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19世纪澳大利亚牧羊业与民族经济的形成(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洛阳师专学报》 冯春龙 王宇博 参加讨论


    以牧羊业为特征的澳大利亚民族经济就性质而言,从一开始就属资本主义经济。因此,它同当时把私营经济同犯人劳动和英国殖民地财政拨款混为一体的流犯殖民地经济体制是无法相适应的。牧羊业的发展使这组矛盾日趋突出,它首先表现为牧羊业的发展势必需要越来越多的土地,以新辟为牧场,但旧有的土地恩赐制(注:1788年,英国殖民者初到新南威尔士时,为了确保生存,殖民地政府将土地授予军政官员、士兵及获释犯人,旨在发展农牧业生产。)则成为前者发展的最大障碍。其次,强制性的劳动指派制(注:在推行“土地恩赐制”的同时,将犯人作为劳动力,强行指派到军政官员和士兵的牧场或农田里劳动。犯人的住食衣都由殖民地政府提供。)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核心--雇佣劳动制的形成。这造成一方面澳大利亚劳动力紧缺,而另一方面英国却有大量失业人员苦 于难觅职业。再次,羊毛贸易在国际市场上的飞跃发展客观上需要国内贸易自由及高度的商品化和市场化,但这就必须突破原有的统购统销制。应予指出,流犯殖民地的经济体制为澳大利亚社会经济的发展创造过生机,并起过巨大的促进作用,但它现在则严重束缚了民族经济的形成和发展,并构成了对牧羊业和羊毛贸易持续发展的威胁。这直接关系到英澳各自切身利益。澳大利亚商人和牧民要求改变现状的呼声逐渐高涨,并采取了行动。“政府要限制,绵羊要自由”,“即使派出英国的全部军队,即使派十万名士兵遍布整个灌木林”,也无法把牧羊人赶回原地。(注:约翰·根室《澳新内幕》,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年版,第38页。)英国的政治家和学者们也在苦思冥想,以解难题。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英国殖民地理论家T·G·威克菲尔德的“系统殖民理论”应运而生。它形成于19世纪20年代末,到1831年,威克菲尔德已提出了关于建立新殖民区的完整的论证。(注:曼宁·克拉克《澳大利亚简史》上册,广东人民出版社,1973年版,第120页。 )其理论的核心内容为解决土地制,即:(一)废除土地恩赐制,建立以“适当”价格出售土地的土地出售制,变无价为有价;(二)出售土地所得用于资助自由移民来澳,解决澳州劳动力不足问题;(三)吸引英国资本进入澳大利亚,以求土地、劳动力和资本三者保持平衡。 (注: F.Crowtey."A New History of Australia",Melbousne,1974.PP.84-87.)“系统殖民理论”既符合英国对澳既定政策,将澳建成英国的原料产地、投资场所和商品市场,又适用于澳大利亚特殊的具体情况。这是一个典型的发展理论,它以殖民地化方式,把英国的资本、人口与雇佣劳动力移植到了澳大利亚,并与澳大利亚的土地和资源相结合。此举在理论上不仅大大有助于澳民族经济冲破束缚,而且为其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活力,并势必引起澳大利亚社会各方面的连锁反应。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此大加称赞。(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834页。)
    “系统殖民理论”受到英国朝野各阶层人士的重视。英国政府采纳了威克菲尔德的理论及其改革方案。在经过实验和论证后,1831年初,根据上述理论,英国政府制定了新的土地条例,规定:(一)在澳洲大陆废除土地恩赐制,实行土地出售制;(二)土地出售实行公开拍卖,每英亩价格为5先令; (三)出售土地收入部分用于资助移居澳洲的移民。该条例又称“ 雷彭条例” , 适用于澳大利亚全境。(注: F.Crowtey."A New History of Australia",Melbousne,1974.PP.88-89.)这就是澳大利亚历史上的第一次土地改革。在此基础上,土地改革不断深入,使多年来的土地问题初步得以解决。
    在先后长达17年的土改过程中,英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模式逐步被移植到澳大利亚。1831年土地改革不仅是澳大利亚民族经济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澳的形成标志着澳大利亚开始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而且,它是澳大利亚社会由流犯殖民地演变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1831年土地改革为澳大利亚民族经济的发展扫除了障碍,使新的生产关系与不断发展的生产力相互适应。从30年代开始,澳大利亚社会经济有了惊人的发展,出现了第一次经济起飞。首先是牧羊业的突飞猛进,令人瞠目。在维多利亚地区, 绵羊数量1836年为26000只,1841年为782283只,1850年为5318046只。 (注:戈登·格林伍德《澳大利亚政治社会史》,商务印书馆,1960年版,第101页。)1830年-1850 年澳大利亚羊毛出口统计显示:1830年为1967309磅,1835年为4210301磅,1841年为12959671磅,1845年为21865270磅,1850年为41426655磅。再将1850年的羊毛出口量作进一步分析:新南威尔士为14270622磅,范·迪门为585500磅,维多利亚为18091207磅,南澳大利亚2841131磅, 西澳大利亚 368595磅(注:F.Crowtey."A New History of Australia",Melbousne,1974.PP.100.)。可见牧羊业发展迅猛,已遍及澳大利亚全境,澳洲已成为一个极为辽阔的牧场。牧羊业既是澳大利亚的主要经济部门,又是澳大利亚民族经济的支柱和标志。澳大利亚逐渐成为英国毛纺织业优质羊毛的主要海外供应者。
    牧羊业成为民族经济发展的先导,带动起越来越多的经济部门的发展。土地制度的改革和移民的大量涌入,既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条件,也提出了要求,促使农业生产大幅度发展。其发展最为显著的表现是小麦播种面积的扩大,由1835年的82198英亩,扩大到1850年的210103 英亩,(注:F.Crowtey."A New History of Australia",Melbousne,1974.PP.104.)总产量也大幅度提高。与此相伴, 各种经济作物的种植也有了可观的增加。到1850年,澳大利亚的农产品产量足以满足日益猛增的人口的需求。此外,交通运输业、冶金业、制造业等多种重要经济生产部门相继形成和建成。
    牧羊亚和羊毛贸易的发展需要建立一种有秩序的通货和信用安排,于是,金融业应运而生。在新南威尔士总督麦夸里的倡议下,悉尼的一些商人和官员筹资创办了该殖民地第一家银行--新南威尔士银行。它于1817年4月8日正式营业。从1817-1850年又相继成立了30多家银行。此时的澳大利亚银行系统基本上是以英国模式建立和运作的,英国货币是澳大利亚各地的计算单位,流通于社会。到1840年,各银行的分支机构遍及各地,初步形成了一个银行系统网络。由于澳大利亚是一个有利可图的地区,所以,大量资本通过银行流入澳大利亚,其中大部分是英国的私人资本。而英国银行通过开设分行等办法对澳金融业的进入,更使可观的国外资本涌入澳大利亚。银行存款额大幅度稳步上升。以新南威尔士、昆士兰和维多利亚三地银行的存款总数为例,1820 年为27000英镑,1830年为75000英镑,1840年为1247000英镑,1850 年为1522000英镑。(注:R.V Jackson."Au stralian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Nineteenth Century",Canb erra,1977,PP.134.)在对付40年代初来自英国经济危机的冲击中,各银行系统起到了重要作用。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