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刘坤一洋务思想及其实践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史学月刊》 冀满红 参加讨论

刘坤一,清末湖南新宁人,历任江西巡抚、两广总督、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帮办海军军务等要职。作为清朝同光时期的重要疆吏,刘坤一自然参预和主持了许多洋务活动,对洋务运动的发展、晚清政局都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因此,探讨刘坤一的洋务思想和活动,无疑将有助于洋务运动史和晚清政治史的研究。
    一“练兵言战始可言强”
    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即处于西方列强的环伺之中,民族危机日益严重,刘坤一密切关注列强侵华动向,对日本侵台、沙俄窥视中国东北、西北地区的阴谋多次给予揭露,提请清廷注意。同时,他认为制止列强侵略的最有效办法,是中国本身的自强,这就是效法西方,练兵制器。刘坤一认为,“方今之势,非日日练兵,人人讲武,不足以转弱为强”〔1〕。早在江西巡抚任内,他就积极参加练兵活动, 对练兵表现出极大的热忱。刘坤一在江西采用了轮练之法,抽练选锋兵2000人,后来派人取回直隶、江苏的练兵章程,并在江苏雇募5 名熟悉洋操的军人在江西充当教练,进行洋式训练。就任两广总督后又练广东兵5000名。在练兵过程中,刘坤一非常重视炮队的编练,认为“行军以火器为先,火器以炮队为利”〔2〕,遂于光绪五年(1879 年)将江苏留存的勇营庆字中营的500名勇丁和180名长夫,全部改编为炮队,配备前后膛洋炮24尊,添募3名教习,训练使用洋炮。
    甲午战争前后,刘坤一认为“时局艰难,外侮频仍,自以制械练兵为当今急务”〔3〕,愈益注重练兵制械。光绪十八年(1892年), 刘坤一在所辖湘军和督标亲军中改编炮队,有的以营为单位,配备两磅后膛车炮24尊,有的是步炮混编,每营配备洋炮4尊。光绪二十四年, 他认为“今日时势,练兵为第一大政,练洋操尤为练兵第一要著”〔4 〕,将所属江南防军37营旗11000余人一律配备后膛九响毛瑟枪, 由自强军挑选100余名排长充当教习,按照德国操典训练操法、枪法、 阵法等新式军事操练技术,他还将《西法类编》、《德国陆师操法入门》等书印发给官兵学习。这年八月,他与张之洞一块上奏清廷,认为“外国之所最长,盖莫过于兵”,请求下令在全国“赶紧讲求练习外国操之法”〔5〕。在练习过程中,刘坤一深感“惟一军之强弱, 恒视将领之优劣为转移”〔6〕。因此, 他又比较注重用近代军事科学技术知识培养军事指挥人才。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他在江宁设立选将学堂,选拔各营旗官弁入堂学习,聘请洋人教授马步枪炮、工程、辎重、测量等课程。与此同时,他还选择由德国人任教习的江南陆师学堂的优秀毕业生,分配到各营担任中下级军官。
    与练兵紧密相联的是制器。早在同治十年(1871年),时任江西巡抚的刘坤一就派人在上海雇募工匠到江西制造洋火药和炸炮子,接任两广总督后认真经营他所主持的机器局。在他的主持下,广东机器局仿制的各种新式枪炮,“俱属精良灵便”,尤其是格林炮,工巧价廉,直隶等省纷纷要求购买。江南制造局在光绪七年便能制造出中针林明敦后膛枪,光绪十八年已能仿制前后膛钢枪和后膛新式步枪。为了不依赖国外的钢料,他主张在制造局设炉炼钢,三年后开始出钢。以后,他又奏准在该局设立炼钢、栗色火药和无烟火药等三厂,并为该三厂奏准每年在江海关关税项下拨银20万两,作为常年经费。在“制器”过程中,刘坤一深感当时因人设厂和制造杂乱的状况不能满足“自强”的需要,因而向清廷提出:一、应该规定南北洋各机器局一局专造一项,以期“专而能精”。为此他向外国订购机器,在南京设局专门制造洋火药,是一局专造一项之范例。二、全国广设机器局,一省设一局,偏远省份两省设一局。以上建议都是从全国整体考虑,不能说没有见地。
    对于海防所需军舰,刘坤一也主张自己制造。光绪三年,刘坤一在广州仿照外国样式制造内河小轮船14艘,用于内江巡防。光绪五年,他又令广东机器局和盐务所制造轮船4 艘, 用于巡察海口。 李鸿章用银240万两向英国购买8艘蚊子炮船,刘坤一不以为然,认为花费太多,应当自己制造,他下令广州机器局仿造了两艘蚊子炮船,并上奏清廷,请责成福州船政局、江苏、广东等省的机器局自行仿造蚊子炮船,以代替向外国购买。为了制造和修理舰船,刘坤一早于光绪二年(1876年)用8万元从英国人手中买下了黄埔船墺, 船墺内机器等物一应俱全。他当时就说:“将来如有扩充机器局务、自行制造大船大炮之时,此处便为得用。”〔7 〕前述广州机器局就是在此处制造了两艘蚊子炮船。
    办理海防,刘坤一倾向以守为主,认为“海防虽不可不办,然目前似当以守为主”〔8〕。因此, 他花费了大量精力在沿海沿江修筑洋式炮台。同治十三年(1874年),刘坤一派人去镇江、上海察看洋炮台,随即在九江和湖口各修筑了两座。到广州后他对前任所筑虎门等处的数十座炮台加以改进,并配备前后膛大炮100余尊,其中有重达2500 斤者,到光绪五年底增筑洋炮台至130余座。在两江总督任上, 刘坤一对沿江及长江海口各炮台亦极重视,说“炮台为江海干城”,令守台将士勤加操练,他还经常出巡察看,在军事要地添筑炮台,给各炮台不断配备大炮。在防御方面,与炮台相辅助的是水中的水雷。刘坤一认为“办理海防,必须水陆相辅”,“水雷实为制敌利器”〔9〕。 他在广州时就督饬广东机器局仿制水雷,对金陵机器局仿制成的水雷亲自考校浮雷、沉雷、碰雷等各种水雷的功用。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