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19世纪澳大利亚牧羊业与民族经济的形成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洛阳师专学报》 冯春龙 王宇博 参加讨论

19世纪上半期,澳大利亚社会开始发生本质上的变化。作为英国流犯殖民地,它正向公民殖民地转化,而其流犯殖民地经济也正演变为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这过程中,牧羊业的崛起对民族经济的形成产生了积极的主导作用,为公民殖民地社会打下了坚实而稳固的经济基础。本文试就此进行探讨。
    
    至19世纪20年代以前,作为英国的“海外监狱”,澳大利亚的社会经济生产活动始终局限于各殖民地内部。旨在“维持生活”的农业生产有了很大发展,耕作面积扩大,生产技术提高,粮食产量增加,“除了新南威尔士外,所有殖民区都已有了粮食”,(注:戈登·格林伍德《澳大利亚政治社会史》,商务印书馆,1960年版,第114页。 )尤其是范·迪门地区拥有了“澳大利亚谷仓”之称。然而,农业生产主要是满足本地需求,获利有限,无力在国际市场上与别国竞争。当时,澳大利亚尚属英国流犯殖民地,基本上没有支付能力。对外贸易由殖民地当局掌握,而可供出口的生产种类限于以加工鲸鱼油和海豹皮为主的渔业和为出售羊毛而进行的牧羊业。渔业曾兴旺一时,1817年,新南威尔士的年收入除去英国用于维持殖民区的拨款外,尚有7万英镑外贸收入, 其中羊毛贸易创汇1.6万英镑,其余为渔业和檀香木贸易的收入。(注:P.Groenewegn."A History of Australian Economic Thought",London,1990.P.14)然而,渔业及檀香木贸易因受到来自英国东印度公司的打击和压制而走向萎缩和衰落,公有牧羊业异军突起, 兴盛发达起来。1821年,新南威尔士和范·迪门第一次向英国出口了近20万磅的羊毛,(注:B.Fitgpatrick."British Imperialism and Australia,1783-1833",London,1939,PP201)轰动英伦。牧羊业作为澳大利亚经济支柱的地位由此逐渐确立。
    澳大利亚牧羊业的创始人是前英军新南威尔士军团退役军人约翰·麦克阿瑟。他自1790年来到新南威尔士后,就开始思索:此地应有一种“必须用最少的人就能生产出来,而需求量却很大,并且还要能够经得起长距离海运”的物品,用于作为进口产品的支付物。在不断的探索中,西班牙的美利奴羊进入了他的视线。1802年,他为此前往伦敦游说,大获成功,英国国务大臣卡姆登予以支持。1804年,他退役,并开办了一座拥有5000英亩的农场。至此,牧羊业大规模发展起来。牧业公司和牧场的数目直线上升,大批羊群浩浩荡荡拥向广阔的未开发的内陆。随着羊毛走俏于国际市场,牧羊业日趋繁荣,出现了“牧羊业大潮”的景象。到1840年,全澳拥有1600万只羊,人均40只羊左右,成为名副其实的“骑在羊背上的国家”。从1820年至1850年, 羊毛出口量增加了200倍,达到1850年的4000多万磅。“对殖民地生产者来说,羊毛出口的增长是增加市场机遇的有力的因素。”同在1850年,羊毛出口占全澳出口总量的67%,约占英国进口羊毛总量的一半。(注:R.V Jackson."Australian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Nineteenth Century",Canberra,1977,PP.4-7.)可见, 牧羊业已成为澳大利亚的主要经济部门。
    牧羊业的发展很快突破了长期以来殖民地经济对殖民地内部市场的依赖,走向了以英国为主的海外市场。1850年,在澳大利亚总出口额中,有82%是与英国进行贸易。从30年代后期起,羊毛贸易的收益逐渐超过了英国对殖民地的财政拨款,趋于成为主要社会经济来源。伴随着牧羊业的发展,资本主义私营经济走向昌盛,社会具备了偿付能力,澳大利亚民族经济开始形成。
    
