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政府下设20个部:民部、农部、牧部、渔部、矿部、工部、金部、商部、辟部、水部、铁路部、船部、电线部、邮部、飞空部、屯生部、文学部、奖智部、讲道部、极乐部。各部都有明确的分工,各部部长和各主要管理人员都从下一级机关最优秀的领导人员中公举,得票过半数以上者当选。 度政府的构成与公政府基本相同,分设上议院、下议院、14个曹,以及公报馆。地方自治局为基层管理机关,下设的机构有:议院和14个局。度政府和地方自治局的所有管理人员也都由选举产生。各级管理人员与全社会其他公民一律平等。 康有为既超越了传统理想主义的小国寡民或贤君贤相的思维模式,也摒弃了近代无政府主义者的虚无主义。在他的笔下大同社会的公政府不是阶级斗争和阶级压迫的工具,而是一个能保证整个社会有序发展的管理机构,可以说这种类型的机构在未来的社会中是非常必要的。 二、大同社会的社会结构 中国历史上的许多理想主义者都对当时的社会不公平和阶级压迫表示了不满,但他们并未将他们所理想的社会置于理性的基础之上,因而社会成员之间的和谐只能依靠他们道德意识的觉悟。康有为则与之不同,他在天赋人权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消灭剥削、压迫,实现人人平等、独立、自由,建立自由人的社会结合体的平等原则,从而使他的大同社会与传统的理想社会有了根本的区别。 康有为认为家庭是一切苦难的根源,有了家庭就有私念,有了私念就会产生不平等。因此大同社会必须消灭家庭,人人去家界而为天民。未来的大同社会以个人为社会的基本单位和基础,以此取代以家族为基本单位的封建社会结构和以家庭为基本单位的资本主义社会结构。实现消灭家庭和家族的方法则是通过男女平等、婚姻自主开始。 康有为认为,由于充分实现男女平等,因而男女之间的婚姻不再是建立在金钱、地位、家庭的门当户对等基础之上,而是以纯洁的爱情为基础。男女双方一旦产生相爱之情,即可到当地的媒氏官处领取信凭,订约写券。该约最长期限为一年,最短不得少于一月。由于人的感情是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因此男女的结合不应是强合以终身,也不得有夫妇的名份。如果和约期满双方仍然感情很好,可以不断地续约,直至终身。 在大同社会中男女相爱而同居,但他们不是组成现代意义上的家庭,两者之间无主从之分,更无财产上和人格上的依附关系。而最重要的一点则是这种生活单位永远也没有新的成员加入,即所生婴儿不再为家庭所有,而是为全社会所公有。 凡妇女一旦怀孕,即入人本院,也就是胎教院。婴儿出生后与父母没有任何联系,交社会公养公教。婴儿离开人本院进入育婴堂,其后依次进入小学院、中学院、大学院。每一个男女青年都必须接受高等文化教育和专业技术教育,大学毕业后,根据其专长和爱好,分配到各个不同的部门,为社会服务。 凡每一个人到了60岁以后,即可进入养老院,受到特殊的照顾,享受晚年生活的乐趣。一旦去世则报考终院,由社会安葬。这样每一个人从出生起就属于全社会,受社会抚养、教育,然后服务于社会,既不会有家庭之累,也不会有私心之牵,可以充分享受人生极大乐趣而无累无苦。 康有为所设计的未来社会是建立在自由、平等、博爱的基础之上的。过去普遍认为自由、平等、博爱等观念是资产阶级的观念,因而予以否定。8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开始逐渐认识到这些观念并非是资产阶级独有的观念,无产阶级也需要这些观念,同时不仅现在需要,在未来的社会中更需要,自由、平等原则应该是未来理想社会的一个重要的原则。实际上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和恩格斯都非常强调自由、平等,他们在《共产党宣言》中公开阐述了人的自由的意义和价值,他们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2〕 三、大同社会的生产制度和分配制度 康有为认为私有制是一切罪恶和不平等的根源,因此他主张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制度和生产制度的公有制原则。按照康有为的设计,大同社会没有私有制,凡农工商等各业一律归公,实行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社会化。 首先“举天下之田皆为公有,人无得私有而私买卖之”。在土地公有的基础上建立新的农业生产组织:由全球公政府设立农部,总管全世界的农业生产,每一个度政府分设农曹,分管所辖区域内农业生产,农曹之下再分设农分局。农业生产实行严格的计划经济,每年预先对全球的农业需求进行周密的调查统计,然后再确定生产的数量,并按比例下达给各农局。农产品收成时实行全球统一调配。农业生产的基本单位是农场,农场内设有若干管理人员。农业生产的分工非常细密,工人的劳动时间很短,由于科学技术的高度发达,一切都实行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因而劳动是非常愉快的事情。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