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论唐代的造船业(3)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中国史研究》 王赛时 参加讨论

二、唐代舟船的不同类型与结构
    我国水域因其地理位置不同而具有较大的差异,所以,在不同的地区,对船舶的建造有着不同的要求。唐朝工匠已经能够根据各地水情状况设计出各种型体的舟船。
    长江上游航道素以水急滩险而闻名,宋人王十朋就说过:“蜀江号天下之至险,与其他水路大不相侔。”(注:《梅溪集》卷四《再论马纲状》。)为适应这种暗礁险滩密布的航道特点,川船大多设计成平底型,同时,鉴于水流湍急,船的两侧都造成鼓突的外形,借以增加船体的稳固性。元稹所说“下峡舟船腹似鱼”(注:《全唐诗》卷四一六《酬乐天得微之诗知通州事因成四首》。),就指这种型体。此外,蜀船还配备了各种船具,以保障航行。《全唐诗》卷七六五王周《志峡船具诗》序曾予以详实的描述:“峡山之船,与下之船,大抵观浮叶而为之,其状一也。执而为用者,或状殊而用一,或状同而名异,皆有谓也。下之船有樯、有五两、有帆,所以使风也。尾有柁,傍有棚。上者以其山曲水急,下有石,皆不可用也。状直如艣,前后各一者,谓之梢。船之斜正欹侧,为船之司命者。梢类柁,其状殊,而船之便于事者,悉不如梢。作梢诗。桨、桡、櫂、拔,使其进而无退,利涉川泽。为船之陈力者,艣,几桨类,其状同而异名也;在船有力,悉不如艣。作艣诗。峡水湍峻,激石忽发者谓之濆,沱洑而漩者谓之脑。岸石壁立,濆之忽作,篙力难制,以其木之坚韧竿直,戟其首以竹纳护之者,谓之戙。竹为而句其,戙者,谓之纳。为船之良辅者,戙与篙,状殊而用一也。在船独出,悉不如戙。作戙诗。崖石如齿,非麻枲纫绳之为前牵,取竹之筋者,破而用枲为韧以续之,以备其牵者,谓之百丈。系其船首者谓之阳纽。牵之者击鼓以号令之。人声滩乱,无以相接,所以节动止进退。牵之妨碍者谓之下纬,济其不通。为船之先进者,枲与竹,状殊而用一也。在船先容,悉不如百丈。作百丈诗。”从王周的记述来看,峡船上最重要的用具是掌握航向的梢,船头船尾各设一梢,这样就加强了控制方向的力度。用于划水的船具有桨、桡、艣等。此外,峡船上还设置了独特的戙,这是一种硬木长竿,竿头有横木,其作用在于支撑外物,防止船体触碰礁石岸石。在风帆推力不足的情况下,峡船还需用人力牵引,为此,设计出了叫作百丈的牵引绳索。这种索缆坚实耐磨,可以在岸石上长期拉引。
    到了长江中下游,江面扩宽,险滩减少,但受季风的影响,往往出现较大的风浪,所以,号称“吴船”的大型平面舟船就应运而生。吴船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船形宽广,船体扁平,方头而平底。1973年如皋出土的唐代木船和1978年扬州出土的唐代木船,虽然船体都很小,但均为平底,如皋出土的唐船为平头(注:如皋出土的唐代木船见《文物》1974年第5期,其他则见《文物考古工作三十年》第209页。),这些基本上都是吴船的特征。这种船只抗风性能好,运输能力强,但前行阻力较大,操纵并不灵敏,因此不太适宜进入航道狭窄、水流湍急、礁石密布的长江上游航道,也难以靠近黄河的险要地段,所以当时人称舟船要“随江、汴、河、渭所宜”,有所谓“江船不入汴,汴船不入河,河船不入渭”(注:《新唐书》卷五三《食货志》。)之说,就在于各种不同制型的舟船要适应不同水域,才能安全畅行。
    就是在河道极其狭窄、水位悬差险峻的航道上,唐朝人也能造出便于通航的特殊舟船。联接五岭航道的泷船就是其中代表。《全唐诗》卷四八○李绅《逾岭峤止荒k22i618.jpg抵高要》诗注有云:“南人谓水为泷,如原瀑流。自郴南至韶北,有八泷,其名神泷、伤泷、鸡附等泷,皆急险不可上。南中轻舟迅疾可入此水者,因名之泷船。”李绅还以“泷夫拟楫劈高浪,瞥忽浮沉如电随”的诗咏来形容泷船的航行。
