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152号文件的形成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历史研究》 于群 参加讨论

1953年5月27日,在朝鲜战争即将结束,世界形势趋向缓和之际,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制订了题为“经济防卫政策考察”的NSC152号文件。其后,又在一年的时间里,接连发表了NSC152/1号, NSC152/2 号和NSC152/3号三份文件〔1〕, 形成了美国对社会主义国家实施经济封锁和遏制的总体战略,在经济领域对中、苏等国展开了一场新的战争。本文利用美国政府在80年代解密的文件档案,对NSC152号文件的制订与实施进行一些深入研究,使人们更加清楚地了解美国最高决策机构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全面遏制的一个侧面。
    
    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对中、苏等社会主义国家实行了更加严格的经济封锁和遏制战略。1951年2月20日, 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通过了题为“经济防卫政策”的NSC104号文件〔2〕, 确定了在朝鲜战争期间美国经济遏制战略的总体政策和目标,其要点如下:
    (一)对中国和朝鲜实施全面禁运,禁止美国船只和飞机前往中国的任何港口或机场;拒绝给任何从事对华贸易的外国船只和飞机添加燃料、食品和淡水;禁止进口任何中国或朝鲜生产的产品;严格检查和筛选美国向香港和澳门等地区出口的物资,以防止这些物资转口中国大陆。
    (二)对苏联和东欧等国虽不实行全面禁运政策,但考虑到中国和朝鲜有可能从苏联和东欧国家间接地获得美国和西方国家的战略物资,故亦严格限制向苏东等国出口任何有可能直接或间接用于军事目的的战略物资。在1951-1952年间,美国每年平均向苏东各国的出口总额均少于100万美元,仅相当于1947年美国向苏东地区出口总额3.4亿美元的三百五十分之一〔3〕。
    (三)在世界范围内,破坏和阻止其它国家与中、苏等国的经济贸易往来,构成全球范围内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经济封锁和贸易禁运的遏制网。在这里, 美国主要采取双管齐下的策略:一方面利用巴统会〔4〕,与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合作,联合实施对中苏等国的经济遏制与封锁;另一方面则利用美国援助计划,来迫使接受美援的非共产党国家按照美国所提供的禁运物品清单,实施对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遏制与封锁。如有的国家违反了美国禁运清单所列的禁运规定,则要失去接受美国援助的资格。
    美国对共产党国家实施经济封锁和贸易禁运的物品清单共分两大类,第一大类为最基本的重要战略物资,必须完全禁止运往任何共产党国家。此类物品清单还细分为:“国际货单ⅠA”和“国际货单ⅠB”。“国际货单ⅠA”(共260种物品)已经由巴黎统筹委员会全体成员国认可,同意对共产党国家实施禁运;“国际货单ⅠB”(共25 种物品)则是巴统会各国不同意,但美国仍坚持对共产党国家实施禁运的。
    第二大类为次重要的战略物资和许可证限量物资,也细分为“国际货单ⅡA”和“国际货单ⅡB”。“国际货单ⅡA”(共85 种物品)为巴统会各国均同意按许可证数量向共产党国家出口的物资;“国际货单ⅡB”(共168种物品)是巴统会各国不同意美国划分标准,而美国仍坚持单独对共产党国家实施许可证管制出口的物品。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第一大类和第二大类禁运物品之间的差别很难把握,1951年初,美国各公司准备向苏联和东欧国家出口的物品申报单,一份也没有获得美国政府的批准〔5〕。1951年7月,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在NSC104/2号文件中才初步明确了这两大类物品的区别,这就是对中国和朝鲜实施全面禁运,包括“国际货单Ⅰ”和“国际货单Ⅱ”所列全部物品;对苏联和东欧国家则只对“国际货单Ⅰ”所列物品实行禁运,对“国际货单Ⅱ”所列物品则实行许可证出口制度,限制其出口数量和规模。到1951年底,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才明确上述两大类禁运货单的较具体标准和尺度:第一大类最重要战略物资包括:a.主要用于军事工业的产品;b.具有先进技术的样机和高技术产品;c.苏联等国扩大其战争潜力必需而又短缺的物品。第二大类物品虽与上述标准有关,但其直接性和重要性不如第一大类,故采取许可证限量出口的政策。由于美国国防部和参谋长联席会议的将军们坚持主张对苏东等国也实行全面禁运政策,进而导致在巴统会内部和美国政府内部讨论审批许可证时出现很大分歧,其结果是拖延或减少了向苏联和东欧国家出口第二大类物品的速度和数量。
    朝鲜战争爆发前,英、法等西欧国家就同美国在对共产党国家实施贸易禁运的范围和数额等方面存在着重大分歧。欧洲国家在经济实力和资源配置等方面无法与美国相比,战前西欧各国又同东欧各国建立了相当密切的经济联系。而美国在冷战后发起的对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遏制与封锁政策,几乎是全部切断了东西欧国家间的一切经济联系,这对在战争中受到严重破坏的西欧各国经济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但由于当时西欧各国都急于接受美国马歇尔计划的援助,故只好暂时听从于美国的指令。
    自1952年年初以来,美国在朝鲜战争爆发后所执行的“经济防卫战略”面临来自多方面的挑战:首先由于马歇尔计划的结束和朝鲜战争的停战谈判,使英法等西欧国家感到自己已无必要再为美国的全球战略利益而牺牲自己的经济利益,故要求放宽对苏东贸易限制的呼声日渐高涨。在亚洲,日本自旧金山和会后取得独立地位后,也表现出建立日中贸易关系的浓厚兴趣;其次,美国由于战后四处插手,加之朝鲜战争的消耗,也发现自己已无法承受为西欧盟国补偿因实施东西方贸易管制而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的负担。因此艾森豪威尔总统刚一上台,就着手重新研究美国的经济防卫政策问题〔6〕。
    1953年3月18日, 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就美国的经济防卫政策问题进行了专门的讨论,艾森豪威尔面对众多的反对者,如国防部长查尔斯·威尔逊,共同安全局局长哈罗德·史塔生等,坚持要对NSC104号系列文件进行修改,称对苏联和东欧国家实施严格的经济遏制与封锁,虽然可在一定程度上防止苏东等国获得西方的先进技术和短缺的战略物资,但对于实行自由贸易政策的西欧盟国损失更大。并说如此下去,“我们也许真的要成为孤家寡人了”〔7〕。为此, 艾森豪威尔请国家安全委员会下设的政策设计委员会专门研究这一问题,以提出相应的对策方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