    牧羊业的出现和兴起是英国海外扩张的附产量,也就是说,它是来到澳洲的英国移民为追求财富,经过长期探索和努力而开辟出的致富产业。澳东部地区气候温和,雨量适中,适宜发展大规模养殖业。这无疑为这群精力旺盛、具有工业民族精神的英国人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天地。然而,英国对澳大利亚牧羊业的发展的全过程,有着极为重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就其产生而言,最初的牧场是利用了英国为流犯殖民地提供的经费而建立起来的,劳动力也多由英国的罪犯充任。而且,始终视自己是英国人的牧羊业创始者们一直将自己的经济活动认为是英国经济生产的一部分。早先到达新南威尔士的J ·班克爵士曾致信总督金:“难以置信的是,这块与整个欧洲大小相同的大陆竟生产不出对诸如英国的工业国家有着重要作用的特有的原材料。 ”(注: B. Fitgpatrick."British Imperialism and Australia,1783-1833",London ,1939,PP191)所以说,英国是澳大利亚牧羊业产生的助产师。
    澳大利亚牧羊业产生和发展之时,正值英国工业革命处于高潮之际。尤其是拿破仑战争结束后,欧洲市场对毛纺织品的需求量大增,英国的毛纺织品在国际市场上为抢手货。而英国毛纺织业的技术改革和革新使产品成本降低,进而更刺激了英国毛纺织业的扩大。因此,羊毛需求与羊毛制品销路同步大幅度增长。以往,英国的羊毛来源除英国自产外,主要是从法国、西班牙和德意志等国进口。但是,欧洲的羊毛不仅在数量上已满足不了英国那不断增长的需求,而且,在19世纪上半期,西欧各国处于社会变革之中,常伴着政治动荡,因此,西欧羊毛出口时断时减。这就为澳大利亚的羊毛出口贸易提供了一个十分有利的难得机遇。澳大利亚人敏捷地抓住了机遇,使澳大利亚牧羊业有了持续增长的可能。“到1830年,澳大利亚羊毛已在英国取得了稳固的市场。”1849年,英国进口羊毛总量为7700万磅,其中3500万磅来自澳大利亚。(注:戈登·格林伍德《澳大利亚政治社会史》,商务印书馆,1960年版, 第114-115页。 )如此大宗的羊毛出口不仅为澳洲创造了可观的财富,而且强有力地促进了澳大利亚牧羊业的发展。
    牧羊业从一开始就得到英国社会和政府的关注和扶植。1802年,麦克阿瑟在伦敦的活动得到了一个制造商委员会的支持。该委员会游说英国议会。声称:“(澳州)羊毛的质量上乘,可与来自西班牙的羊毛相媲美。假如政府能为麦克阿瑟上尉提供必要的赞助,他将毫不迟疑地返回殖民地,不达目的不罢休。”(注: B.Fitgpatrick."British Imperialism and Australia,1783-1833",London,1939,PP194 )也是这个委员会积极向国务大臣卡姆登引荐麦克阿瑟,并要求卡姆登训令新南威尔士总督为“优质羊毛的增长提供各项支持”。卡姆登欣然同意。澳大利亚牧羊业对英国社会经济的影响和作用使澳大利亚不再仅是英国重犯的流放地,而正在作为英国的原料产地、投资场所和商品市场,并逐渐成为英国社会经济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英国对澳政策开始产生了变化。比较明显的变化表现为,在继续向澳输送罪犯的同时,鼓励小资产者向澳移民,(注: B.Fitgpatrick. "British Imperialism andAustralia,1783-1833",London,1939,PP202.)进而积极主张在澳大量投资和大批移民,以建立正式的殖民地,以加强帝国的力量。
    澳洲羊毛在英伦连创惊人之举,使人们对澳大利亚刮目相看。这块流放地在英国人心目中的地位上升。1812年,在英国议会特别委员会上,开场白是与会者漫不经心地向新南威尔士的第二任总督亨特尔发问:“你就是以前的那位植物湾总督吗?”而到1822年,刚卸任的麦夸里刚在同样场合受到礼貌的询问:“你曾是新南威尔士的总督吗?”英国政府在尚未放弃将澳作为流犯殖民地的同时,更加注意这块大陆的经济价值和发展前景。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