    唐朝人能够建造巨大的航海船舶,并通过海船来联系外部世界。唐初,阎立德就在洪州制造“浮海大航五百艘”(注:《新唐书》卷一○○《阎立德传》。)。天宝二年(公元734年),鉴真和尚东渡日本,乘海船出发,船上除船工之外,尚有18名僧人和85名工匠,并随船携带大批物资(注:《唐大和上东征传》。),足见海船的容载量之大。《一切经音义》卷一记载唐代有种叫作“苍舶”的大海船,长二十丈,可载六七百人。唐懿宗时,陈磻石曾建议利用海船运输,供给养于南征军队:“自福建装船,不一月至广州,得船数十艘,便可致三万石至广府”(注:《旧唐书》卷一九《懿宗纪》。),于是,懿宗派陈磻石专督海运。从这条史料可见,用于运粮的海船装载量都达到千石以上。
    唐代的海船上还配备了救生小艇,以备不测。据《太平广记》卷一七七所引《谭宾录》记载:“归崇敬累转膳部郎中,充新罗册立使。至海中流,波涛迅急,舟船坏漏,众咸惊骇。舟人请以小艇载,崇敬曰:‘舟人凡数十百,我岂独济!’逡巡,波涛稍息,举舟竞免为害。”由此可以窥知唐代海船的装置配备。
    唐代的军用舰船分为若干类型,以适应于战斗需要。据杜佑《通典》卷一六○《水战具》记载,当时的军用舰船有楼船、蒙冲、斗舰、走舸、游艇和海鹘六种类型。
    1.楼船。杜佑说:“楼船:船上建楼三重,列女墙、战格、树幡帜,开弩窗矛穴,置抛车垒石铁汁,状如城垒。忽遇暴风,人力莫能制,此亦非便于事,然为水军不可不设,以成形势。”楼船是造型最大的战舰,武器装备齐全。隋朝初年,杨素“造大舰,名曰五牙,上起楼五层,高百余尺,左右前后置六拍竿,并高五十尺,容战士八百人”(注:《隋书》卷四八《杨素传》。),算是最大规模的楼船了。唐朝最普通的楼船,也能载水兵近二百人。据《旧唐书》卷一二九《韩滉传》记载,建中年间,韩滉任镇海军节度使,曾“造楼船战舰三十余艘,以舟师五千人由海门扬威武。”水军的楼船主要用于多载水师,并显示水战实力。
    2.蒙冲。杜佑说:“蒙冲:以生牛皮蒙船覆背,两厢开掣棹孔,左右前后有弩窗矛穴,敌不得近,矢石不能攻。此不用大船,务于疾速,乘人之不及。”蒙冲的造型小巧而灵活,并采用全封闭结构,避免外敌的攻击。唐朝水军常配备此类战舰。皮日休便有“蒙冲后军肃”(注:《全唐诗》卷六一○《练渎》。)的诗咏。崔郾任鄂岳安黄等州观察使时,鉴于“江湖之间,萑蒲是丛”,大型战舰难以施展,“因造蒙冲小舰,上下千里,期月而尽获群盗”(注:《旧唐书》卷一五五《崔邠传附崔郾传》。),便是使用蒙冲的成功范例。
    3.斗舰。杜佑说:“斗舰:船上设女墙,可高三尺,墙下开掣棹孔,船内五尺又建棚,与女墙齐,棚上又建女墙,重列战敌,上无覆背,前后左右树牙旗、旛帜、金鼓,此战船也。”斗舰的船面为敞开式,水兵可以排列迎战,划桨者则隐蔽于船内,通过棹孔划船。
    4.走舸。杜佑说:“走舸:舷上立女墙,置棹夫多,战卒少,皆选勇力精锐者,往返如飞鸥,乘人之不及,金鼓旗帜列之于上,此战船也。”这种走舸是行进速度最快的战舰。
    5.游艇。杜佑说:“游艇,无女墙,舷上置桨床,左右随大小长短,四尺一床,汁会进止、回军、转阵,其疾如风,虞候居之,非战船也。”这种游艇造型小,机动性强,主要用于军事侦察和舰船调度。
    6.海鹘。杜佑说:“海鹘,头低尾高,前大后小,如鹘之状。舷下左右置浮版,形如鹘翅翼,以助其船,虽风涛涨天,免有倾侧。覆背上左右张生牛皮为城,牙旗、金鼓如常法。此江海之中战船也。”海鹘所配备的浮版是一种特殊装置,遇到大风浪时,浮版能够从船体两侧平面伸出,使船体顿时展宽横面,保持平稳。这种舰船在恶劣的气候条件下能显示出独特的优越性。唐朝末年,淮南水军与湖南水军发生激战,湖南水军主将许德勋就曾“以梅花海鹘迅舸进”(注:《新唐书》卷一八八《杨行密传》。),取得了水战的胜利。
    从上可见,唐代的舟船出现了若多种类型,以适用于各种用途。这说明,唐朝的造船行业能够设计并制造出各类舟船,并且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