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雅尔塔体制的形成与苏联势力范围的确立(之二)(3)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历史研究》 张盛发 参加讨论

需要指出的是,在苏联有关战后欧洲安排的计划中。北欧的斯堪的纳维亚国家也曾经占有重要的地位。1944年1月, 迈斯基曾经在《关于未来和平的最佳原则》中提出,“在斯堪的纳维亚,总的说来应当保留战前的‘原状’”。但是随着红军军事力量在欧洲的发展特别是红军于同年10月中旬向挪威境内进发后,保持“原状”似乎已经不能使苏联感到满意。
    扼守波罗的海出海口关键位置的大、小贝尔特海峡是丹麦的内海。它们是除了基尔运河外的波罗的海的惟一的出海口(莫洛托夫在1940年11月的柏林会谈中曾向希特勒提出过这个问题)。在挪威的熊岛和位于北极的斯匹次卑尔根群岛则是苏联北部到达大西洋的通道。所以,苏联对丹麦和挪威的兴趣就在于它们关系到苏联能否获得从苏联西北部进入公海的安全出海口。为此,在战争末期和战后初期,苏联外交部的一些官员曾经提出过许多在波罗的海和斯堪的纳维亚国家(主要是丹麦和挪威)扩大苏联影响,甚至建立苏联势力范围的建议和计划(譬如,苏联在丹麦的博恩霍尔姆岛和挪威的斯匹次卑尔根群岛建立军事基地)(注:1944年7月, 李维诺夫在和约与战后安排委员会讨论波罗的海海峡问题的会议上,要求制定能够最大程度地保障苏联波罗的海沿岸地区安全的政治路线。从苏联的角度出发,最好的方案就是对除了波罗的海国家以外的所有军舰封闭进入波罗的海的入口,以及给予海峡和基尔运河以国际地位。副外交人民委员洛佐夫斯基则指出,苏联需要在博恩霍尔姆岛建立军事基地。参见俄罗斯联邦对外政策档案馆,档案全宗0512,目录2,卷夹8,案卷6,89-98页,转引自霍尔茨马克《1944-1947 年苏联外交与斯堪的纳维亚国家(根据俄罗斯联邦对外政策档案馆材料)》,〔俄〕《近现代史》1997年1期,52页;1944年11月, 副外交人民委员杰卡诺佐夫在给莫洛托夫的报告中建议:要同挪威政府达成“关于如果苏联政府认为有必要时它有权在斯匹次卑尔根群岛建立一个或几个苏联海空军事基地的协定”,最好是达成“有关在熊岛建立苏联的海军基地以捍卫我们在斯匹次卑尔根的权利和确保苏联北方舰队的航行安全”的协定。参见俄罗斯联邦对外政策档案馆,档案全宗06,目录9, 卷夹62,案卷936,40-48页。)。 只是由于担心这些要求肯定会遭到反对和抵制,苏联才最终又回到了维持北欧原状的轨道上来。
    在苏联关于战后以苏英两国为主导的欧洲政治格局的规划中,还有一个在苏联和英国两大势力范围外建立一个由北欧中立国家和战败国组成中立国集团的设想。也是在李维诺夫的1944年11月的那份报告中,他提出,“第三种中立圈由挪威、丹麦、德国、奥地利和意大利组成,苏英双方要在相互经常协商的基础上与这些国家进行合作。”(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问题》,59-60页。)在李维诺夫的报告中,法国被划入了英国的安全范围。但在斯大林的设想中,战后中立国集团的核心恰恰是法国和意大利,它们被认为是抵御英国在欧洲大陆和地中海影响的潜在力量。因此与迈斯基在1944年1 月《关于未来和平的最佳原则》的报告中提出的要削弱法国和意大利的观点相反,斯大林从抗衡英国的角度出发,主张法国和意大利应当拥有一支强大的军队。1944年3 月斯大林告诉意大利共产党领导人陶里亚蒂,“意大利人民的利益要求意大利是强大的并且拥有一支强大的军队……主要任务就是意大利人民在争取建立独立和强大的意大利的反德斗争中实行团结。”“两个阵营(即国王埃曼努伊阵营和反法西斯政党阵营)的存在削弱了意大利人民,这对英国人是有利的,他们就希望位于地中海的意大利是软弱的。”(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问题》,123-132页。)同年11月斯大林在同法国共产党领导人多列士的谈话中,表示赞同多列士关于法国应当拥有强大的军队的观点,他说,“法国共产党人不必害怕建立庞大的军队。他们应当在军队里有自己的人。”(注:《斯大林同志与法国共产党总书记多列士同志的谈话》,俄罗斯联邦总统档案馆:档案全宗45,目录1,卷宗390,85-93页。〔俄〕《史料》1995年4期,157页。)