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光复事业的推进,清朝在浙江的反动统治土崩瓦解。军政府一成立即通令全省废除旧国家机器,“凡各府厅州之分府、同知、通判、府级、照磨、知县、吏目、县丞、典吏、主簿、巡检等官一律裁撤。”〔27〕同时在全省建立府县两级制的新型政权,于“各府设军政分府,置军政分府长一人,各县设民事长一人。”〔28〕至12月底,浙江11府74县均告光复,成立军政分府和新式县政权。各府县政权基本上也按三权分立原则设立,除设府县民事长作为各府县之代表行使行政权外(刚设立时各分府行政首脑都称都督,县则为知事),都设有参议会、议会行使立法权,设县法院、地方法院行使司法权,使光复后的浙江各府县政权也基本纳入了近代民主政体。大多数府县政权也为革命派所掌握,如在11个军政分府中,有杭州、嘉兴、湖州、金华等7 个军政分府的都督从一开始就由革命党人担任,绍兴、温州两军政分府虽然刚设立时由前清官吏或军官任都督,但不久也都改由革命党人担任,只有宁波、衢州两军政分府分别由前清军官和绅士任都督。这从某种程度上说明:浙江大部分府县的和平光复并不是革命派与封建势力妥协的结果。 在推进本省光复的同时,浙江军政府从革命全局出发,积极参与推翻清朝、创建民国的全国性革命活动。早在浙江军政府成立当天即11月5日,军政府就以都督汤寿潜的名义致书清闽浙总督松寿和将军朴寿,希望福建能反正独立,以免生灵涂炭〔29〕。11月中旬他又与张謇等联名致电张家口商会,转请内蒙古各界脱离清廷,赞成共和〔30〕。 如果说这样以劝降方式策动它省光复还带有妥协色彩的话,那么直接派兵援宁、北伐,决意以革命战争推翻清朝的统治,则表现了浙江军政府的革命性。军政府成立后立即派兵赴沪保护上海制造局,巩固上海辛亥革命的成果。11月12日, 军政府又组织以朱瑞为支队长的援宁队3200余人出师援宁(后又源源不断派兵充实该支队),以光复清朝在东南的反动堡垒南京。12月2日,援宁浙军与镇军、 沪军等合力攻克南京,使全国的革命形势为之一变。浙军在攻宁战役中“尤奋死力,首摧敌锋,歼渠师,卒能以兼旬之力,下名城而立政府”〔31〕,立下不朽功勋。都督汤寿潜即致信浙军前线指挥官,高度赞扬浙军在攻宁战役中的功绩,勉励浙军将士再接再厉,实行“铁血主义”,为推翻清政府、造就共和而血战到底〔32〕。 在浙江联军光复南京期间,北洋军乘攻陷汉阳之势力攻武昌、汉口,首义之区面临严重的军事威胁,各省纷纷组织力量援鄂。浙江军政府充分认识到援鄂对于革命全局的重要意义,汤寿潜明确指出,“援鄂伐燕,俱不容缓”〔33〕。但当时浙军正“力痡于宁,悉索以从,猝未应手”〔34〕,所以,无力在军事上直接派兵援鄂,但仍在道义上、经济上给予援助。军政府都督汤寿潜在给黎元洪等的信中高度评价了鄂方抵抗北军,苦支危局,使东南各省得以“暂安枕席”的功绩,并不时询问鄂方战事,提出战守方略〔35〕。至于浙省给鄂方的经济援助,则已到了“悉索敝赋以从”的程度〔36〕。 在武汉保卫战期间,湖北军政府就接受了袁世凯的秘密议和,并于12月1日达成了武汉地区停战的协议, 此后民清双方派全权代表正式议和。学术界有人认为,浙督汤寿潜是这次议和的幕后策划人之一,是襄助袁世凯攘夺权力的谋士,因而指责浙江军政府的妥协性。这是有违史实的。浙江军政府是独立各省中反对议和、主张北伐最为坚决的省份之一,汤寿潜是屈指可数的激进反袁之士。 早在北方议和代表唐绍仪离京南下当天,浙督汤寿潜就致函程德全说:“北方愈有世变,北伐愈不可懈”,虽有唐绍仪之来,也“不可不以攻为堵”,以免清军“出我不意,倾巢而来”〔37〕。次日召开的浙江临时议会第一次会议,也把北伐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表示“北伐一层万不可缓,满奴一日未除,汉民一日不安,为今之计, 有进无退”〔38〕。此后,汤寿潜不断打电报或致函江苏、上海、湖北、 安徽等省都督及民军议和代表伍廷芳、浙江筹组临时政府代表,一再提醒他们要警惕袁世凯的狡诈本性和玩弄的和谈骗术,切实预防其“诱约进犯”。他指出北军的偷袭决非偶然,必有袁世凯的密令指使,要伍廷芳“以诱约诘责”袁氏,并公布其迭次诱约进犯之罪状,以振作民军反袁土气;他提出民军既以推翻旧政府为职志,那么无论什么内阁均应彻底推翻之,以明大义,彰天讨,因而应立即与袁世凯决裂,与之宣战,举兵北伐,如一再迁就议和,必将功亏一篑〔39〕。12月15日,汤寿潜又亲赴南京浙军司令部慰问前线将士,告诫官兵勿松懈革命斗志,继续北进,“直捣黄龙”〔40〕。 袁世凯撤回唐绍仪后,浙江军政府又急电孙中山,提出立即兵分四路北伐。电文说:“唐使撤回,衅端非开自我,先发制人,兵家要著,滦州既经反正,尤应亟为接应,浙军府意宜亟分四路出师,一军自鄂湘分击汉滠,一军自皖北进窥陈、颖,一军自清江袭击徐州,一军航海自蒲河口附近登陆,接应滦军,横断京奉以操必胜之势”,并说“浙人枕戈已久,惟命是听”〔41〕。1月15日, 即将卸任都督的汤寿潜再次致电孙中山及南京临时政府各军政首长,历数袁世凯议和背信弃义、违约进犯的14条罪状,力陈与袁议和的严重危害,恳请临时政府中止议和,“迅与决一行战,庶不再受其愚”〔42〕。继任都督蒋尊簋也一上任就警告全省:北敌未灭,专制统治未覆,全省军民必须尝胆卧薪,有进无退〔43〕。军政府为北伐做了几个方面的切实努力。一是令测绘学堂学生速绘北上沿江沿海要道形势图,并派出军事侦探,收集军事情报,为北伐作准备〔44〕。二是扩编援宁支队,令其出师北伐。为了北伐,浙江军政府在光复南京后再次充实援宁支队,使之成为包括步兵、炮兵、工兵、辎重兵、骑兵诸军种的、拥有4个团兵力的浙军第1师。从1912年1月开始,驻宁浙军陆续渡江沿津浦线北伐,并倡议与粤军、镇军发起组织“联军北伐参谋团”,以统一步调,协力北伐〔45〕。2月中旬,浙军与粤军将张勋逐出徐州进驻该地(张逃往济南),成为当时陆路北伐的先锋〔46〕。三是在省内继续募兵筹饷,以为北伐后援。蒋尊簋专门发出布告,广事征兵。同时军政府派王金发赴嵊县一带招募新兵,又派俞炜、钱伯坚前往严州、绍兴设局练兵〔47〕。为了保障北伐军饷,汤寿潜一再要求“筹饷各绅尽力劝募,俾集腋成裘,共襄大举”〔48〕。广大人民急军政府所急,踊跃捐款,出现“各界输将争先恐后,即巾帼贤媛皆效奔走”〔49〕的动人局面。
(责任编辑:admin) |