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国近代爱国主义教育的特点(2)
近代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具有以下特点: (一)爱国主义教育内容上的民族继承性,由于时代的变迁,中国近代的德育内容与古代相比发生了变化,但在近代的爱国主义教育中,不少教育家的爱国主义思想中仍保持了中华民族传统德育观的内容。例如: 其一,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民权”观。人民当家作主是爱国主义的一个重要内容。近代中国的“民权”理论,虽然受西方资产阶级思想的影响很大,但并非全盘抄袭,而是继承了中国古代儒家德育论中的部分积极因素。如政治家、教育家康有为撰写的《大同书》,是他从爱国主义的思想出发,幻想将来中国能建立一个“人人相亲,人人平等”的大同世界。这种大同社会的平等构想,就吸取了古代儒家的公羊三世说,《礼运篇》中“小康”、“大同”说的理论。梁启超在宣扬爱国主义时,极力倡导人人爱国的“民权”。他的“民权”理论,也继承了古代教育家、思想家孟子关于“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并把孟子奉为中国民权理论的祖师爷。 其二,具有近代中国特色的“国家”论。“爱国”是近代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爱国主义思想的核心。中国近代爱国主义理论中的“国”,既不完全相同于古代封建社会的“国”,也不同于近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国”的概念。中国古代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之一是“忠君报国”。这个“国”是专制帝王一家之姓的“国”。近代教育家康有为,梁启超提倡的爱国主义中的“国”,是他们幻想中的君主立宪制的国家。在这种“国家”中,封建帝王虽仍然保存,但其权力受到法律的制约。此后,伟大的革命家、教育家孙中山也宣扬爱国主义,但他所说的“国”,是具有自身特点的“国”。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国”,其建制是“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孙中山在辛亥革命后建立的南京临时政府,于“三权”之外,另设监察、考试两权。由此可见,孙中山讲的“国是”是“五权分立”的“国”。 (二)近代爱国主义内容上外民族的吸收性。比之古代的爱国主义,中国近代的爱国主义逐步摆脱了狭隘的民族主义思想的局限性。在内容上吸收了西方各国各民族的一些优秀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精华,表现了中华民族虚心学习,积极向上精神。例如,鸦片战争期间,著名爱国者林则徐在广州“日日使人刺探西事,翻译西书,并购买其新闻纸”。此后,又编成《四洲志》,成为近代介绍西洋各国概况最早的著作之一。同一时期的教育家、思想家魏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名言。在政治制度上,教育家、思想家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等人也都主张在继承中华民族政治传统的同时,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体制,建立新型国家。孙中山于1893年上书李鸿章时,就建议“仿行西法,以筹自强”。资产阶级革命家,爱国主义思想的宣传家陈天华曾经明确指出:“要拒外人,须要先学外人的长处”⑦,揭示了“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的用意。 近代爱国主义内容上的吸收性,还表现在不少爱国主义者主张学习西方的自然科学知识,将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科学技术发达、经济繁荣的强国。例如,1876年开办的“格致书院”,就以“全中国人明确西国各科学问与工艺与造成之物”为宗旨,力图“于西学则穷流溯源,由本及末,由粗及精,皆能探其奥窍”⑧。教育家严复在维新变法运动期间,陆续翻译出版了赫胥黎的《天演论》、斯宾塞的《群学肄言》、耶方斯的《名学浅说》等书。 (三)近代爱国主义内容上的反帝性。外民族的入侵开始后,近代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上就增添了反帝性。1900年义和团运动,是一场规模较大的反帝爱国主义教育运动,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在当地已成为人们的普遍意识。当时北方流行一首反帝爱国的歌谣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宣化葡萄甜又香。信什么圣母娘,进什么天主堂。外国人,来胡闹。鹞子充鸡没个好心肠”⑨。 三、近代爱国主义教育的教材特点 第一,近代爱国主义教育的教材具有传统性,即继承了古代一些教材的形式。《三字经》是创始于我国宋代的蒙学教材,它具有文字浅易,读音押韵,方便记忆的特点。这类传统性的教材形式,在近代爱国主义教育中得到了采用,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容。例如,中国悠久历史的教育是近代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之一。1853年,太平天国颁布了新编的《三字经》,其中就有“盘古下,至三代,商有汤,周有文”,“自宋徽,到于今,七百年”的历史知识教育,以培养幼儿的爱国主义思想。 第二,近代爱国主义教育的教材具有乡土性。“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是流传千年的唐代名诗,它反映了中国人的家乡情。应该说,乡土教育是我国爱国主义教育的一大内容。“思乡”教育在古代已有,但大规模地提倡编写、印刷、发行乡土教材,开始于近代。为了对民众和在校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教育,不少社会教育团体和学校编写了具有地方特色的乡土教材,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例如,1906年,上海国学保存会编辑印行了《乡土历史教科学》、《乡土地理教科书》供初小一二年级使用,以激发学生热爱国土、乡土之心,从小培养爱国主义的思想基础。 四、近代爱国主义教育的形式特点 (一)中国近代爱国主义教育形式最主要的特点是反帝爱国教育运动的群众性。爱国教育的群众运动虽然在古代已有,但规模远不及近代。近代历史上每次反帝爱国运动,实质上也是一次范围广、规模大、参加人数多的爱国主义教育运动。例如,1905年首先起源于广州的抵制美货运动,范围扩至上海、南京、北京、天津、保定以及全国各大城市。上海商务总会向全国20多个城市的商人和市民发出通告,对广大群众进行反对美国排斥华人,维护民族尊严的爱国主义教育。许多社会团体还在街上散发传单,张贴广告,号召商人不卖美国货,市民不购美国货。此后,这个运动波及到各地学生、工人和手工业者,他们纷纷罢课、罢工、举行集会,发表演说,大大增加了运动的声势。 (二)学校爱国主义教育法规条文上的规定性。用教育行政法规的条文形式,将爱国主义教育列为各级各类学校德育的必修内容,开始于近代。例如,1904年“癸卯学制”中规定初等小学堂,以“立其明伦理爱国家之根基”为宗旨。高等小学堂旨在“培养国民之善性,扩充国民之知识,强壮国民之气体”。1912年,民国政府公布的《小学校令》第一条规定小学教育的宗旨之一是“培养国民道德之基础”,《中学校令》规定中学教育以“造成健全国民为宗旨”⑩。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