也是在这次谈话中,斯大林还提出法共应当解除武装。此外,在同年,共产国际领导人季米特洛夫根据斯大林的指示精神委托陶里亚蒂向法共的另外两位领导人马尔蒂和杜克洛转达建议;不要破坏法共在戴高乐将军领导的法兰西民族解放委员会里的路线(注:纳林斯基:《斯大林与多列士(1944-1947年)》,〔俄〕《近现代史》1996年1期,20页。 )。所有这些,除了大国合作的因素外,就是在斯大林当时关于战后欧洲格局的设计中,已经赋予了法国以中立国的地位。把法国纳入苏联的势力范围当然是不可想像的。但是,建立苏法历史上曾经有过的特殊关系,使之成为抗衡英美的力量,并且至少使法国不反对苏联建立东欧势力范围, 则是值得尝试的。 这在法兰西共和国临时政府首脑戴高乐将军1944年12月的苏联之行中也有所反映。
    1945年2月,在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即将到来的时候,苏、美、 英三国又在苏联的雅尔塔举行了具有历史意义的战时第二次首脑会议。雅尔塔会议实际上是德黑兰会议的继续和深化,是要就德黑兰会议曾经讨论过的和已有初步协议的问题拿出一揽子解决方案。因为,战争快要结束,最终解决有关战后调整和安排的问题已不容延迟。
    雅尔塔会议讨论的主要问题是:德国问题、波兰问题、被解放的欧洲国家的问题、建立联合国的问题和苏联参加对日作战的问题等。经过激烈的争论,会议达成的协议和谅解是:关于德国问题,规定要消灭德国的军国主义和纳粹主义,确保德国不再能扰乱世界和平;解除德国的武装力量;惩办战犯;废除纳粹党及其组织和制度;德国支付赔偿;德国必须无条件投降,并由苏美英三国实行分区占领,同时由三国总司令成立中央管制委员会,协调管理事务,并邀请法国参加。此外,在美英占领区划出一个区域交给法国(注:《德黑兰、雅尔塔、波茨坦会议文件集》,三联书店,1978年,254页。)。关于波兰问题, 确定寇松线作为波兰东部的边界线,同时让波兰在西部得到广大的领土,其范围待日后的和会予以解决(注:《德黑兰、雅尔塔、波茨坦会议文件集》,177-179页。)。规定波兰的卢布林临时政府应在广泛的基础上实行改组,以容纳波兰国内外的民主领袖(注:《国际条约集》(1945-1947年),世界知识出版社,1959年,6页。)。 关于被解放的欧洲国家问题,会议通过的《被解放的欧洲国家宣言》规定,必须用民主的方法来解决这些国家的政治经济问题(注:《德黑兰、雅尔塔、波茨坦会议记录摘编》,216页。)。关于建立联合国问题(注:1943年10 月,苏美英中四国在《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中表示,将“根据一切爱好和平国家主权平等的原则,建立一个普遍性的国际组织”,“以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1944年8-10月,在苏美英中分阶段的敦巴顿橡树园会议上,就除了新的国际组织--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和安理会的表决程序外的所有问题基本上达成了协议。),会议确立了“大国一致”的原则(即所谓的“雅尔塔公式”),规定安理会常任理事国除在程序问题外,在一切问题上均可使用否决权;苏联的乌克兰和白俄罗斯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国(注:《德黑兰、雅尔塔、波茨坦会议文件集》, 168- 177、245、 202-203页。)。关于苏联参加对日作战问题,会议背着中国并以中国的主权为代价,满足了苏联提出的同意在欧战结束后两至三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的条件,签订了苏美英三国《雅尔塔协定》。协定的主要内容是:外蒙古现状须予维持;库页岛南部及附近岛屿交还苏联;大连商港国际化并保障苏联在该港的优先权益,苏联租用旅顺港为海军基地;苏中合办公司共同经营中东铁路和南满铁路,保证苏联的优先权益;千岛群岛交给苏联(注:《国际条约集》(1945-1947年),8-9页。)。最后,三国在雅尔塔会议公报中表示,在今后的和平时期,要保持并加强团结一致,继续增进合作与了解(注:《德黑兰、雅尔塔、波茨坦会议文件集》,249页。)。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