多小党派。国会末期形成国民党、民宪党联合与进步党、公民党一系对立。
    民初各政党组织松散。各党派为扩充党势,政党组合“往往以个人之感情,强为牵合,而未尝以一定之党纲相号召,……党员之中,知所谓本党政纲者,百无一人焉”(12)。各党党纲无明确区别。同盟会改组国民党,官僚、政客、投机分子纷纷加入。党纲由“实行民生主义”改为含糊的“采用民生政策”;“力谋国际平等”改为缺乏斗争的“保持国际和平”;取消“男女平权”。革命精神衰微,妥协色彩增浓。共和、统一、民主三党以国权主义相揭橥,支助政府以对抗同盟会、国民党为志向。他们对于袁世凯及政府的举措并不满意,政治态度倾向于资产阶级立宪派,拥护民主共和制度,盼望国家尽快安定下来。梁启超在共和党两院议员会上阐述了该党策略:“吾党对于临时政府之设施无一能满意者。虽然以为当此存亡绝续之交,有政府终胜于无政府,而充乱暴派之手段非陷国家于无政府不止。吾党为此惧,故虽对于不满意之政府犹勉予维持”(13)。进步党也主张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理想上实与国民党别无何等之差异,不过自信统治革命甫宁以后之国家,苟欲期纯粹共和之精神,须抑赖如袁氏其人之有势力者,始克有济”(14),故进步党在议会中以赞助袁世凯及政府为宗旨。稍明显区别在国民党坚持责任内阁制、地方分权,进步党等拥护总统集权、权在中央。各党只重党派利益,徒求私利。双方只注意在袁世凯身上,一方防范袁世凯、一方拥护袁世凯,“未能以一种主义,为政治求根本之改造。各党所谓政纲仅为文饰之工具,政纲自政纲,政争自政争”(15)。议会内的党派之争自然不可避免。甲党主张一议,乙党不问其合于真理与否,必极端反对之,甲党对于乙党也是这样。意气用事,各执党中旗帜为前驱。议员为争党员,党以不出席会议相抵制,使议案不能开议通过。“两派势力之角逐,但求一朝之胜利,决不顾大局之影响于何如,尽权力之所能行使,金钱之所能挥霍者,而求制胜于此立法机关,尽一切暴乱与卑劣之手段,而求妨害此立法机关之进行”(16)。这深刻描绘出民初党争的畸特现象。党争激烈,议场几成闹市。
    党争激烈造成严重恶果。一是使议会反击专制独裁及违法乱纪的行动受到阻碍。如北京临时参议院议事日程有纠举吉林都督陈昭常违法案。共和党议员仅3人出席会议,“因陈昭常隶籍该党,恐出席后实无法辩护,故用消极抵制,俾暗中取消”(17)。对善后大借款,国民党坚持交国会表决,进步党认为借款既成事实,惟监督用途。两党议员“常有激烈的争论,甚至相殴,还通电互相攻击”(18)。进步党议员被政府利用,极力袒护政府,日日在议院捣乱。国会反对大借款案终被搁置。
    二是助长了专制独裁及违法乱纪的气焰。袁世凯不经议会议决,以命令公布官制官规。所借口者“则以参议院屡因(党争)不足法定人数不能开会”(19)。议场内,共和党及进步党时常捣乱,牵制了同盟会与国民党反对袁世凯及其政府的活动,使其专制独裁及违法乱纪有恃天恐。
    三是工作效率低。北京临时参议院和国会议员品类不齐,卖身甲乙各党,拜倒于金钱武力之下的不乏其人。议员间党同伐异,议案不管轻重缓急大多咬文嚼字、吹毛求疵。议长逃于室、议员闹于堂,缺席、逃席已成顽疾。党争激烈造成议案久拖不决,以至当时美国驻华公使芮恩施也认为,对国会“人们有正当的理由抱怨各方面的工作缺乏效率”(20)。
    四是降低了议会威信。各党派间的斗殴谩骂,议会常常流产,使各阶层人民改变了对新制度的看法。民初著名记者黄远生感叹道:“今全国人心厌倦舆论、厌倦政党、厌倦国会、乃至厌倦共和、厌倦国家,是则两党所应共负之责任也”(21)。失望之情溢于言表。
    二次革命失败后,袁世凯及其政府越来越粗暴的干涉国会,国民党、进步党才意识到两党提携的必要,遇事胥能合衷共济,用较快速度草就宪法。但为时已晚,国民党、国会遭解散,进步党内阁也被迫垮台。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